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沪郊寻「龙」 | 寻龙缘起「上海第一古镇」

2024-02-16三农

中华神话生发自农业社会的土壤,是我们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而龙,是中华神话里最重要的符号元素之一。「龙」元素与上海乡村之间有着怎样独特意义上的关联?恰逢龙年新春,东方城乡报记者奔赴沪郊,挖掘乡村振兴过程里生生不息的「龙文化」。


今天,一起去青浦寻「龙」↓

在时代赓续中,龙文化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化血脉之一,经过长久的积淀,衍生成中华儿女共同的历史记忆。在寻访上海历史的过程中,关于「龙」的记忆正在被刷新。

无论是青龙古镇中「青龙」之称,还是隆平寺宝塔的发现,都说明青龙古镇是上海龙文化的发源地,这与青浦区博物馆馆长王辉的想法不谋而合。「真正有千年以上历史的上海古镇,只有位于今青浦区北部白鹤镇境内的青龙镇。」

王辉是土生土长的青龙镇人,多年从事博物馆工作的他对青浦历史文化信手拈来,谈到在青浦「寻龙」,他表示,6000年前青浦的史前文明非常发达,青浦留存的崧泽遗址、福泉山遗址、青龙镇遗址等都几乎可以说明,这里是上海龙文化的发源地。

阅典

关于「青龙」的传说

一路寻访青龙古镇名称的来源,可谓众说纷纭。

有说,青龙镇得名可能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密切联系。我国古代传说中有四种神兽: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而青龙镇位居东海之滨,其方位恰恰与青龙相吻合,作为东方象征的青龙威震四海,青龙镇也因此蕴涵着傲立东方的深意。

从有记载的历史中了解到,传说三国时期,吴国国君孙权为了抵抗北方曹魏政权的进攻,大力发展水军,在吴淞江南岸的青龙镇一带建造了许多坚固威猛、名号为「青龙」的战舰,最终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在赤壁之战中打败了曹魏,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青龙镇由此得名。

「青龙其实还有一种说法源自这条青龙江,青龙江是吴淞江的岔口支流,弯曲的河道形似龙形。」王辉补充道,据记载,青龙镇位于当时吴淞江入海口,控江连海,位置险要,是一处海防要地,所以最初是作为军事据点而设立的。北宋时期,依托发达的水上交通和兴盛的海内外贸易,青龙镇在东海之滨迅速崛起,从一座海防军镇成功转型为商业重镇,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上海最早设立的市镇。

因水而兴、临水而建的青龙镇,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乡市镇,亭台楼阁林立,商铺鳞次栉比,犹如一座都城,人称「小杭州」。青龙镇发展在南宋时期达到鼎盛,青龙港舟船如织,商贾云集、市井繁华、烟火万家,据文献记载有「三亭、七塔、十三寺、二十二桥、三十六坊」,被称为「东南巨镇」。南宋后期文人应熙撰写【青龙赋】一文,生动描写了青龙镇的繁华景象,称其「人杰而地灵,诚非他方之可及」。青龙港更是上海最早的贸易港,扮演着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口岸的角色。

考古

找寻历史的踪迹

「放在更宽的维度来看,青龙镇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王辉表示,把青龙镇定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是有据可证的。

2016年12月8日,上海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青龙镇遗址最新考古发现,展示了青龙镇关键地标隆平寺地宫佛塔、舍利等珍贵文物,证实了青龙镇是唐宋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重新唤醒了这座沉睡地下数百年的千年古镇。

一时间,主流媒体纷纷报道,青浦市民奔走相告,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鉴于青龙镇的历史地位,为了进一步了解唐宋时期上海的发展状况,填补这一时期上海的考古空白,研究城市文明和河流变迁的关系,上海博物馆从2010年10月开始对青龙镇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至2016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隆平寺塔基及其地宫的发现更是将发掘工作推向了一个高潮。

