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能力一般、语言很少的自闭症孩子也能就业,这些岗位很适合——

2024-04-02教育

一名在包装车间工作的心青年(融爱融乐供图,由新京报记者拍摄)

2023年,我们分享了不少自闭症孩子成功就业的故事,其中既有工作了10年能力很好的阿斯,也有程度中等,但在岗位上表现稳定、吃苦耐劳、深得老板认可的自闭症青年,这让很多家长感到振奋,似乎看到了自家孩子未来工作的希望。

现在,国家在小龄干预、学龄融合上的政策不断完善,但在大龄安置上的突破还非常有限,大龄自闭症群体的出路问题依然是2024年ALSO关注的焦点。

今天我们分享的是一篇指导性非常强,关注自闭症群体就业的实用文章,分享人是北京融爱融乐心智障碍者家庭支持中心项目经理、具有10年就业辅导员从业经历的曲卓老师。家长关于自闭症孩子就业的种种疑惑文中都有涉及——

●能力不好甚至没有语言的孩子能工作吗?

●就业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自闭症人士能做的工作岗位有哪些?

●在找工作不景气的大环境下,自闭症孩子怎样提高找工作的几率?

●如何成为一名就业辅导员?家长可以做自家孩子的就业辅导员吗?

……

对这些问题,曲卓老师都给我们进行了详细解答,希望家长们读完能有所思考,有所行动。在这里我们也想强调一句:就业不是自闭症孩子唯一的出路,但职业能力的具备可以让我们的孩子拥有更高品质的生活。

以下为曲卓老师的回答。

曲 卓 | 10年就业辅导员工作经验,北京市海淀区融爱融乐心智障碍者家庭支持中心项目经理

心智障碍群体的就业模式分为哪几种?

(1)支持性就业:就业辅导员支持心青年到普通的企业环境中工作,这也是残疾人保障法规定的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模式的一种。

(2)辅助性就业:把心青年聚集在一个保护性的环境里,大家一起工作,同时有专业人员进行支持。和普通的职场竞争力相比,辅助性就业竞争没那么激烈,庇护性更强,工作产能、工作压力、社交压力都更小一些。

(3)灵活就业:根据心青年的个人能力、特质以及意愿偏好,寻找适合的劳动机会,在工作时间、工资收入、是否缴纳保险等方面都比较灵活。

(4)一般性就业:把心青年直接放到职场环境中,像普通人一样去工作,一般不需要就业辅导员的支持。

心青年在永辉超市实习(供图:融爱融乐)

就业辅导员是干什么的?

2020年2月2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发布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信息的通知】,规定「在职业指导员(4-07-03-01)职业下增设‘残疾人就业辅导员’工种」,正式认定残疾人就业辅导员这一职业,推动残疾人就业辅导员职业化。

融爱融乐的就业服务模式属于支持性就业,就业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就主要体现在这「支持」二字上,支持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对心青年的支持。就业辅导员在上岗前对心青年进行职业潜能的评估、职业素养的培训,然后根据其特质、擅长的工作,开发适合的岗位。

为了让心青年持续稳定地留在这个岗位上,就业辅导员会在他入职前一个月,每天陪他上班,带他适应职场环境,学习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学习与同事协作相处,等心青年能够独立胜任岗位工作之后,就业辅导员再逐渐撤出,整个过程相当于职场版的影子老师。

第二方面是对企业的支持。就业辅导员要向企业介绍这一群体的特质,他们擅长什么、能做什么,与企业合作设计出适合的岗位,完成人岗匹配。

这一过程中,我们会给企业传授跟心青年相处的小技巧,比如说话要慢一点,尽量使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子,不要一连串发好几个指令……也包括有的心青年工作之后,难免会出现一些状况和纰漏,或者跟同事发生一些小摩擦,这时就业辅导员会协助企业解决这些问题,支持他们在职场中乘风破浪。

融爱融乐职业转衔培训现场(供图:融爱融乐)

疫情之后心智障碍群体的就业有没有变好?

