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热搜,说是多所高校因为禁止学生在寝室挂床帘,被学生实名曝光了。
床帘大概长这样:
现在的
1、有火灾隐患。
2、空气不通畅,容易滋生螨虫、细菌。
3、影响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宿舍应该是建立友谊的地方,床帘的存在让睡在上铺的兄弟成为绝唱。之前还发生过有学生在床帘里生病去世,2天后才被发现的事件。
对于第一点,床帘固然是易燃品,但床上的被子枕头床单难道就不是了?学校有空还是抓抓超功率的小电器吧,电吹风,电磁炉,打火机,都比
床帘:臣妾背不动啊!
至于第三点,倒是值得说道说道。
学校是交友的地方,希望室友们多交流沟通,这恐怕是禁止床帘的主要理由。据一些高校辅导员反映,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内向了,室友之间矛盾也多。有时候很小的事,也要斤斤计较,矛盾越积越深,以至于提出换寝室的要求。上面提到的死了2天都没被发现的事情确实离谱,但这也不完全是床帘的锅,这是在人群中把自己活成了荒漠。再说学校责任更大,2天了,没有查寝,没有辅导员关心一下的吗?那住校还有啥意义?
小小一个时代变了。学生也变了。
时代也不是才变,倒是学校反应迟钝了。
从独生子女政策落地开始,孩子就拥有了更多私密空间。我妈那一代,每家都三四个孩子起步,住房条件也差,洗澡要去单位的大浴室,集体坦诚相见,导致孩子根本不知道边界感为何物。
到我这一代,小学低年级以前,一直和父母住在一间屋,后来才改善了居住条件有了自己的房间。再看现在的孩子,很多一生下来就有自己的小床,自己的儿童房。家家都有独立浴室,他们早就习惯了拥有自己的私密空间,从小就很有边界意识。
到了青春期,对隐私的保护和边界意识更是无比高涨。有个朋友跟我抱怨,她女儿初三,每次回家进了房间都锁门。还要求父母,即使她没锁门,也一定要敲门才能进。她洗澡的时候,妈妈要进去拿拖把,她都不给开门。父母尚且如此,何况同学乎?
更奇葩的是,不但独生子女这样,连二胎家庭也很有边界感。现在物质条件充裕了,养两个孩子也完全不是多添一双筷子的事。凡买东西都必要一人一份,一份贵了一份便宜了,父母还要被嫌弃偏心。
我有一次去一家双胞胎家庭做客,我决定买玩具做礼物。当时没经验,想着给两个孩子买同一系列不同款式的两种车子,这样他们能一起玩,还能换着玩,我可真是个小机灵鬼。
没想到送去之后,孩子的母亲一看,就为难又紧张地搓了搓手,小声说:我给他们买东西都是一模一样地买两份,颜色不同都不行,会打架。果然,两个孩子拿着礼物进了屋子,没过一会,其中一个就哭侧乌拉来找妈妈评理,说对方抢自己的东西。
或许这种情况不是很普遍,但现在的小孩真的和过去不一样。领地意识很强,需要更多自己的空间,过集体生活也很少「委曲求全」,他们的座右铭是:宁愿委屈别人,也不委屈自己。他们不能忍受别人睡觉磨牙打呼,有一点动静和亮光就睡不着,早睡的不喜欢晚上煲电话粥,打游戏追剧的,晚睡的也不肯妥协,买键盘都坚持要买机械的,完全不顾室友死活,只因为手感好。
都是爹妈的心肝宝贝,凭什么要我先退一步。
这几年给室友下毒的例子越来越多。什么层次的学校都有,没啥深仇大恨,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积累在一起。脆皮大学生,不但皮很脆,心理也很脆。先不说交朋友,能同寝四年不出事,都要感谢室友不杀之恩。
与其说当代大学生素质不佳,倒不如说这是把独居动物集体圈养后产生的排斥反应。
床帘不但没有阻隔室友们的交流,反而是避免摩擦的神器。可以有效减轻因为室友睡姿不雅,磨牙打呼,晚睡,熄灯后弄出光亮,因为不想在众目睽睽下换衣服而抢占厕造成的矛盾。此外,床帘围成的私密空间,也可以让i人有一个放松和充电的小空间。
再说了,真的关系好,隔着城市都要万水千山来相见,还能被区区一个床帘挡住了交流的欲望?
从这个角度看,学校甚至应该主动统一给学生宿舍安装床帘才对。不过有这个预算,学校大概宁愿修个新楼,搞搞面子工程或者改善领导待遇。
话说二十年前,国外的大部分宿舍就已经是单间或者双人间了。我当时住的宿舍,是一人一间屋,两人共用一个厕所,不用打照面,厕所两边都有门,进厕所后把另外一边门反锁就行。本i人表示十分满意,一学期下来连「厕友」叫啥都不知道,也没耽误我正常学习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