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不是所有宝宝都适合傍晚外出,出现这4个现象,黄昏户外最好取消

2024-07-10教育

夏天昼长夜短,早晚凉快中间热,很多人都会在下午五六点左右,带着宝宝外出纳凉透气,也就是黄昏户外。

这段户外,很容易影响夜间睡眠,宝宝月龄越小,影响越明显。

01

如何判断黄昏户外

是否影响了夜间睡眠

黄昏阶段的感官刺激以及运动会直接影响宝宝夜间入睡状态及睡眠质量。

判断起来也很简单,我们需要观察孩子在夜间入睡的时候会不会出现以下情况:

◆入睡困难,很兴奋,难以安静下来哄睡

这种情况是因为过度疲倦导致的兴奋假象,那么我们就需要考虑,孩子发困的时候是不是还在外面玩。

◆睡后大哭

感官超载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宝宝睡着以后大哭,睡前玩的太疯、太兴奋、大哭、环境太嘈杂、时间太长都会导致感官超载。

那么我们就要排查黄昏阶段的外出环境、外出时长是否合理。

◆晚睡

如果孩子总是很晚才睡,是因为早在几个小时之前孩子就产生了困意却没能入睡,身体负荷运转以后,就会呈现出哭闹不止或过度活跃的状态。

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控制黄昏阶段的户外活动,不能采取疯狂放电的方式。

◆频繁夜醒

虽然孩子睡着了,但是大脑在快速眼动期间还是处于活跃的状态,在这个阶段,大脑会处理白天接收到的各种信息。

如果睡前感官刺激过度,大脑的工作就会超负荷,容易造成孩子频繁醒来,因此,睡前的黄昏户外不能太丰富。

如果孩子没有出现以上睡眠问题,那么他的黄昏户外活动就是合理的。

02

合理的黄昏户外有2个原则

1、并不是所有月龄段的宝宝都适合在黄昏阶段外出

小月龄宝宝容易出现「感官刺激过度」的情况,导致夜间难以入睡以及睡后频繁醒来。

因为他们的大脑和神经发育不完善,如果承载的感官刺激信号过多,就会超载。

现在是夏季,因为炎热,下午这个阶段的户外活动基本上都会取消,很多家长会选择在6、7点凉快的时候带宝宝出去乘凉,而这个时候也是小区一天里最热闹的时候。

小孩子嬉笑打闹的声音、车声、说话声、广场舞的声音、光线也出现明暗交替变化。

视觉、听觉刺激集中且高强度,小月龄宝宝很有可能承载不了。

当她开始习惯于周遭环境的刺激,用于自我保护,以防感官超载,因此她在夜间才会疲劳过度,表现失衡,哭闹不休。---摘自【婴幼儿睡眠圣经】

我儿子在1.5岁之前基本上都没有黄昏户外的活动。

一方面是因为我一个人带娃,下午饭需要我做,没有时间带他出去。

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作息很规律,晚上七点就开始洗澡,进入睡前流程,20:00基本已经睡着。

所以理论上0-3个月的宝宝不适合在黄昏时候户外行。

2、适合黄昏外出的孩子,也需把控时长

我个人的实践经验是:1.5岁以内的孩子黄昏户外最好控制在30分钟左右

绝大多数的孩子在傍晚就会产生困意,即18:30-19:30之间--【睡眠百科】

如果黄昏外出时间过长,孩子很有可能就硬扛过去,错过了最佳夜间入睡时间。

保留黄昏觉的孩子一般会在5点前醒来,这个点家里也到了做晚饭的时间,一个人带孩子的情况肯定是无法出门了。

多个人带孩子的话,可以匀出一个家人带孩子户外,保证18:30之前回来的原则下,户外活动的时间只有30分钟左右。

没有黄昏觉的孩子,即白天小睡是1-2次的孩子,也需要保证在夜间19:00-19:30(最晚也不应超过20:00)之间入睡。

倒推回去,保证至少1个小时的安静时间,他们也需要在18:30回家。

这里需要重点说明的一个情况是:

很多孩子存在着 晚睡 的问题,基本不可能在20:00之前睡着。

很多家长觉得晚睡是因为耗电不足,更需要黄昏这个阶段的疯狂放电时间,让孩子在外面疯跑疯玩1-2个小时,临到睡觉前才带回家。

不合理的黄昏放电只会让孩子更加兴奋,形成晚睡。

每个孩子的发育、接受程度不同,同一个黄昏户外强度,对于A宝宝来说没有任何影响,对于B来说就出现了反作用。

我们可以大胆尝试、反复验证。

在黄昏时候推着宝宝出去溜一圈,回家后观察,验证是否会影响宝宝夜间入睡。

如果出现以上现象,那我们次日就取消或者缩短黄昏户外,然后再进行验证。

最终摸索出 「我家宝宝是否适合黄昏户外 」以及 「我家宝宝黄昏户外的最佳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