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浙江样板!权威解读省委一号文件

2024-03-30三农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耕备耕如火如荼之际,省委、省政府公开发布【关于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浙江样板2024年工作要点】,持续以省委一号文件形式指导全省「三农」工作。

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2024年浙江省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这也是「稳进立、挑大梁」主题系列新闻发布活动的第二场。

现场,发布人还就大家关心的问答作了解答。

问: 在推动农民增收方面,今年的一号文件有哪些利好,具体有哪些措施?

蒋伟峰介绍,2023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跨过4万元大关,达到40311元;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跨越2万元大关,达到21440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86。

今年,围绕加快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达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5万元的年度目标,让农民的「钱袋子」持续鼓起来,浙江将重点采取四方面举措:

抓充分就业促增收。 深化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推广订单、定向、定岗培训模式,培训高素质农民7万人次,通过技能培训让农民群众就业有「术」致富有「路」。全省还将建成1万个「共富工坊」,方便更多的农民就近就地就业,鼓励农民通过临时性、非全日制、季节性等多种形式灵活就业。

抓广泛创业促增收。 支持农民多渠道自主创业,推进返乡入乡合作创业,大力实施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推行「创客团队+基地农户」培训帮带、创业抱团模式,以创业带就业。进一步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今年力争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50家,规范提升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600家,新培育示范性家庭农场1000家,以经营主体创业带动更多小农户共享产业增值收益。

抓资源盘活促增收。 当前乡村有着房屋、地块、水面、山地等大量闲置资源,有效激活这些「沉睡」的资源,就能够更好地增收农民财产性收入。进一步推动农民权益转化,鼓励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让农民承包土地、闲置农房等资源资产「活起来」;推行强村公司、片区组团、「飞地」抱团等机制,进一步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持续做大集体经济这块「蛋糕」,推动村富带民富。

抓集成帮扶促增收。 主要是针对低收入农户群体,持续优化低保、医保、教育等帮扶政策包,不断完善保障机制。今年推出的政策中,有些是提高标准的,比如低保年人均标准要达到1.32万元;有些是持续深化的,比如全覆盖实施低收入农户医疗补充政策性保险,对低收入农户子女接受中高职教育的,全覆盖落实「雨露计划」补助;有些是拓展扩面的,比如将山海协作工程和新型帮共体的帮扶范围拓展到海岛县。

问: 浙江粮食对外依存度较高,如何抓好全省的粮食生产,确保稳产、增产?今年有哪些考虑?

王通林介绍,去年浙江粮食生产稳中有进、形势喜人,播种面积、总产、亩产均创近八年新高,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其中夏粮亩产增量和早稻面积增量居全国第一。

根据农情调度,全省冬种小麦271.2万亩、油菜216.4万亩,分别较去年增加11.2万亩、9万亩,总体苗情均好于去年。春播计划面积605.3万亩,已播257.5万亩,播种进度超过40%;早稻种植意向面积192.8万亩,同比增加9.5万亩,预计4月底前完成种植任务。接下来,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

稳面积。 今年粮食播种面积目标是稳定在1520万亩以上。重点扩种水稻油菜、稳定小麦、发展大豆玉米等特色旱粮,同时分解落实年度生产任务,按作物按季节按区域,一茬一茬抓好落实落地。

提单产。 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分品种明确技术路径和重点任务,力争水稻、小麦、大豆、油菜平均亩产分别达到500公斤、291公斤、179公斤、144公斤。

优政策。 坚持「谁种粮、谁受益」导向,优化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落实好省级规模种粮动态补贴机制,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完全成本保险政策覆盖水稻、小麦等主粮作物。

抓保供。 坚持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深化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实施耕海牧渔丰收行动,开发森林食品,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机制,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强基础。 严守耕地红线,不折不扣、保质保量落实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制定耕地占补平衡改革政策,完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制度,深化「多田套合」耕地综合整治,新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储备区19万亩,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78万亩。

问: 浙江将如何围绕乡村营商环境、农村土地制度等,实施一系列深化改革措施?

