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新」花怒放!福州这个千年花卉小镇花香年味浓

2024-01-16三农

N海都全媒体记者 吴雪薇 刘锦涵 文/图

春节的脚步临近,喜庆的「年味儿」渐浓。除了丰富的年货,红火的各色春联年画,必不可少的,还有一盆年宵花。而论起买年宵花的去处,则要说起位列「中国十大花乡」之一的仓山区建新镇。近日,海都记者来到福州仓山区建新花卉产业园,追寻福州「花乡」的故事。

闽江沃土

灌溉小镇千年花香

福州曾有「金山、建新、左海、鳌峰」四大花市,承载了不少老福州人儿时的美好记忆,但说起其中的佼佼者,建新花市当属第一。作为福建省花卉产业的重要产区,闽江与乌龙江在此交界,形成的冲积平原土壤松软、肥沃,按照老建新人的话说,「扁担插下都会活」。如此地利就像是「老天赏饭吃」,由此,建新镇位列「福建省三大花乡」之一,也是中国著名花木之乡。

原建新花卉市场全景图

建新镇的花卉种植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据【建新志】记载,建新镇种花,始于唐而盛于明。到了明清时期,建新镇就有许多花农受雇于教堂或在国外从事花工职业;到清乾隆年间,建新雁滨村的清龙商号,经营的香花和观赏花卉、苗木、盆景等已经远销苏州、上海、天津等地。闻名全国的著名花种有建兰、木兰、金粟兰、茶花等。

在上个世纪末,老福州人谈起印象中的建新花卉,建中百花场是绕不开的记忆。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建中百花场,选址于福州仓山区建新镇上雁村。据资料记载,1958年,由雁滨村八户花农合办起了建中百花场,到了1965年,建中百花场的花地面积已经达到287亩,除培育果苗、绿化苗外,还种植各种花卉、制作盆景等,花农也从苏州、扬州等地引进花种,远销京津沪等十几个省市。20世纪60年代是建中百花场最兴盛的时期,花场固定工加临时工就有几百人,花卉盆景品种达到几千种,年收入有一两亿元。到1981年,原建新苗圃场被改建为建新园艺场,建新镇花卉业进入快速发展。80年代末,全镇花卉生产形成规模经营,有在册花卉企业28家,栽培面积达4100亩,其中个体花卉栽培园圃近百个。

种花传统

经营代代幸福生活

建新花卉商户「金枝园艺」的主人,老花农王金枝,自上世纪80年代从闽侯嫁到建新镇以来,就扎根在此。王金枝的夫家自祖上就开始种花,她嫁过来之后也接过家中重担,继续着这个芳香的事业:「女孩子哪有不喜欢花的呢?」在王金枝的回忆中,20世纪80年代的建新镇处处鸟语花香,遍植茉莉花与白玉兰:「原来的镇上到处都是池塘,边上还种着荔枝树、番石榴、福橘,还有成片的稻谷,是真正的鱼米之乡。」

她的女儿也耳濡目染,大学毕业后就接续了母亲的事业,还为之前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深造,跟随花卉专家林声春学习盆栽组合造景。

以淡雅的花卉装饰家居,也是建新花卉的产业范畴

而今,王金枝家的生意涉及了花卉销售、园林景观工程、室内绿植软装等园林产业的多个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而她与无数像她这样「祖传」种花的花卉商户曾「驻扎」的建新花市,如今已发展为福州规模最大的花卉产业园,依旧吸引着无数福州人来此选购花卉。福建华威建新花卉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春芳向记者介绍,与老花市‘前商铺,后苗圃’的经营模式不同,如今产业园主要承载花卉交易的功能,苗圃种植则迁移到闽侯、旗山等市区周边,「但建新镇这里依然保留了最为浓郁的花卉销售氛围。」

花卉创新

装扮人们的新生活

喜庆的冬青深受市民喜爱

垂丝茉莉成为福州人的年宵花新宠

春节将至,建新镇的花卉销售旺季又将来临。除了蝴蝶兰、冬青、水仙花这些老牌爆款,垂丝茉莉、澳洲杉等花卉也正成为福州人的年宵花新宠,勤劳的商户们早已备足了货。「两个月的年宵花销售季,是一年中建新镇花卉销售最旺的季节,也是很多卖花商户一年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曾春芳说。

将花卉融入家居生活

时代在变,建新的花卉设计也在创新。在商铺一间间明亮的玻璃房内,传统花卉与多肉、山石结合,形成盆栽造景,正成为建新年宵花的潮流新趋势。而在花卉销售旺季之外,不少商户也承接花卉与山石园林设计相结合,或者融入生活场景的室内绿植设计,希望通过不停创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趣味,也持续为建新镇的花农与商户们带来新商机。

编辑:小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