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印度高考有多卷?125万名考生只录取8900人,录取率不到1%

2024-07-26教育

一流的学生去印度理工,二流的学生才会去麻省理工。

这是印度高考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在广大考生的眼中,考上麻省理工,并不是最牛逼的,而考上印度理工,才能称得上是「人中龙凤」。

作为全球高校录取率最低的大学之一。

印度理工凭借其不到1%的录取率,常年霸榜「世界上最难考的大学之首」。

要知道,就算是全球知名学府——麻省理工学院,在印度的录取率都有7.9%,斯坦福大学也有5.6%。

但印度理工,每年125万名考生相互角逐,最终却仅有8900人能成功上岸。

最要命的是,印度理工还奉行独立的「高考招生政策」。

也就是说,想考别的大学,可以参加国家统一的高考,但如果想考印度理工,就得参加另外一场名叫「IITS-JEE」的考试,全名「印度理工学院联考」。

独立的招生政策,独立的高考试卷,考试时间、考试场地等等都是独立的。

另外,除了政策独立,这场联考也以极致的公平而著称。

要知道就算是国内的清华北大,在每个省份的录取名额,多多少少都有如「保送」、「加分」的政策倾斜。

比如河南山东就很卷,北京上海就相对容易一些。

但印度理工却不一样,不管你是哪个地区的人,分数才是唯一指标。

就算天王老子来了,分不够,也得靠边站。

当然,之所以敢如此嚣张,印度理工还是有实力自信的。

其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专业,在全球都享誉盛名,同时为全球也输出了一大批技术人才。

甚至有许多世界500强的CEO,都是印度理工的校友。

然而,盛名的背后,却是一场场内卷到极致的高考地狱。

每年数以百万计的考生,就算冒着不到1%的录取率,也要挤破头颅想考入印度理工。

大家流行一句名言: 提高1分,干掉千人,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在很多考生和家长的眼中,这是底层穷人翻身跨越阶级的唯一途径。

只要考上,不仅孩子能光宗耀祖,家长也能跟着扬眉吐气。

为了让孩子安心备考,许多家长不惜辞掉工作,专职陪读。

只要孩子金榜题名,以后就能带他们吃香的喝辣的,这种投资收益比,可比世代当牛马强多了。

当然,数百万人角逐几千个名额,如果不是「文曲星」附体,很难成功上榜,99%的考生都会名落孙山。

但即便如此,大多数考生还是会前赴后继,选择再战一年,于是一大批「补习大军」应运而生。

在印度拉贾斯坦邦的东部,有一座名叫科塔市的小城,人送外号「补习之都」。

科塔市的常住人口只有区区不到4万,但每年却有超过15万名高考落榜的考生,涌入这里,开启第二年的备考生涯。

为了考入印度理工,考生和家长几乎投入了全部精力,各种补习班更是安排得满满登登。

科塔市之所以被称为「补习之都」,除了考生人数众多外,另一方面,是这里居然有300多家辅导机构,常年驻扎。

为了赚考生和家长的钱,补习机构会联合起来,在全城制造「考试恐慌」。

比如「不报补习班,成绩差一倍」,「投资这一次,孩子赢一生」。

在各种「高考焦虑感」的制造下,15万名考生,几乎80%以上都会付费报班,各大机构赚得盆满钵满,甚至一些规模较大的已经成功上市。

补习班的学费价格不菲,补习1年,均价约10万卢比,相当于人民币8700元。

这对人均月收入只有不到2万卢比的印度人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但即便如此,为了印度理工那不到1%的录取率,家长们依然倾囊报名。

一些囊中羞涩的家长甚至不惜贷款去支付补习班的费用。

时年17岁的考生金坷垃,便是全国125万名考生里的一员。

为了支持他备考,他的父亲不惜辞掉了月薪21000卢比,相当于人民币1800元的教师工作。

用全部的家当,带着金坷垃住进了科塔市的一个小旅馆中。

这间月租房的面积很小,只够摆上一张床,金坷垃平时吃饭、睡觉、学习都只能在床上进行。

生活虽然艰辛,但父亲的眼中却充满了光。

因为他知道,只要儿子考进印度理工,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现在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金坷垃也不负众望,他是一名学霸,平时模拟考试一直名列前茅。