单纯从就业岗位的数量、我们服务的上岗人数看,2023年和2022年并没有太大变化,但心青年进入到企业参与试岗体验、去实习的人数在增加。

目前就业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就业辅导员只能调整自己的短期目标和方向,着手练内功。比如在疫情之前,2019年融爱融乐就重新梳理了自己的组织战略,计划利用3到5年,搭建起心智障碍者就业转衔的支持体系。

为什么做这件事?我们都知道心智障碍者就业很难,难在他个人的就业意愿、职业能力以及社会化人格、职业素养等方面都需要提升。

但我们不能等他们从学校出来了再进行这些能力培养,最好在职业教育阶段就给他打好基础。融爱融乐近几年一直在联合一些省市的特校,研发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样本课程,把心智障碍者已经就业的这些行业、岗位拿去进行职业样本拆分,去设计特校的教学内容。

另一方面,我们也开发了更多和企业合作的机会,让心青年在职高阶段就有机会到企业去试岗,在体验中让企业真实了解心智障碍者的特质,知道他们能做什么,需要什么样的支持,提升企业的职场融合管理思路。

所以从短期看,心智障碍者的就业挺难的;但从长期看,如果外界环境向好,这一群体的就业情况也会转好。现在我们可以抓住这段空档期,把内功做好,把企业、学校的职业支持体系搭建出来,这样有了工作机会的时候,就业过程也会更加顺畅。

心智障碍者能在哪些行业就业?

目前,心智障碍伙伴从事的主要还是简单、重复性强、流程明确、接触的人相对固定(少)的岗位。

根据我们过去服务100多名心青年的情况来看,满足以上条件的工作岗位目前有30多种。要说明的是,这个数字是变化的,可以拓展更多机会。比如在北京这样以服务业和高端智能产业为集群的城市,心青年能做的岗位有保洁、前台、收发快递等岗位,认知好的心青年还能做打印、复印、扫描等一些办公室工作。

服务行业就业空间更大,比如进入到餐厅后厨、酒店客房部的布草间等这样幕后的服务岗位。

再有就是一些生产加工类企业,比如在车间打包,在库房运送物料。也有人进入到了洗车行业,可能洗整辆车还有困难,但操作其中几个环节是能胜任的。我们也开发过蔬菜种植方面的岗位,整体而言都是重复性比较强的工作内容。

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一直以来,我们都严重低估了心青年的就业价值,他们可以做很多事情,而且做得挺认真。尤其在服务行业,人员流动性非常强,但对心青年来说,只要企业不发生变化,他会一直做下去,而且越做越熟练,稳定性非常强。

我们有一位心青年在面包店工作,这家店分早晚班,早班早上6:00就上班,但下午2:00就下班了;晚班要一直上到晚上10:00。店长就问心青年员工,想上早班还是晚班?

其实大多数员工都喜欢上早班,这位心青年却表示要上晚班,他说喜欢面包被卖光的感觉,非常有成就感。

可以说,心青年员工一旦在单位建立了归属感,工作热情是非常高的,这就是他们在企业坚持做下去会非常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也是他们独有的优势。

在餐厅工作的心青年被【凤凰周刊】采访(供图:融爱融乐)

哪些原因影响了自闭症群体就业?

融爱融乐支持上岗的100多名心青年里大概有19位自闭症人士,占比1/6左右,少到很难梳理出一个成体系的专业支持方案。可以说,自闭症群体是心智障碍群体中最难就业的。

自闭症人士自身的特质,他的思维模式、学习模式、社交模式跟社会对职场人的要求差距比较大;而且这一群体的职业教育非常欠缺;企业也不知道如何设计适合他们的岗位,怎样和他们协作,对企业员工的挑战非常高。

另外,不管是谱系家长还是其他心智障碍类型,其家庭教养模式亟待改变。很多家庭包办代劳严重,真正在家做家务的孩子非常少。要知道工作本身就是劳动力,一定会吃苦受累,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培养目标就是就业,就要从小锻炼他干家务活,培养劳动习惯,成功就业的几率才更高。

在企业端,有的企业内部对于是否能够接纳自闭症人士成为自己的同事并没有达成统一理念,也会影响他们的入职。因此就业辅导员在做岗位评估时,如果觉得环境不够友好,早点下来可能对他们更有利。

企业不接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不了解,也跟工作性质、工作强度有关。当下很多年轻人处于996这种高压态势之下,自己的活儿都干不完,一位自闭症同事突然出现在他的职场环境中,要给他带来额外的工作任务和相处压力,他可能很难拿出友好的态度对待心青年员工。而且有的自闭症人士自己也很有个性,比如有的喜欢和年轻漂亮、说话温柔的同事工作,把他放在仓库和大叔一起就很不高兴。所以不仅社会对于接纳自闭症人士有要求,心青年自己对于和人相处也有要求。

