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玩意儿有啥意思?"对于近来在校园流行的手串、萝卜刀、烟卡等小玩具,你是不是也曾耿耿于怀、啧啧称奇?可你想过没有,在这些看似"无聊"的小物件背后,却隐藏着孩子们对童年、对快乐的渴望和追求。
别着急下定论啊!很多人对孩子沉迷这些小玩具深恶痛绝,认为它们可能导致身体损伤、激发暴力倾向、助长攀比之风等等,甚至要求学校全面禁止。
不过,打住打住,我们首先应该反思:孩子为什么如此着迷于手串、萝卜刀、烟卡?它们流行的本质需求是什么?了解了根源,自然就不难找到解决之道。
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换句话说,这些小玩具之所以会一哄而起,是因为孩子渴望获得新鲜有趣的玩具,度过快乐的童年时光。尽管一个个新鲜玩意会很快过时被取代,但背后的需求从未改变。
那么,如何解决孩子玩乐需求的根本问题呢?答案其实并不难:给予充足的游戏时间和空间、丰富多样的游戏方式、适当的社交途径。
专家建议,孩子每天需要8-9小时睡眠,3-4小时户外活动。但现实是,大多数孩子的玩耍时间和场地都不够。一些学校还因管理需求,不允许孩子在课间走出教学楼、玩闹活动。
想当年我们小时候下课就飞奔向操场,玩着丢沙包、跳皮筋、打纸板、弹玻璃球,和如今孩子喜欢的萝卜刀、烟卡有啥区别?都只是在释放压力、度过童年罢了。如今连玩耍场地都没有,让孩子们如何纾解学习疲劳?
我们应该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玩耍。而不是一味压制他们纯真的童心,反而会事与愿违。
一个正常的孩子对游戏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你今天禁止一种,明天他就会玩起另一种新花样。真正的解决之道,是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元的游戏方式。
比如萝卜刀流行时,我就带孩子们去店里挑选心仪的款式,让他们玩个尽兴。后来新鲜劲儿过去,他们自己就把萝卜刀抛之脑后了。烟卡盛行期间,我讲了小时候被教训的故事,还教他们折纸板、比赛纸板,一点儿也不枯燥。
孩子们最缺的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教育理念,而是被关注、被理解、被支持的空间。我们要以开放、宽容的态度去引导孩子,满足他们多样化的游戏需求。
你可能会说,孩子热衷于比较手串、炫耀萝卜刀等行为,难免流于攀比、虚荣。
但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孩子之所以这样做,是出于获得认同和归属感的社交需求。他们通过共同的玩具话题、共同的游戏方式与小伙伴们打成一片,以获取被接纳、被认可的满足感。
如果我们单纯地否定和压制这种需求,孩子们只会产生更大的心理缺陷和反抗情绪。更好的做法是为孩子营造丰富的社交渠道,让他们在游戏和娱乐中自然地融入集体、建立友谊。
说到底,手串、萝卜刀、烟卡风靡无疑折射出了当下孩子们的一些教育问题和心理需求。但归根结底,这些小玩具的流行只是在呼吁:给孩子们更多玩乐的自由,更多被理解和认同的空间。作为长辈,我们难道不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满足他们的需求,让他们拥有快乐的童年吗?
所以,亲爱的家长、老师们,与其对孩子沉迷于"无聊"的玩具深恶痛绝,不如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期盼和渴望?也许,我们真正需要反思和改变的,是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毕竟,回忆起我们自己的童年岁月,每个人心中都曾经孕育着对快乐玩耍的无尽向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