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985保研竟然录不满了,放弃保研去留学成热潮,一年制海硕真香?

2024-10-12教育

「Top3文科推免名额没用完」、「专业连续七八个人放弃保研」,这些听完谁不说一声「好小众的语言」?

过去,每年保研党都会为了一个推免资格争得头破血流,哪怕是0.1分也要验算好几遍;如今,却是一片岁月静好的互相谦让,甚至上海交通大学今年的推免名额都没用完.....

好消息: 多校保研名额一直在涨,形势一片大好。

坏消息: 供大于求,还有人在放弃,这只是场单向奔赴。

试问怎么会出现如此矛盾的局面?保研党都去哪了?学历贬值这么快,我们还要升学吗?

居然放弃保研资格?

保研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关于保研名额增加的消息也是层出不穷,本应该有更多同学成功上岸。 但是不知从何时开始,越来越多学校保研名额没有用完,甚至包括南大、复旦等985高校。

一边扩招一边补录

总体来说,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一直处于不断上涨的状态。2024年到2023年这十年间,研究生招生人数从54.9万增加到114.84万,增幅高达109% ,作为招生途径之一的推免,名额覆盖面也是不断上涨。

杭州师范大学25届230人,24届195人,增幅17.9%;

东北电力大学25届205人,上年169人,增幅21.3%;

安徽理工大学25届352人,上年297人,增幅18.5%;

安徽师范大学25届579人,上年492人,增幅17.7%;

成都中医药大学25届385人,上年317人,增幅21.5%。

不仅是名额增加,补报名这种「天降大喜」的机会也是越来越多。

事实上,根据当前的教育政策来看,保研名额逐年增加也是大势所趋,原因很简单,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在不断增加,对保研学生倾斜的资源也会增加,这也是出于延缓他们进入就业市场时间的需求。

勇敢弃保成了趋势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近几年很多高校的学生放弃推免,保研名额成了倒掉的「牛奶」。

譬如,某985高校工科专业,排名前列的同学中7人放弃保研 ;某211高校理工科专业从第3名开始连续6、7个放弃保研 ,导致推免名额顺延到了班级第11名,加权七十多保研了......

从头部985到双非,从热门专业到冷门,都有放弃保研的案例。不得不感慨一句00后想法真的很独特,打响反内卷第一枪。

有舍必有得,保研名额的剩余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学生对于国内读研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和过去相比,很多同学都把国内保研看作是唯一的出路,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名额。

但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国内研究生学制延长,大家或是选择直接就业、考公考编,又或是选择出国留学这种时间成本更短的升学方式。

留学qs30对标国内985?

看完上述案例,你可能会说个体差异罢了。那我们继续横向比较:

浙江大学两个中外合办的学院2024届本科毕业生分别为111人、213人,境外升学率为49.54%、60.09%, 而国内推免率只占36%和27.69%;

复旦大学金融学院2024届本科生的就业选择中,95人选择国内升学,约占31.15%,115人前往境外升学,占比约37.70% ;

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2024届本科生毕业生共计288名,截止到7月3日,94名选择升学深造,其中境内升学率约10.42%,境外升学率约22.22% ;

从985到双非,越来越多的学生在选择升学方式时,优先考虑接受国际化教育,这也反映了留学的认可度在逐步提升。

但其实在过去,留学一直处于学历鄙视链的一环, 去香港是「没出国也叫留学?」,去英国是「一年制水硕、混个文凭」,澳洲是收留双非二本 ......总结一句话就是国内读不了、出国镀金去了,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海外留学对标的国内高校层次,一直是从择校到毕业求职都受到热议一个话题。要说对标与否、对标层次是什么,其实可以参照招聘单位的认可度。

虽然国央企没有明确对留学院校排名提出要求的企业,但有一些针对排名给予优惠政策的企业,以「三桶油」里的中海油为例,qs30等于国内985;除了中海油,不少单位则是把qs100对标国内211高校。

讨论对标离不开地区,我们分别来看看港新英澳美各地的学校:

第一梯队

作为第一梯队代表,离不开近期公布的2025U.S.News中稳居前五的「哈耶普斯麻」(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麻省理工),他们的地位自不必多说,同样如雷贯耳的还有英国的「牛剑」组合,超然的地位赋予毕业生极强的竞争力。

以哈佛为例,根据数据统计,其78%的应届毕业生首年年薪超过5万美金,46%突破9万美金,高达25%的毕业生年薪超过11万美金。「金字招牌」的名校title,也把高薪就业变成了一件板上钉钉的事。

第二梯队

到了第二梯队,让我们先把目光看向香港地区。近几年香港可以说是升学申请热度不断拔高的城市之一,港校中俗称的「港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也是香港排名最高、知名度最高的三所学校。

港大: 港大2024年qs排名第26位,和清华大学(第25名)、北京大学(第17名)排名接近,不过清北这几年的发展势头还是比较强劲的,已经超过港大。但是港大在学术自由度、课程设置、国际化程度上还是有无法比拟的优势,更不用提在法学、商科、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强势项目。