企业制度也会影响他们的去留,我们曾经把一位心青年学员送到一家星级酒店工作,人岗匹配度非常高,但试用期之后,企业没有跟他签劳动合同。部门主管讲,不能留他的最大原因在于,酒店有绩效考核制度,绩效奖金按人头发放,如果把他放在这个部门,就会影响其他人的绩效奖金,而实际上心青年能做的工作达不到一名普通员工的工作量。像这样的企业,氛围是友善的,制度就成为了壁垒。

心青年在菜鸟驿站送快递

目前的大环境下,对自闭症人士来说,如果能稳定就业一年以上,我们就觉得是成功的就业案例了。

我们支持过一位能力中等偏上的自闭症小伙子上岗,他刻板行为不是很严重,动手能力、记忆能力还不错,但理解力不太行,认识很多字但并不知道他们的意思。虽然语言不是很丰富,但在规则性和回应方面还不错,可以说简单的描述句,表达基本的意愿。

他的家庭环境一般,妈妈上班,爸爸瘫痪在家,所以他从中学起就承担了一部分照顾爸爸的责任,不仅能生活自理,还会给爸爸端茶倒水和翻身。

到职高阶段,他在特校接受了比较好的职业训练,学的是烹饪专业。毕业时,一家酒店的餐厅后厨有一个帮厨的岗位,我们推荐了他去面试。他和家人非常重视,面试头天晚上自己烤了小饼干带给面试官,表达了想得到这份工作的诚心,又展现了自己的厨艺,面试就成功了。

后期支持他上岗的过程也很艰难。他和同事之间出现了一些摩擦。这位同事平时说话音调比较高,有时口气会重一点,加之后厨噪音本来就大,有时需要靠吼来传递工作信息,心青年员工就解读为这个同事特别凶,会频繁地跟其他同事和家人抱怨,不想和XXX一起工作,给同事造成一种误解:我们都很接纳你了,你怎么还这么挑剔?他的家长也因为信息不对称,觉得孩子受了委屈,不想让他去上班了。

遇到这个问题,就业辅导员第一时间介入,进入心青年的工作环境里观察,他不喜欢的那个同事做什么了引发了他这个印象。我们也和这位员工进行了交流,他也表示压力很大,很委屈,毕竟后厨的工作就是很紧张,很难避免不大嗓门。

我们把这些信息转述给妈妈,妈妈才了解其中的原委,下次孩子再向她反馈这些负面信息时,妈妈除了安抚,也给了孩子一些正向支持,告诉他要接纳同事的特质,就像同事接纳了他的不同一样。

可以说整个过程并不那么顺利,但这个孩子从小培养出的劳动能力,后期训练出的职业能力,以及求职时的用心,父母的支持等多种因素综合起来,最终使他能够留在这个岗位上。

障碍程度比较严重,没什么语言的自闭症人士我们也服务过。一位没有语言的自闭症青年曾经在一家工厂短暂就业了两个月,在车间做包装工作。他跟同事所需的交流仅限于工作指令的下达和接收,几点钟吃饭,几点钟下班等,都是比较简单的工作指令,工作环境也并不复杂。他后来的工作没有继续下去,跟语言没有关系,主要还是情绪出了问题。可见没有语言的孩子也能工作,情绪稳定、能承受压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更加需要的。

总结这些成功个案,以下四方面能力是自闭症群体融入职场的必备技能:

一,要有劳动意愿和劳动习惯。在家就要学会干活,这样进入到职场交给他任务,他才能够有愿意去完成。

二,要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或者自主生活能力。要管理好个人卫生、形象;能做到独立就餐、独立出行;有自主表达能力和与人相处的基本界限,这些都是刚需。

三,解决问题的意识、求助的能力。遇到困难知道找人求助,而不是愣在那里被动等同事发现,最后工作也耽误了。

四,适宜的情绪表达方式。自闭症人士表达情绪的方式决定了他能否在职场容身。如果情绪一上来就撕心裂肺地大叫,突然跳起来很高,这些都超出了职场一般的接受范围,企业出于对其他员工的保护以及工作环境的和谐,可能就一票否决了。

这四方面能力是必要能力。锦上添花的能力包括守规矩、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礼貌等,总而言之,哪儿都喜欢爱干活、对人友善的人。

从职业准备上来说,家长比较容易入手的途径可以有:寻找社区周边的小店铺,问问老板愿不愿意在不忙的时间段给孩子提供一两个小时的工作机会,比如帮忙上货、帮助送快递,不一定非要工钱(家长可以给孩子支付「工资」)这些是比较容易开拓的工作机会。

在这种体验当中,孩子就业的兴趣、自我管理的意识可能会被激发出来,一旦进入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他的身份感自然而然就上来了,他的表现可能跟在家里和学校完全不同。

在小卖部上货的心青年

你还在「宝宝」「宝宝」地叫你家孩子吗?