但对应牺牲的是,从小学4年级开始,金坷垃就再也没看过一眼电视,平时更是没有任何娱乐活动。

每天要干的事,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埋头苦读。

和金坷垃现状相似的,是另外一个名叫沙琪玛的考生。

他也是个复读生,去年以全国9013名的成绩,与印度理工擦肩而过,离录取人数8900人,只差113个名次,属实有点可惜。

事实上,以他这样的成绩,在125万人中,已经排进前1%了,但他觉得心有不甘,打算再战一年,誓要考入印度理工。

不过和金坷垃有父亲陪读的情况不同,沙琪玛只身一人租了一间卧室。

平时除了和扫地阿姨讲讲话,其它的时间都在学习,就连晚上熄灯后,也要手持手电筒,挑灯夜战。

他说,他的动力来源是自己的母亲,只有出人头地,才能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努力奋斗的精神固然可敬可佩,但事实上,巨大的压力也让许多考生倍感焦虑。

在印度的高考界,每年都有几百名考生,因无法忍受巨大的备考压力,选择抑郁自杀。

尤其是在被称为「补习之都」的科塔市,过去5年,平均每年都有60人选择跳楼。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这句看似励志的名言警句,在印度,居然成为了一句「死亡魔咒」。

在科塔市备考考生们的月租房门口,几乎每扇门都贴着一句悲壮的励志字条。

例如「请勿打扰,不要敲门」,「离开我的门口」,甚至还有「我死了」的标签。

巨大的压力,就像一种梦魇笼罩着整座科塔市。

为了解压,一些考生会想尽办法寻找娱乐的方式。

比如眼前这个戴着帽子,名叫萨瓦迪的小伙,便是一位选择摆烂的考生。

他对读书考试没有任何兴趣,唱、跳、RAP才是他的最爱。

萨瓦迪之所以留下来补习,是迫于父亲的命令。

当年他的父亲在备考印度理工时落榜,从那以后,便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儿子身上。

但没想到,儿子也继承了他的「学渣基因」。

上一次模拟考试,全国排10万多名,离印度理工录取前8900人的名额,差之千里。

萨瓦迪现在只想早点结束考试,解脱自己。

甚至有时候会突发奇想,对天乞求特朗普能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这样他就能摆脱高考了。

印度理工的联考,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初试中125万人,要刷掉整整100万人,剩下的25万人,要在复试中,再精选出最终的8900人。

这是一场极度残酷的淘汰制度,同时也是印度为数不多,最为公平的社会竞争制度。

在考场外,无数家长焦急等待「从战场归来的孩子」。

金坷垃告诉父亲,自己有一道题没写,他担心会影响最终的成绩。

父亲脸上有点失落,他也怕一年的付出付之东流。

沙琪玛的心里也很紧张,如果今年还考不上,他真的想过跳楼轻生。

而早已摆烂的萨瓦迪,则是一脸欢喜,终于可以摆脱父亲的压迫,去选择唱、跳、RAP这条路了。

半个月后,联考成绩全国公开,萨瓦迪自然落榜。

金坷垃和沙琪玛则双双考上了印度理工,沙琪玛全国排名2062。

而学霸金坷垃,即便漏做了一道题,依然拿到了全国第5名的成绩。

金坷垃的母亲流下了开心的泪水,而他本人也成为了科塔市的「英雄人物」。

无数市民纷纷拥护他,给他送来热烈的欢呼。

甚至市政府,还在市中心的广告牌上,挂上了金坷垃本人的帅气横幅。

上百家补习机构,也花重金邀请他开设讲座,分享备考经验。

上个月还在月租房里,贫困生活,这个月就已经赚的盆满钵满,或许高考真的能改变一个人。

事实上,印度的大众教育非常落后,全国文盲率高达50%以上。

但反差的是,该国的精英教育却非常有名。

美国硅谷,世界500强的许多创始人,都是印度裔。

但可惜的是,这些从印度走出去的人才,在发达国家任职后,大部分都不愿意回国做贡献。

或许是印度的人才政策不够完善,也或许是发达国家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

但无论如何,人才得到了培养,也有了用武之地,就是对世界,对科学做出了最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