港中文: 港中文2024年qs排名第47位,作为香港老牌学校,综合实力也很强,在生命科学、教育学、人文学科、商科等方面优势明显,类似于内地的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985高校。

港科: 港科2024年qs排名第60位,是香港第一所研究型大学,在科研水平和学术实力方面表现不俗,尤其是工程与技术、计算机科学、商科等学科,相当于内地的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

新国立: 新国立连续六年稳坐qs世界大学排名亚洲第一,作为媲美清北的高等学府,他的热门专业统计、量化金融、数据科学与机器学习在提前批阶段已经展现了不俗的吸引力,更别提马上要开放的商学院正式批,根据指南者留学数据统计,截至目前,新国立25Fall已经有298位学员完成申请。

南洋理工: NTU的qs学科排名比起新国立虽然稍显逊色,但也有10个学科挺近全球前十,他的理工科都非常不错,比如能源、纳米科学和材料科学领域,都是达到过世界第一的水平,与内地的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处于相近水平。

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这三所学校都是英国G5中的超级精英大学,在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分别位列第6、9、45名。IC的计算机、工程类专业都非常强势;UCL则在艺术与人文、生命科学与医学方面表现突出;ISE虽然是50名「守门员」,但他的社会学长期霸榜世界前三,仅次于哈佛和牛津。他们在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上和内地的C9高校相当,也是内地学生去英国留学的热门选择。

第三梯队

这一梯队往往对应着国内的顶尖211高校,譬如香港地区的 港理工、港城, 2024年qs排名分别是第65、70位;英国的 爱丁堡大学、曼大、布里斯托大学、华威大学 ,他们的qs排名一般在前100名。

虽然排名不靠前,但他们的强势专业也有不错的声誉和影响力,譬如港城的电子工程、爱丁堡的教育学等等。

每所学校的含金量和认可度都是多维考量的,就像你如果问一本+qs100硕真的不如211硕吗?这种见仁见智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内地保研也不必diss申请制、考研上岸也不必看不起海硕,而是要建立在你自身需求和未来就业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考量。

总的来说,对于一些家庭经济实力允许的同学而言,出国不仅难度相对较小、时间更短,还能够丰富人生阅历、快速提升学历,是一个有实实在在收益的选择。

海外留学利好明显

对于选择升学的同学来说,未来就业往往是他们择校时的首要考虑因素。而海外留学最明显的优势一方面是提升了自己的学历水平,为求职增加「筹码」。

大厂、外企求职有优势

目前不少大厂和外企也开启了海外岗位和外派,这对留学生来说有着天然的优势。

大厂方面,比如字节跳动的创意营销运营-国际电商岗位、拼多多的跨境物流商务管培生;外企则包括壳牌的AI Product Manager、Production Technologist;还有一些小而美的公司,譬如三七互娱的海外游戏运营岗位等等。

当你认识到自己留学时掌握的优势时,哪怕只是简单的语言沟通或者是对海外人群需求的挖掘,这些有出海业务的公司都可以大胆尝试。

关于这一点不少指南者留学学员中都有实际案例:

L学长

新国立软件工程科技硕士

我身边的同学在各种不同的赛道都拿到了满意的offer。有些学长学姐成功拿到了新加坡Grab和TikTok等公司的offer,有的则斩获了国内知名企业如快手、阿里巴巴的offer。

还有一些同学则成功获得了移动、人保等公司的offer。此外,还有同学在银行业拿到了四大行的offer。我也幸运地拿到了华为软件开发的offer。

除了互联网大厂,海归也是外企青睐的对象之一,而且学校和专业的排名越靠前越有优势。

J学姐

港中文社会学硕士

一个多礼拜的时间内我面试了5家大小小的公司,5面5中,从来没体会过这种做offer收割机的快乐。表面上看,5个offer每个都不一样,游戏/教育/互联网,甲方/乙方,各有利弊。

如今,我已入职市场调研行业头部外企整整3个月了。我想我工作的感受可以概括为「稳中有进」。

节省时间成本

除了提高就业竞争力,留学更大的优势就在于比起国内动辄三年的研究生学制,他往往只需要1-2年就可以完成学业。

对于那些希望尽快开启职业生涯或进一步提升学术水平的人来说,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例如,同龄人可能刚升国内研二时,一年制硕士留学生已经毕业开始工作或准备继续攻读博士。

而且,越来越多的海外高校开设注重就业导向的硕士项目,譬如新国立ISS学院新开的企业商业分析科技硕士、人工智能系统科技硕士、软件工程科技硕士,都是「课程7个月+企业实习5个月」的教学模式,为的就是培养行业与市场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放弃保研、选择留学虽然只是个人选择,但随着这个队伍越来越壮大,不禁要思考这究竟是一场「豪赌」,还是「人生是旷野」的洒脱。

不过说到底,当你开始思考再出发时,都是值得鼓励并支持的,毕竟真正的成长,始于追寻自己的心声,而非他人的掌声。

只要你有留学意愿,任何时候开始准备,都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