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朱世坤
秋风起,晒秋忙,又是一年收获季,山乡处处可见农家忙碌晒秋的身影。那红艳艳的辣椒、红彤彤的柿子、金灿灿的稻谷、黄澄澄的玉米……构成一幅幅独特的晒秋图,成为人们心中最为诗意的秋景画卷。
过去,山区农民由于地形限制,居住空间较为狭窄,缺乏大面积的平地来晾晒农产品。为了保存收获的粮食和农产品,便巧妙地利用房前屋后、屋顶及窗台,借助竹篾、盘架等进行晾晒或挂晒,名曰「晒秋」。
山居之人,对晒秋怀有深厚的情感。天高云淡的日子,家家户户都会把丰收的粮食和农产品拿出来晾晒,一片片,一串串,摆满了大小各异的晒秋场,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在阳光的照耀下,五彩斑斓的农产品,恰似农家手中灵动的画笔,他们随心「作画」,向大地描绘丰收的喜悦。即便没有刻意的布置,没有精心的设计,他们晒秋的场景,依旧与心中的喜悦一同绘就出中国最具诗意的秋天。
江西婺源篁岭古村的晒秋声名远播。一百多栋徽派建筑房屋错落有致,开阔的窗前伸出长长的木棍,圆圆的竹制簸箕装满谷物。簸箕一个挨着一个,房屋一栋连着一栋,井然有序。火红的辣椒、金色的玉米、橙黄的大豆……交相辉映,构成独特的「晒秋人家」风情画卷。
晒出劳动的成果,分享丰收的喜悦。晒秋之人日出晾晒,日落收藏。有什么便晒什么,篁岭古村的晒秋不仅局限于秋季,而是全年皆有呈现,不过秋季无疑是最为丰富多彩的晒秋时节。值得一提的是,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的篁岭古村,每年重阳节都会举办「晒秋文化节」,吸引数十万游客前往体验与欣赏。
稻谷飘香迎丰收,满目金黄映秋光。2024年9月21日,武汉市第七届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在拥有600多年历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黄陂区木兰乡大余湾盛大举行。走进大余湾,稻田金黄,硕果满枝,瓜果飘香……处处是喜悦的丰收图景,一幅幅生动鲜活的晒秋图展现在眼前,大街小巷,空地上、屋顶上、架子上、露台上,只要是能晾晒农产品的地方,便有农作物的身影,柿子躺在竹筐里,冬瓜站在竹篮里,板栗睡在竹筛里,花生挤在竹席上,蒜头挂在木窗上,尽情享受秋日暖阳。
活动现场,大余湾精心布置了晒秋场景。新收获的稻谷、辣椒、玉米、南瓜、红枣、板栗等农产品正在晾晒,呈现出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拍照,一同分享丰收的喜悦。
金秋时节,晒秋晒出的不仅是粮食,是辛苦后的收获,更是城里人的乡愁艺术。今年的晒秋,大余湾以「整村开晒,万物可晒,人人来晒」为主题。在周边田园和街巷院落,村民与游客朋友一起收割、一起晾晒,吃丰收宴,喝丰收酒,共同欢庆丰收佳节,共享丰收喜悦。秋天的大余湾,可谓家家皆有丰收景,处处满溢乡愁情。
神州辽阔,处处晒秋。从东北平原到青藏高原,从黄河冲积平原到长江中下游平原,从秦岭山地到四川盆地,广袤的土地孕育多样的农作物,一幅幅晒秋画卷徐徐展开。无论是北方的豪迈,还是南方的灵秀,不同地域的晒秋场景各具特色,共同演绎着华夏大地的丰收之歌。
黑龙江双鸭山,北大荒友谊农场的一个晒场,铺满金灿灿的稻谷,拖拉机摊晒的痕迹展现出韵律之美。
河北涉县,村民晾晒10余万公斤柿子,这些柿子经过秋冬风霜的「历练」和阳光的沐浴,将成为传统的柿饼。
河南洛阳,人们用山楂、甜枣、苦瓜、辣椒等酸甜苦辣四味农作物晒秋,晒出了著名旅游标志「马踏飞燕」。
江西吉安,农民抢抓晴好天气,在院子里晾晒稻谷,农家小院满地金黄,宛如一幅美丽的晒秋图。
浙江建德,村民用五谷杂粮及红辣椒拼成的精美图案成为特色景观,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贵州锦屏,村民将玉米和辣椒集中晾晒,红黄相伴,格外好看,充满乡土气息。
湖南怀化,农民们忙碌地晾晒着油茶籽、红彤彤的柿子,以及香甜的红薯片,成为乡村丰收画卷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疆阿克苏,库车县国道217沿线,各族群众忙碌地晾晒或翻晒丰收的果实,一年四季晒不停,春晒山厥、水笋,夏晒干菜、果蔬,秋晒辣椒、黄菊,冬晒果脯、腊味。……
秋天,在大多数人眼中,或许只是色彩浓艳的美丽。然而对于农民来说,它却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收获与团圆。而这种收获与团圆的喜悦,就深深蕴藏在「晒秋」这一农俗中。
他们在不经意间,缔造出中国独一无二的丰收美景。如今,这一农俗已然演变为一种民俗文化现象,成为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它不仅是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写照,更是他们欢庆丰收的重要方式,代表着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智慧和勤劳质朴的精神。
晒秋还悄然走进诗人的视野,轻轻触动文人的笔端,深深打动摄影人的心灵,牢牢吸引画家的双手,并被赋予了如诗如画般的美名——「晒秋」,成为各地吸引游客、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特色资源。「晒秋」,是一场丰收的盛宴,是一年辛勤的结晶,是奔波劳碌的丰收喜悦,是炊烟袅袅的人间烟火,是勤劳朴实中国人民的最美符号。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