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急功近利:中国教育乱象的根源

2024-02-03教育

在当今的中国教育界,可谓各种乱象丛生。从学生到老师,从幼儿到博士,从科员到校长,从教学到行政,时不时会爆个雷,让人大跌眼镜。据统计,从幼儿园到大学,学生普遍心理压力大,竞争意识强;而 学校管理普遍重行政轻教学,甚至会看到太多急功近利、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急于应付等短视思维的影子。

这些与百年育人宗旨不符的做法,正在逐渐侵蚀着我们教育的根基。

首先,行政业绩的追求使得教育行政部门热衷于搞形式主义。 为了凸显自己的政绩,一些教育行政部门不惜大搞「形象工程」,一味追求学校数量、学生人数等表面指标,却忽略了教育质量的提升。如此急功近利的做法,使得教育资源分配严重失衡,导致一些地区、一些学校出现了「大班额」、「教育贫困」等问题。

其次,绩效考核制度的推行使得教师们疲于奔命。 在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下,教师们被迫追求分数、升学率等短期目标,而忽视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如此短视的思维,使得教育失去了应有的育人功能,变成了机械的应试训练。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格修养等都被忽视,这样的教育如何能够培养出未来的栋梁之材?

再者,考核评估、末位淘汰使得教育工作者压力山大。 在这种环境下,教师们不得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奋斗,甚至出现了一些违背教育伦理的行为。比如,为了提高工作业绩,本末倒置,常规教学疲于应付,而把精力放在能挣分的比赛、项目上,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这种功利性的做法,不仅伤害了学生和家长的感情,也败坏了教育工作者的形象。

再者,各种排位评比层出不穷,增加了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外工作量。 不光是教育行政部门,一些协会、社会组织也热衷于搞各种评比排位。而学校为了增加其知名度,不得不通过各种手段做数据、造材料,甚至弄虚作假、托关系找门子,把不正当竞争当成公关和声誉投资,而乐在其中。

总之,急功近利的短视思维是中国教育乱象的根源。要想真正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回归教育的本质,坚持百年育人的宗旨。 我们应该摒弃那些与育人宗旨不符的做法,转而追求教育的长期效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此,我们呼吁教育行政部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注重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性考核评估;呼吁学校和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呼吁全社会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不以分数论英雄。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国育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更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