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八、九十年代考上中专的,这条路究竟是对还是错

2024-02-18教育

前段时间写了篇关于八、九十年代的中专生是什么水平的文章,得到了众多网友的参与讨论,从评论内容,我理清了初中专各省一般是从1987年左右开始招生的。我本意指的就是开始招生到扩招前的那批初中专,不包括中师,本地中师与中专考取方法不同,难度低于中专。引来了众多当年高中专参与讨论,说实话那个年代的高中生含金量也非常高,都是特殊时期精英式教育年代选拔出来的。

众友评价多为那批中专生就是中专水平,考上的难度不低于现在985,后天学习能力强,有上进心、责任心,为一代人的翘楚和骄傲。于是翻看类似文章,有一个观点刺痛了我并不知道该咋评论了,即「这批中专生是未灌满浆之前被提前收割,晾在基层,任其凋零」。

1、扎堆报考的原因。恢复高考之后,录取率非常低,这个录取率,指参加高考的学生与考上的比率,当年可是小升初、初升高,都淘汰了大部分人,更有高中期间大量辍学的,可见考上本科、大专、中专的难度有多大,是本人没参与过的,但应向那批人致敬。在这种情况下,初中专开始招生,考上了,直接农转非、吃商品粮、毕业包分配,而且可以跳过三年不知定数的高中。因此引来众多初中生扎堆报考,以地市级为招生单位录取,情况迥异,不管让不让复读生参与,招生人数固定,难度都是一样的。

2、考上中专的难度。最初几年,几乎所有的初中学校,都要进行筛选考试,只有进入全校前十名二十名之内,才有报考中专的资格。后来取消筛选,变为县级初试,取得资格后,才能参加统考。在这样一种报考氛围中,能够幸运进入中专学习的学生,大都是读书天分非常出众的孩子。按当年的学生感叹:「要是他们不考中专,去读高中考大学,那上重点大学的学生,也许将换一批人」 。这话当然有些片面 ,但说他们是最有力竞争者,任何人都不会否认。特殊境遇,使这批人为了早早地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却押上了自己一辈子的出息,让这批极具学习天赋的孩子,停止在中专教育,这批孩子大多「工商电油财」、「农林机畜水」、「医卫」,而他们后来的境况确实让人唏嘘。

3、惋惜这批人的原因。在最初的兴奋过后,进入中专学校就读的孩子,发现所谓的中专,其实是农村孩子进入城市的最低门槛,在学校里并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最理想的「工商电油财」有机会进入国企,留在县城,但后来因企业改革,部分有买断下岗的,只能从事个体经商。学「医卫」的,毕业参加工作后成了中国基层卫生工作的基石。比例最高的「农林机畜水」基本都在最基层的乡镇工作,几年后,家境更好的党校联办生、委培生充实基层。这批初中专多为农民家庭出身,他们无法结识更高层人士,他们不适应的干着苦累的工作,默默承受着各种不公平。当时乡镇待遇低,甚至开不出工资。个别能力特别突出,也有做到乡镇主要领导、科局长、县级,但从政的风险也可想而知。能够调入县城工作是他们半生夙愿,可最终会成为他们的奢望,也注定95%以上一辈子工作在农村,退休在农村。这批人个体的素质和天赋很高,又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听话的好习惯,所以,尽管他们工作在最底层,但是他们依然抑制着自己的强烈失落感,将自己的那份工作,做到更好。

4、三十年后现实境况。最近些年基层从政环境改变,工作方法改进,可以说正适合这批人有所作为,怎奈干部要年轻化,他们年龄都在接近或50岁以上,进入乡镇班子的,无非是等待退休,更多的不得不步入躺平状态。而当年成绩不如他们的孩子,考不上中专而念高中,又逢扩招,许多都考上大学,由于他们接受了更高更系统教育,思维敏锐,眼界开阔,视角独特,格局高远,大多留在地级以上城市,级别、职称更高,经商的,利润更丰厚,完全走上了另外一条路。再看看现今疯传公务员内卷的情况下,考入乡镇的,目前罕有211,好点的一本,工作态度、学习能力是无法与那批人相比。

八十年代初中专的招录,让许多人一生境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这批中专生,不得不说,充满了悲情。他们的天赋如此优秀,却不得不生活在最低层。为了那份稳定的工作,却押上了自己一辈子,他们确实是在没灌满浆之前,就被提前收割,而又凋零在最底层。但话又说回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历史没有假设,时事造英雄,至少这批人多数退休有份工资,他们的上代、上上代人,更苦,更悲催!

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探讨,并点赞、收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