从上一个职场必备技能谈起,我们可以延伸出另一个话题——心智障碍人士随着年龄增长,必须完成成人化的过程。

什么叫成人化?

虽然他们的心智还是一个孩子,但是他们的社会属性必须像一个成年人。我觉得无论是不是就业,这个问题都值得去探讨。

生活中一些心智障碍伙伴年龄已经二三十岁了,可他的心智还停留在六七岁,很多人就会跨越他的真实年龄,根据他的智力年龄和他交流,见面就说出「宝宝你好可爱」这样的话。

在我看来,二三十岁的人了,我们应该直呼他的名字,以一个成年人的态度来带他,而不是带着优越感,以俯视的姿态和他们相处。要意识到他首先是个人,然后才是某方面有障碍、有特质的个体。同样,他进入职场,我们也要把他视为职场人,让他去完成工作,毕竟没有哪一个企业会用哄孩子的心态对待员工。

成人化首先要求我们这些支持者,按照真实的年龄去对待他,尽管和他讲话措辞要简单,但语气态度一定是面对一个成年人的自然状态。

我们同时建议,如果家长未来的目标就是让孩子融入社会、融入职场,那么在小时候可以做,长大了不能做的事情,现在就尽量不要做。一些不好的社交习惯一旦建立,并且得到强化,进入到职场,一些举动可能会让人产生惊吓和误会,比如男女相处的边界,有些心青年的行为表现就非常夸张,企业就没办法再留他。

如何帮助孩子尽早实现成人化,以下总结一些方法:

一,成年人的一个标志是他自主性的体现,他是不是对他己有一点点了解:身高多少,体重多少,穿多大码的衣服,多大号的鞋,这些基本的跟自身相关的信息,家长要有意识地告诉他,提升自我认知。

很多家长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习惯替孩子做决定,但你的选择孩子是不是喜欢,是不是有参与其中,这很重要。职场里就算环境再友善,他也一定会参与到一些个性化问题的解决中,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一直处于被安排的状态,他就不知道怎么和外界做应对,所以自主性的引导很重要。

第二,培养做家务的能力,尽管他们学得很慢,也要耐下心来教一些基本生活技能,减少对家长的依赖,这样将来家长不在了,他的生活品质也有保障。

第三,环境建设。不管他将来工作,还是在社区生活,或者进入到温馨家园这些职康机构,都需要有一个支持环境,他身边的人能够认识他,知道他是一名自闭症人士,当他遇到情绪行为问题时,可以安抚他一下,这种生活环境中发展出来的支持非常珍贵。

很多家长不好意思把孩子介绍给外人,甚至亲戚朋友、同事都不知道,就很难给孩子创设这样友善接纳的环境。

家长成为就业辅导员支持自家孩子可行吗?

首先成为一名就业辅导员,是需要专业系统的学习的。

从服务理念上,要知道如何科学地看待心智障碍者,看待他们的社会融合。

从技术上,要知道如何对心青年进行就业能力的训练,还要懂得人力资源方面的知识,能够让企业认同我们的融合理念。

家长化身为就业辅导员支持自己孩子就业的,确实有先例,但基本上都是失败的先例。家长的优势是了解这个群体,也有足够的爱心、耐心来对待心青年。

劣势也很明显,家长既是妈妈,又是专业服务人士,角色很难拎得清。你的弱点全捏在孩子手上,容易被孩子利用;你的身份也会让企业很尴尬,当企业给你的孩子提出一些职场要求时,会不知道怎样开口。

尤其是心青年下岗了、离职了,这时候是矛盾冲突容易爆发的敏感时期,企业并不愿意直接去面对家长,他们很害怕背上道德包袱,反而增加了沟通成本,这时候就业辅导员作为第三方角色,反而可以成为企业和家长之间的缓冲,把影响降到最低。

最后,想跟各位家长分享,职场环境是心青年进入社会融合环境一个很好的通路,是一个展示他个人能力,进行自我倡导的机会,深层次来说,是为了能够让他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有意义,享有越来越高的生活品质,但就业绝不是人生的唯一路径,任何一种安置方式,只要是适合他的,能够让他享有较高生活品质的,都可以成为我们的选择。

融爱融乐的就业辅导员团队(供图:融爱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