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义教「信息科技」教学实施 | 初中信息科技:浙教版【网络服务】教学活动设计(含同步教学资源下载)

2024-10-02教育

本文以【网络服务】一课为例,在教学设计和实践过程中,转变教学观念,既关注网络服务实操的「技」之落实,又透过实践应用,引导学生复盘反思、归纳梳理,用「科」的眼光来呈现、展示概念和工作原理,以求让「科」更好地指导实践与生活,实现学生能力和素养的真实落地。

为更好地促进学生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落地,【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遴选科学原理和实践应用并重的课程内容。从课程到教材,再从教材到课堂,面对教学内容侧重于「操作」类的课型,笔者本着「科」与「技」并重的原则,以浙教版信息科技七年级上册的【网络服务】一课为例,创设真实情境,改变教学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将实践应用与基本概念和原理同步落实于教学实践中。

●素养目标导向,贯彻「科」「技」并重

【网络服务】一课选自「互联网应用与创新」模块,新课标对本部分的学业要求为:对生活中的真实应用问题,能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短视频等互联网工具或平台,进行较精准的信息搜索、沟通交流与协作,并贡献有价值的数据和资源;在网络应用中,能体会信息传输过程中协议的作用,认识互联网中自主可控技术的重要作用,感受互联网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新课标还强调推进综合学习,落实学科实践,以生为本落实学生的信息科技核心素养。

本课为浙教版信息科技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主要内容包括「网络服务概述」和「Web服务」「电子邮件服务」「文件传输服务」等常见的网络服务。通过第一单元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对网络特征和分类、互联网的发展和创新应用等知识有了一定的认知;同时经过第五课【互联网接入】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对网络接入的方法有了理性认知和实践经验。为贯彻「科」「技」并重的课程理念,本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在线学习平台、网络音乐和电子邮件等互联网常见应用为切入口,通过网上畅游和网络服务的应用体验,探秘互联网中网络应用的工作过程和基本原理,感受网络服务在互联网中的作用,为后续互联网协议的学习和小型互联网的搭建打基础。

在明确本课的整体定位后,笔者设计了「分析调查问卷,引出新知」「网络服务畅游,探索新知」「网络服务应用,学以致用」「网络服务梳理,升华认知」四个教学环节,结合学习内容和活动设计,在将四个维度的核心素养具象化后,制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①在网络应用的体验过程中,能了解Web服务、电子邮件服务和文件传输服务是常见的网络服务,能描述网络服务的基本概念及其简单的工作原理;

②能梳理出Web服务中服务器处理网页访问请求的简化流程;能描述电子邮件和文件传输服务的工作过程;

③在小组协作的过程中,能相互配合,主动表达观点,分享收获;小组成员能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④体会网络服务及其应用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负责任地共享信息和资源。

●创设真实情境,落实「科」「技」并重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渴望独立,善于思辨。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落实「科」「技」并重理念,笔者在教学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形成合力,协作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同时,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而具体的实践应用中,透过现象,探寻真实情境所蕴含的规律,学习学科概念与原理。

1.创设真实情境,导学单助力课堂生成

学习支架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它能够辅助学生在探究和实践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深化理解,助力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养成。在本课中,笔者创设「网上娱乐」「网络通信」「网上学习」和「共享资源」等真实活动情境,学生在「导学案」这一学习支架的助力下,经过小组活动,先分组体验,再全体展示分享,让学生经历活动体验、知识建构和应用梳理等学习活动过程,助推学生透过应用现象去看原理本质,从而促进本课教学目标的自动生成。

其中,导学案的设计充分发挥启导、引导和扶导的作用,在驱动性问题的探究和实践过程中,落实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网络服务畅游,探索新知」环节,「网上畅游」和「展示分享」活动均围绕导学案的支架作用,助推课堂的生成。在「网上畅游」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导学案(如下图)要求,选择其中一种网络应用,先组内分头进行网上体验,然后小组之间交流,并根据导学案引导,归纳畅游体验,学习新知。

2.应用合作学习,共同协作赋能素养落地

在本课的教学内容中知识原理相对较多,因而笔者将本课内容进行整合和梳理,用「总-分-总」的方式,组织学生先共同学习网络服务相关知识,再分小组实践不同的网络服务类型和功能,最后各小组应用FTP服务,在操练、探索和实践中收尾。这样既能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又能突破重点,助力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网络服务的类型和功能。

例如,在「网络服务畅游,探索新知」环节,组内协作尤为重要。当选择「网上通信」网络应用的小组在展示分享时,其他小组可以用多样化的形式向教师发送电子邮件传送的基本过程,展示形式可以是语言表达、海报模拟、小组表演演绎等,助力全班同学共同梳理出「电子邮件有可能的传送过程示意图(如下图)」。

又如,在「网络服务应用,学以致用」环节,各小组结合导学案,将小组的学习成果上传至指定位置(FTP服务器),同时从该位置的「第六课 网络服务」文件夹中下载小组感兴趣的共享内容。随后,小组思考和讨论驱动性问题「各小组在上传或者下载文件的过程中,数字资源可能经历了怎样的传递过程」,并以简易示意图的形式呈现。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创设真实的应用情境,在小组协同工作的过程中,引领学生通过上传和下载资源的体验,分析、讨论、交流和梳理文件传输的过程,感受文件传输服务在资源共享方面带来的便利性。

●归纳梳理复盘,升华「科」「技」并重

1.阶段性总结助力体系建构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每个学习活动结束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凝练知识概念,帮助学生形成对网络服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性认知。

例如,在选择「网上娱乐」网络应用的小组展示分享活动结束后,全班学生共同思考「不同小组有不同的访问计算机名称,这些计算机是否有统一的称呼」「丰富的网站资源又是存放在哪里呢」等驱动性问题,通过集体讨论,了解、学习并梳理凝练出服务器和客户端的概念及相关原理。

又如,在选择「网络学习」网络应用的小组展示分享活动时,伴随着该小组的展示分享过程,全班学生思考与讨论「同学们刚才上网都应用了客户端中的浏览器软件进行网络访问,网易和哔哩哔哩网站是否都提供了同样的前端服务」「这样的服务可能是什么」等驱动性问题,随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学习并梳理凝练出Web服务的概念和原理。

2.示意图创绘夯实能力提升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绘制示意图能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网络服务中晦涩的概念和原理。例如,组织学生立足「网上畅游」实践经历以及对Web服务的概念认知,师生共同梳理并绘制出服务器处理网页访问请求的简化流程示意图(如下图)。

●结语

本课应用素养目标导向、创设真实情境、积极归纳梳理和关注复盘反思等策略,历经引出新知、探索新知、学以致用和升华认知等环节,有效地在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贯彻「科」「技」并重的理念,为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精神、学习科技原理奠基,为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赋能。

本文作者:

方昱霞

浙江省杭州市澎诚中学

文章刊登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4年第16期

引用请注明参考文献:

方昱霞.「科」「技」并重理念下的初中信息科技教学活动设计 ——以浙教版【网络服务】一课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4(16):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