据留存的宋代灵鉴所撰【隆平寺宝塔铭】记载,隆平寺宝塔是青龙镇三大名寺之一,此塔高耸入云,是当时国内外客船从宽阔的吴淞江进入青龙港的主要航标。找到了隆平寺宝塔,就是找到了青龙镇港口的关键地标。如今,这座掩埋于地下数百年的千年古塔终于「重见天日」,让世人能够一睹其神采,也为青龙镇这座海上丝路名镇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追根溯源,考古挖掘现场不仅勘探出密集的居民建筑基址、水井、手工业作坊等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遗存,还发现了几十万片唐宋时期碎瓷片,其中可复原的达6000余件,这些绝大多数向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出口的瓷器,是青龙镇作为海上丝路重要港口的重要证明。「通过这些发现,使以往依据文献记载所获得的关于青龙镇的模糊认识逐渐鲜活起来,也为我们的寻龙之旅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探访

上海最古老的青龙塔

纵然如今青龙古镇的繁华已如过眼云烟,但青龙村仍隐藏着许多与「龙」有关的点点滴滴。斑驳的塔身、消失的栈道、被吹落的塔刹宝瓶……历经过战火的摧残,在青浦区白鹤镇青龙村,耸立着一座青龙塔,它像一位高僧,静静地站在青龙寺对面,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

据记载,青龙塔始建于唐长庆年间,是上海最大港口古迹青龙镇遗存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上海最老的古塔。远眺孤独伫立的青龙塔,雄浑质朴间尽显沧桑。据说是当时人们为了祈求家人出海平安,特地修建此塔作为青龙港的重要航行标志。

古塔原设计为七级八面,塔身砖砌,内部采用砖木结构,现今仅留下宋代遗构的塔身。置身塔底,原本的内饰已然消逝,徒留残垣。仰望塔顶,层层叠叠的内部砖木结构彰显出古代能工巧匠的巧夺天工。

一旁的青龙寺始建于唐天宝二年,初名报德寺,宋代更名隆福寺,因位处华亭县青龙镇南,故俗称青龙寺,是文献记载青龙镇上最早的佛寺。这里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寺内石刻碑文不少是以「龙」为主题,无论是庙宇墙面上的圆形龙纹石刻,还是台阶两旁威严的龙形扶手,又或是围栏上头尾相连、口含宝珠的螭龙图纹,或逶迤磅礴,或生动流畅,都暗示龙纹早在古时就是受人推崇的高贵装饰。

戏龙

赛龙舟的起源地

此外,青龙镇还是有历史记载的上海地区赛龙舟习俗的起源地。乌龙、黄龙、白龙、青龙等花式龙舟浩浩荡荡地一字排开,船身被漆上龙彩,装有龙头、龙尾,高耸的船艄气势滂沱,身穿对襟短衣的划手密布船身,只能一声令下。赛中,划桨手们以吆喝声为号,整齐划一的动作使龙船如离弦之箭在水上前行,引得两岸观众一片叫好。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也是我国传统的水上体育竞技盛会,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正德【松江府志】记载,宋代青龙镇赛龙舟活动十分兴盛,青龙「江上有龙舟夺锦之盛」「龙舟水嬉冠于江南」。「这是有历史文献记载的上海地区最早的赛龙舟,也是上海最早的水上竞技体育盛会,声名响彻江南。」

「因为临水而居,青浦从古至今都有龙舟赛,每年都会进行相关赛事活动。」王辉介绍,古有龙舟赛,说明当时青龙江的水域宽阔,浪潮澎湃。

甲辰龙年,掀起「寻龙」热潮。翻阅典籍了解青龙镇的传说、考古发掘找寻古镇的遗迹、实地探访「倾听」青龙塔诉说沧桑、重现赛龙舟的热闹场景,讲述上海在时空交错间与「龙」有关的故事。寻龙,某种意义上,就是寻找历史的纹路和脉络,理清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关系,是人们对历史文明的坚信和尊崇。

文:许怡彬

摄: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