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对艺术的四个误解

2024-02-07教育

如果问什么最能体现人的品味和涵养,恐怕是艺术;如果问什么是现代人最稀缺的消费,恐怕是艺术;如果问什么是现代人最想要提升,又最难以上手的,恐怕还是艺术。

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我们的学校教育、日常阅读,都极度缺乏艺术常识的普及。导致我们对艺术,至少有着四种最普遍的误解。

一、艺术的价值在感性,而不在理性

为了说服人们热爱艺术,很多人对「艺术品的价值「,给出了各种功利性解读:收藏价值,表达能力、提升智慧……甚至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空话。但其实,这是对艺术最大的误解,也是对艺术最大的亵渎。

我们的日常生活是高度理性化、功利性的,每日陷入工具理性的枷锁中,不能逃脱:面对激烈的竞争,是内卷还是躺平?面对高热量的美食,是顾及健康,还是放纵自己?就连出门旅游,都要时刻在「划算」和「尽兴」之间纠结不已。

而艺术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它营造了一个全新的、非功利性的感性世界,让我们超脱庸常的世俗。

当我们欣赏的艺术,依靠的是感性直观,而非理性思辨。 这时候,人能放下欲望、戒备和利害的算计,忘我地去共情某一件事物,与该事物背后的理念合而为一。这是日常生活很少体会到的。所以康德认为, 审美的最重要契机在于「无利害而生愉悦」。

无论是巍峨的大山、温婉的小河,还是一副暖心的小画,都能带给人美的享受,你不会想着据为己有,也不用担心背后有什么阴谋。

【艺术:让人成为人】一书也同样认为, 只有艺术才能让我们抛弃理性的「日神精神」,抓住感性的「酒神精神「,让我们成为一个完整、无限的人。

二、艺术的魅力在形式,而不在思想

对艺术另一个常见误解是,认为伟大的艺术品必须隐含某种微言大义、深刻洞察,或是「思想价值」。

但其实, 伟大的艺术品,从来都是对形式的突破,而不是思想的突破。 杜甫的诗歌、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梵高的画作、梅兰芳的京剧,之所以成为千古留名的伟大艺术,就是因为表现形式的突破,而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思想」。

好的艺术品,要诉诸人的感性思维,做到以情动人、以景感人,形成艺术幻境,让读者陷入其中而无法自拔;若是诉诸人的理性思维,「以理服人」,即便说出来的道理多么深刻,分析论证得多么缜密,最多只能引起读者的思考,但形不成艺术幻境,更不可能将人带入其中。所以康德说, 审美的第二个重要契机在于「无概念而具有普遍性」。

真正的美是不能用概念来规定的,用概念来规定的是知识。因为人类对美的普遍性感受是共通的,知识概念甚至可能成为审美的障碍。 画家黄永玉就说,很多人不是文盲,却是美盲。一个农村妇女的审美,可以超出大学教授。

三、艺术的标准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

对艺术常见的第三个误解是,认为艺术没有标准,是主观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剧照

这种认识,导致文艺鉴赏走向了两个畸形的极端:一种是用玄之又玄的话来评论艺术,比如「道」、「气韵生动」、「美是道德的先验显现」,结果越解释也复杂;

一种是直接放弃解释。比如说一件艺术品为什么好,因为「我觉得好」,或是「心领神会,不可言说」。「艺术评论」为了有话可说,沦为了时代背景、人物生平等百科词条。

事实上,就像善恶、对错一样,美丑也是有客观标准的,尽管它的很难把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不是每一个看法都值得重视。

正如美学家朱光潜所言:「 如果你没有决定怎样才是美,你就没有理由说这幅画比那幅画美;如果你没有明白艺术的本质,你就没有理由说这件作品是艺术,那件作品不是艺术。 世间固然也有许多不研究美学而批评文艺的人们,但这像水手说天文,护士说医药,全凭粗疏的经验,没有严密的有系统的学理做根据。不能忽视粗疏的经验,但是它不够用,而且有时还会误事。」

在【艺术的乐趣】一书中,作者也反复强调,艺术一定是有标准的。即便美感是主观的,但可以用理论阐释出来。艺术评论的价值,就是要把「好的艺术究竟美在哪里」清晰表达出来。

四、艺术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

对艺术,还有一个常见误解,就是用「美」统摄一切艺术的一切感受。事实上,艺术从来不只追求美,而是人类所有主观情感和感受。

比如中国古典诗词中,审美范畴就多种多样。杜甫沉郁顿挫、李白气象开阔、苏轼清新豪健、辛弃疾沉雄豪迈。

西方绘画中。除优美之外,更有崇高、崇高、悲剧性、喜剧性、丑、荒诞等艺术追求。

而艺术的主题,也同样种类各异。伟大的艺术品往往涵盖了人类生活中的各种主题。鲁迅说【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艺术:让人成为人】一书探讨的不仅是艺术品的美,还有人类的信仰、幸福、自然、死亡、道德、自由、爱等常见的主题。除了主题多样,艺术的多样性还体现在「表现手法的无限可能性」。

比如,同样是【水浒传】这一主题,漫画、戏曲、电影和电视剧,其实已经是完全不同的艺术品。这些艺术品各有其标准、侧重点和审美需求,绝不能大而化之的用一套标准欣赏。

一部艺术史,就是一部人性的历史。比如贡布里希的名作【艺术的故事】,表面是梳理古今中外的艺术发展历程,其实是以艺术为线索,帮助我们以参与者、后来者甚至永恒者的视角,洞察人性中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

艺术如此重要,但我们对艺术的认知还停留在一些似是而非的人云亦云中,更正这些错误认知,不仅对我们欣赏艺术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更在于欣赏艺术直接关涉我们的人生是否更完整、更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