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600元每亩,农户先交钱水库再开闸放水浇地,仿若回到旧时代!

2024-06-04三农

在黑龙江通河县金河村,这个原本应是稻谷飘香、丰收在望的地方,近日却笼罩在一片焦虑与无奈之中。原因何在?原来,正值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期,急需水分滋养的千亩良田,却因为灌溉用水的问题陷入了困境。水库,这一本应是滋养大地、保障农业生产的「生命之源」,此刻却成了村民心中难以逾越的障碍——每亩地需支付600元,水库才肯开闸放水。

这看似简单的经济交易背后,实则是一场关于资源分配、权益保护与农村治理的深刻讨论。首先,我们必须深入理解这一现象背后复杂的成因。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深化,水资源管理也逐渐引入市场机制,不少水库实行了承包经营。初衷是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若监管不到位,就可能引发利益冲突。金河村的情况正是如此,承包方将经济效益置于社会效益之上,忽视了农民的基本权益和农业生产的需求,导致了「高价水」的出现。

对于以土地为生的农民而言,灌溉用水是关乎生计的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明确规定,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并兼顾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等需要。显然,金河村的现状违背了这一原则,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面对高昂的灌溉费用,许多农户无力承担,只能眼睁睁看着庄稼受旱,这不仅影响了当季的收成,更可能对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长远打击。

此事件也暴露出农村治理中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在水资源管理、承包合同监督以及农民利益协调机制方面。地方政府作为农村发展的主导力量,有责任平衡各方利益,确保农业生产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解决之道在于:

1. 加强监管与合同约束:政府部门应对水库承包合同进行严格审查,明确承包方的社会责任,禁止其滥用垄断地位损害农民利益。同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确保价格透明公正。

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长远来看,加大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投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单一水源的依赖,是破解此类困境的根本途径。

3. 强化农民权益保障:建立有效的农民维权渠道,通过法律援助、集体协商等方式,帮助农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确保在水资源使用上的公平合理。

4. 探索多元化灌溉模式:鼓励和支持农民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减少对水库水的依赖,同时政府可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补贴,减轻农民负担。

5. 增强社区参与和自治能力: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让农民在水资源管理中拥有更多发言权,共同参与决策过程。

金河村的灌溉之困,是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个缩影,它警示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社会公平与正义,确保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让每一寸土地都能得到应有的滋润,让每一位农民都能安心耕作,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