陈可标介绍,今年省委一号文件坚持「农村改革探路者」的定位,将「强化改革开放」作为基础性支撑,部署打造一批农村改革的标志性成果。比较重要的是三项改革:

● 农村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 通过政策集成、制度创新、服务联动、数字赋能等手段,推动农村政务服务从便捷化向增值化迭代升级。如,深化农业农村有效投资「一件事」集成改革,推行涉农信用审批「快易办」服务,推动高频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等。

●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关于承包地,重点是深入实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目前已经在常山、诸暨开展整县试点,下一步将深化试点、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关于宅基地,重点是实施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和强化规范管理行动,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家庭作为宅基地资格权人依法享有权益。此外,还将深化农业标准地改革,今年将新建农业标准地50万亩以上,加快提高农业产业质效和竞争力。

●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改革。 基础设施方面,持续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向村覆盖、向户延伸,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达到90%,新开通客货邮融合线路50条,农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覆盖率达到70%,加快实现城乡同网同速。公共服务方面,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深化「县中崛起」行动,深化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化老有康养集成改革,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七优享」全民覆盖、城乡一体、均衡可及。资源要素方面,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集成改革,推广云和「小县大城」模式,完善城乡人才合作交流机制,创新新型城镇化投融资模式,加快畅通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

问: 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耕地资源少,也分布散,浙江应该如何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的生产效能?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有哪些部署?

王通林介绍,浙江立志当农业强省。这个「强」,要立足于农业科技创新。具体来说,浙江要做这四方面的文章:

● 持续深化农业「双强」行动。 在科技强农方面,主要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三农九方」农业产业技术创新项目建设,提升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湘湖实验室等科创平台水平,健全种质资源保护机制,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要提高到68%以上。在机械强农方面,加快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建设,实施现代农机装备产业集群建设培育行动,开展首台(套)产品工程化攻关和推广应用,开辟急需适用农机鉴定绿色通道,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要达到82%以上。

农业「双强」的精彩故事越来越多地在浙江大地上不断上演。浙江一位90后的女生,她家里是养虾的,最近虾苗转换池塘以后出现了死亡,不知道什么原因,家里遭受损失,父母也束手无策。情急之下,她向省农业农村厅的官方公众号求助,当天下午就得到了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专家的现场救助,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她发了一个长文,实名点赞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中国蓝新闻」微博发布之后,迅速登上全国热搜,截至今天,相关话题的阅读量已经超过了2200万,同城的热搜前6个占了3个,超过1000名网友为浙江省委省政府为民高效率办事和贴心服务点赞。

王通林表示,浙江农业农村厅的干部、专家,他们的工作岗位一定是在田头、在池塘边,并且浙江农业「双强」也永远是为农民服务的,要永远为农民解忧解急,助力农民的共同致富。

大力建设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 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是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桥梁,可以就地就近为周边的小农户提供农机农技、农资配送、加工冷链储藏等等方面的服务。今年将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100个以上,实现省市县三级联动、全省全域覆盖,为农业现代化先行提供强劲的支撑。

加快推进智慧农业「百千」工程。 浙江将以数字乡村引领区为依托,加快构建「乡村大脑+浙农应用+浙农码」数字乡村架构,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建设未来农场100个以上、数字农业工厂(基地)1000个以上,其中今年分别建设12个、120个,为传统农业发展插上「智慧翅膀」。

启动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 今年将大力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打造千名「浙农英才」、万名产业振兴「头雁」、十万农创客、百万「新农人」的「1111」乡村人才矩阵,重塑省级农民大学、市级农民学院、县级农民学校、基层农民田间学堂「四位一体」的培训体系,为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提供好人才的支撑。

问: 浙江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作为一名「90后」农创客代表有什么感受?又有哪些期待?

汪琰斌介绍,他是来自宁波的「90后」农创客,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一名种粮大户、农创客。12年来,得益于各级政策的护航,他的种粮规模从900多亩扩大到2500亩,不仅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还建起了「掌上农场」,在农业「双强」的加持,种粮更有科技感、更有趣、更轻松,也让他在种粮这份事业中实现了人生价值。

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送上了「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完全成本保险政策覆盖水稻、小麦等主粮作物」等实实在在的种粮「大礼包」,让农创客吃下了「定心丸」。文件还提到了「支持建设农创客孵化园」,乡村一定会成为创业的蓝海、年轻人追梦的热土。

接下来,他将把省委、省政府重农强农惠农的「好声音」「好政策」传播到更多的农创客小伙伴身边。作为宁波市农创客发展联合会会长,他将与农创客伙伴们抱团发展、互利共助,积极搭建资源共享、服务对接、农创孵化的好平台,吸引更多年轻人扎根农村,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最后,他对所有有志于「三农」事业的青年朋友们说——浙江乡村,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