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振兴路上牧歌扬|喻鹏: 在家乡的土地上「畜」势待发

2024-01-24三农

回到家乡京山市罗店镇大山头村养牛的喻鹏没有拿到创业的「最佳剧本」,遭遇一些「意想不到」后,他始终不忘初心,全力破局,借助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现代化的养殖模式,在家乡的土地上耕耘希望,「畜」势待发。

冬日暖阳里的京山市罗店镇大山头脚下,不时传来一阵阵低沉而浑厚的哞哞声,这是京山致鸿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养殖的牛儿们正被饲养员们赶着在运动场上做「运动」。记者发现,养殖基地里弥漫着一股醇香的酒味,凑近一看,几位社员正在将酒糟按比例掺杂到草料里准备喂给牛吃。「我们这个牛标准的出栏体重是1500斤,利润的话,一头牛可以赚一万五左右,100头牛就150万了。」负责人喻鹏告诉记者,逼着牛「运动」,让牛儿们「饮」酒,采用这些养牛奇招养出的牛生病少、身体好,价格自然就卖得高。出「奇招」养牛并不是喻鹏做的第一件让他出名的事。今年36岁的他大学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曾就职央媒7年,后辞职下海创业。2020年,回乡过年的时候,他决定留在家乡发展。

带着振兴家乡的热情,喻鹏义无反顾地回来了。大山头村山地、坡地多,饲草资源丰富,有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的先天优势,那时,村两委也一直想引导村民发展规模化肉牛养殖。当大山头村党支部书记李习松找到回村的喻鹏时,双方一拍即合。「他不仅给我们肉牛产业带来了发展资金,更让大家看到了希望。」2020年起,喻鹏先后投入300万元对牛舍、养殖场进行升级改造,更新养殖设备,并牵头成立京山致鸿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大山头村的肉牛养殖产业逐步走上正轨。

喻鹏致力于做肉牛产业链的组织者和服务者,他打破传统养殖模式,与省种牛站、河南省泌阳夏南牛研究所建立密切协作关系,引进夏南牛、西门塔尔、夏洛来等优质肉牛新品种。同时,他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结合实际情况和自然资源条件,通过分户喂养、集中育肥的模式吸引了周边众多村民加入养牛行列。高峰时期,合作社带动周边20户村民养殖400头肉牛,经济价值过1000万元。可就在喻鹏对养牛信心满满的时候,肉牛市场价格陷入低迷。

2023年牛价直线下降,一面是嗷嗷待哺的肉牛,每天养殖成本如流水;一面是达到出栏规格的肉牛,却卖不出好价格。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喻鹏争取到了多项政策奖补,才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跟我们对接了两个项目,肉牛育肥实验、畜禽粪污处理,京山农业局也把我们纳入到秸秆回收单位。有了这些补贴,我们就能继续维持经营。要不然,可能真的是坚持不下去。」

事业重回正轨,从去年开始,喻鹏与一些科研单位、农业院校开展合作,示范推广「肉牛TMR饲喂技术」、「肉牛发酵床养殖技术」、「肉牛冻配技术」等新技术,从成本源头上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在新建的牛舍里,记者看到,牛儿们改拴系为散养,空气里也没有一丝臭味。

据喻鹏介绍,基地采用的肉牛发酵床养殖技术,由有益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群消化分解牛粪尿,通过机械化翻耙、清运垫料,实现牛舍免冲洗,在大幅节约清粪和用水成本的同时,还能消纳、转化秸秆等废弃物,发酵后的垫料还可作为有机肥还田,达到高效、节本、增收的目的,并且采用这种技术养殖的肉牛体脂减少,净肉率和牛肉品质提高。喻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采用新技术每头牛能节约清粪用工及冲洗水耗约250元,每头牛售价增加600元。

「村里有产业,才能够留得住人,我也是希望能够有更多像我这样的年轻人能够回到老家,留下来,乡村才能发展。我想把村里的产业聚集到我们合作社里,想办法把产业先做起来。」 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如今,喻鹏已把一心养好牛的小梦想变成了投身乡村振兴的大梦想。今年,他又开始谋划起大山头村的新未来。(记者 方楚楚 通讯员 谢毅 汪宝欢 严锋 编辑 王芳 编审 肖鹏 监制 王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