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这个太贵了,咱们去网上买」,这话怎么不能说了?小心娇生惯养

2024-07-26教育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昨天刷到了一篇文章,关于「孩子想买东西,能不能跟告诉孩子说,这个太贵了,咱们网上买」,文章挺长,中心思想无非就是,动不动就更孩子说「这个太贵了,咱们网上买」,孩子会自卑,会有一种贫穷的思想。

真的,这种文章,就是来增加焦虑的,建议看到就划过,除了增加焦虑感,容易养出娇生惯养的孩子,别无意义。

「这个太贵了,咱们网上买」有什么不能讲的?

商场里的商品有多贵?逛一圈就体会到了,如果孩子选到一个宝贝家长就要给孩子买单,那出去一趟就是几百元上千元,有多少普通家庭承受的了?

如果孩子选到的东西,家长觉得可以接受,那不用别人讲,家长自然掏钱买单,如果家长迟疑了,就说明这个物品要么就是价格太高,要么就是价格配不上价值。

当家长觉得孩子选的衣服鞋子、玩具偏贵的时候,为什么就不能讲「这个东西太贵了,咱们网上买」这句话呢?

不仅可以讲这句话,还可以直接拒绝:宝贝,这太贵了,咱们不能买。

怎么?就因为家长讲出实情,孩子就会自卑?不知道得出这个结论的人,是不是真的有孩子。

孩子的自卑是如何形成的?

自卑,其实不是个别人存在或者是存在过的。

自卑其实是绝大多数人都有过的一种性格色彩,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有人逐渐克服了,有的人深陷其中,这和个人的经历、阅历、阅读量、悟性有关系。

贫穷就一定会自卑吗?那可不一定,心理落差才是自卑的根源。

而心理落差在幼年时候形成的根本其实就是家长的单方面的隐瞒,比如说明明条件不好,因为心疼孩子,硬要强行给孩子提供好条件,买本来就买起来有压力的物品,孩子被保护的太好,这样的孩子才容易自卑。

如果从一开始就正向引导孩子,告诉孩子钱是如何赚来的,自己的家庭的真实情况,什么东西能买,什么东西不能买,孩子会自卑吗?孩子非但不会自卑,还能处处为父母考虑,因为此时的她已经和父母站在一处。

经常满足孩子的结果是什么?

我的这些观点也是最近才有的,是从育儿的实战中得出的经验。

我是非常心疼孩子的妈妈,从孩子2岁开始,几乎就是满足的她的所有要求,以前特别相信「富养女儿」这一套,认为女孩子被富养,格局高,眼界高。

慢慢发现,这套理论其实就是「娇生惯养」的另一种说法,如果不及时止损,孩子进入青春期,亲子关系会非常紧张。

在我的经常「满足」下,女儿的消费欲望膨胀,原来一百元就能满足,渐渐地,100元满足不了了,因为她的的眼光越来越宽,选择越来越多,在她既定的观念中就是,「我喜欢嘛,为什么不给我买!」

孩子有这种思想也很正常,因为之前不看价格嘛,孩子喜欢就买了,孩子自然就认为选择喜欢的就行了,价格多少、频率多少不是她应该关心的,如果家长突然说不给买,孩子说不定还会大哭大闹呢。

好在我及时止损,开始给孩子灌输金钱的概念,包括钱是如何来的,买东西的时候应该要看价格,并坦白告诉孩子,如果不能节制消费欲望会有什么结果。

还跟孩子讲了,家里的主要收入有哪些,要如何控制均衡消费等等。

结果就是孩子不再无理取闹,也开始关心家庭的收入和开支。

孩子怎么会自卑呢?

一个好朋友,基本上就不会满足孩子的购买欲望,比如说一起逛街孩子想买一个几十元的物件,她从来没有满足过,因为她觉得贵,她家虽然是拆迁户,但是她老公月收入才5000元,所以她很节俭。

那么,孩子自卑了吗?事实上,孩子完全没有自卑,孩子好得很。

结语

关注孩子是好事,但是过度关注,孩子真的会很容易娇气。

这是我个人陪伴孩子五年以来的一个经验。

如何能教出心里素质强大,明事理,能够理解父母的孩子?

方法就一个,那就是让孩子和父母站在一块,尤其是在家庭收支这方面,没有必要隐瞒孩子。

另外就是平等沟通,高质量陪伴,尊重理解孩子,孩子自然不会玻璃心,会明事理,能够理解父母,即便不能为父母分忧,也不会无理取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