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风吹麦浪稻花香,回忆小时候的麦收情景

2024-06-06三农

很多年没有参加过麦收了,现在老家的土地都承包给别人统一耕种,关于麦收的情景都是十几岁之前的回忆。

老家的麦收时间是端午前后,因为奶奶的生日是端午节,所以记得清楚。

在农村的小学,麦收的时候都会放两周农忙假,因为老师都是村子里的,要回去抢收。

我们老家是一年两季,一季麦子,一季玉米,麦收和秋收都耽误不得,民以食为天,抢收如救火。

以前的麦子都是手割的,大人们一手拿着镰刀,腰上绑着一串草绳,只见唰唰唰割倒一大片,然后用草绳绑成一垛垛的,方便后面运输到场里。

所谓的场,就是晾晒场,后期用来堆放麦剁,打麦,扬场,晾晒的地方。一个生产队,在麦收前一两个月,就提前划出一片地,整平,清理出杂质,翻挖,把牛套上打了木架的石轱辘开始碾压。压一次以后泼水,晾干继续碾压,如此反复,直至整出一片光滑坚硬的晾晒场。

麦子收割完后,用地排车一车一车拉去晾晒场堆成剁,按照队里的安排开始打麦。

打麦的时候,是几家合伙的,轮流帮忙。男男女女都带上帽子和围巾,有的负责往机器里续麦剁,有的负责挑碎的麦秆,有的负责装麦子,我们小孩子则负责送水送饭,做后勤保障。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大家忙的热火朝天,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打好的麦子没有运回家,因为老式机器,打完还有很多碎的麦秆,还要扬场。

扬场,就是有风的时候,用木掀把麦子扬起来,麦子落地,借助风力把轻飘飘的麦秆碎吹远一点。

扬场完后就是晾晒,就是每天早上把麦子摊开,派家里的孩子守着,那时候家家户户的鸡、猪、狗都在街上晃悠,防止它们搞破坏。摊开以后,大人就去忙别的事情,傍晚的时候会一起把麦子收起来。

麦子收回来的时候,还没打,每家每户的男人就要轮流值夜了,去麦场守夜,防止有心之人晚上来串门。

不过这么多年,听说过偷瓜的,偷菜的,偷鸡的,偷鲜玉米吃的,没听说过麦收的时候偷麦子的,可能那些都是小打小闹,一般丢了的人家不会计较,麦子是一家人的主要收入来源,等于断了别人生计,会犯了众怒。

九十年代有了联合收割机,一边割麦子,一边吐麦粒和麦秆,以前要忙活十几天的麦收,几个小时就好了。机器的使用,大大解放了人力,人用知识制造机器,机器解放了人,知识改变了世界。

我的老家是平原,以前只是觉得种地辛苦,去年五一到了贵州,山连着山,种地读书都要翻山越岭,导游说那里的人种地,中午都不回家,带饭在外面吃,来回的路程太远了,而且他们才是真的靠天吃饭,想一想都觉得辛苦。还是我们老家的黄土地大平原好,让我从记事起就没挨过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