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牛肉:中国提早步入世界工厂,为什么却更慌了?

2024-06-10三农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牛肉进口速度越来越快,进口肉所占我国牛肉消费总额比例越来越大,这不就是当年我们所期待的世界工厂模式吗?——让全世界为我们生产产品,我们只需要享受、消费就好了。但为什么我们却越来越慌了?简单聊两句。

世界工厂模式本质是国力强盛到一定程度,友好国家或者附属国家较多,可以放心的把相应的资源依赖型或者人口依赖型产业转移到他国,生产国的可替代性很高,而自身仍然保有核心产业或者核心技术的一种模式。

肉牛业本身是一个资源依赖型产业,当前我国发展肉牛业的主要制约就是集中饲喂成本高,没有草场,所以竞争不过进口牛肉。那我们的肉牛业为什么不能喜迎世界工厂模式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核心群不是我们的。 现在我们主流肉牛品种安格斯、夏洛莱、利木赞、西门塔尔等全都是外来牛种,最优质的种源在国外,尽管经过几十年的国内纯化研究,但由于牛生产周期太长,收获并不大。最主流的方式还是国外引进冻精进行改良。

没有核心品种就没有反制手段,比如当年的白羽肉鸡,刚进来的时候种苗7美元,一度高达35美元,数量完全由外国公司把控,给多少就得买多少,我国是没有话语权。后来还是圣农通过种种手段把种鸡搞成了。可以说, 没有圣农就没有今天9.9的鸡肉。

肉牛也一样,核心种在别人手上,一旦外国不给供货,我们国内一方面无法产出那么多肉,另一方面品种数年内迅速退化,没法产出优质的父母代生产商品肉牛。只靠国产肉,很多国人是吃不起的。

其次,工业品可以做世界工厂,畜牧产品较为困难。 工业品的主要特点是标准化、运输储藏条件低,如果一个区域的工厂出了问题,只要核心技术在,很快就可以在其他区域迅速生产出相同的标准品。

畜牧产品尤其是鲜肉,国内自产冷链跨省运输成本都很高,更别说跨国运输了。而冻品只能是低端产品,口感风味较差,而且一旦出意外解冻,基本是全部损失。相应的农产品如玉米、大豆又不同,运输的大多是干品,储存条件并不严苛,更类似于工业品。

再次,进口牛肉来源国可替代性很弱。 全球牛肉贸易额也就在1000多万吨,去年中国进口了接近300万吨,主要来源就是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乌拉圭,澳大利亚和美国也有部分但不多。一旦出于某种原因停止供货,而我国本身的肉牛产业崩盘的话,很难找到其他国家做进口替代,而且我们基本没有任何反制手段。

最后我国牛肉进口速度太快, 从18年到现在国内产业还未完成转型,还有大量的基础从业人员。一旦转型世界工厂,很大一部分人要失业,而且资本已然投入大量资金在养殖端,推进进口加工模式有一定阻力。

世界工厂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是前提一定要有一定的核心技术在手。 我们有他们必须要的东西,他们才能持续为我们供货。

目前的来料加工模式也不错,起码将我国某些企业在海外的利润转移到国内,又满足了老百姓的吃肉需求。

什么时候我们的养牛业真的强大了,才有底气将前端养殖放心的放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