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班的课程,往往在成绩提升上体现的更为「高效」,不仅成绩提升明显,而且思维强度较小,各类做题技巧降低学生思维强度,引导学生进入思维舒适圈。
比如数学的几何证明,课内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这个过程很有压力,是一个小陡坡。但培训班的教学模式,却并不需要学生自主思维形成逻辑链,而是将所有可能出现的逻辑链整理分类,安排记忆和套用,培训班的孩子会在不需要思维的情况下,能够更快速的做题。
但学习的本质,并不是片面的追求提分分数,利用思维能力掌握知识体系是本,成绩只是知识体系建立效果的检测,忽略思维能力提升成绩至上本末倒置。成绩只在升学中才有最终的效果,而平时的学习分数是用来暴露问题,而不是掩盖问题。
这种学技巧去思考的舒适圈待的时间越长,学生就会越不适应课内思维引导式教学,对于培训班依赖性越强。
但对于培训班而言,短期的成绩提升,可以获得家长和孩子的认可,增加生源的续费率,而长期学习的成绩下降,同样也可以增加续费率,因为孩子越来越不具有自主思维能力,需要外力的灌输。
但比较有趣的是,一些孩子在越补越差后,家长觉得过高的培训费投入不值得,让其回归课堂,在经历短暂的不适应后,成绩反而不降饭升。
培训班的目的是获得收益,并让客户满意,教学上降低思维强度注重技巧,让不愿意思考的学生认可,而学生的反馈又会影响家长,短期提升,长期离不开更契合其最大化收益,培训班的目的是让学生离不开自己,才有持续的续课,而学生逐渐失去自主思维能力,反而更契合培训班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