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6月宝宝心脏术后难拔管,医护携手为其重建气道

2024-10-14教育

文章转载自:广医一院

儿童先天性气管狭窄 是一种因气管自身发育存在病理问题而致的先天性梗阻性气道疾病,婴幼儿期即可发病,轻者在平静状态下没有明显症状,运动或哭闹时出现喉鸣、喘息;重者在新生儿期就开始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反复肺部感染、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多数患儿需要生命支持或急诊手术。

滑动气管成形术重建气道

六个月大的小洋(化名)因先天性心脏病在外院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多次试图拔除气管插管,但均没有成功脱离呼吸机,为了寻求进一步诊治,在当地医生的推荐下,将其转入我院心脏外科接受治疗。

经过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小洋声门下狭窄,且在气道内狭窄处前端有肉芽肿形成,属于「先天性气管狭窄」。「患儿主气管为O型环,是非常典型的环状狭窄气管,气管狭窄段长度超过了主气管总长度的50%。」心脏外科主任谢少波结合实际病情考虑,建议采用滑动气管成形术(slide手术),这是目前重度气管狭窄患儿得以存活的唯一方法。

滑动气管成形术是充分利用狭窄段的气管,在狭窄段的中点将气管截断,近、远段分别在前后壁纵行剖开,修剪后形成两片舌型滑片,再通过精巧的缝合技术将其吻合在一起,重建新的气道。

为了尽量减少气道内肉芽组织的生成,谢少波主任带领团队采取外翻缝合的方式,利用心包膜为这段扩大的气道进行了加固。

手术成功后,护理团队接过「接力棒」,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和24小时排班表。「在术后护理过程中,我们做了非常详细的排班,保障24小时都有护士在小洋身边,时刻关注他的体温、尿量等体征变化。」 心脏外科护长叶桂连介绍,倾心、细心、用心,心脏外科护理团队手拉手为小洋搭起了一座「生命之桥」,帮助这个才6个月大的宝宝平稳渡过康复期。

心脏血管外科重症监护室护理

精心治疗与护理,终于成功拔管

术后第4天,小洋各项指标趋于平稳,成功拔除了气管插管,重新建立起的呼吸「通道」非常通畅,支气管镜检查结果也无异常。患儿的CT结果显示,他的气道最狭窄处明显扩大,手术效果和护理效果显著。

气管滑动成型术后气管管径直接明显扩大

拔除气管插管后,护士们给小洋宝宝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给他进行抚触按摩,幼小的他感受到医护人员浓浓的爱,每每露出可爱的笑脸让在场的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治愈与感动。

「脸上长肉了。」时隔多日,小洋妈妈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宝贝,从监护室到普通病房,从胃管喂养到患儿可以抱着奶瓶大口吮吸,从吸氧浓度逐渐减低到不再需要吸氧,每一步都倾注了医护人员与患儿家属的努力和坚守。

患儿家属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这份情感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医护患的心田,也温暖了这段共同走过的艰难旅程!

心脏大血管外科医护团队

专家简介

谢少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点击进入专家个人页面)

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担任广东省医学会理事,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常务理事,广州市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