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带孩子玩陶艺,一开始兴致很高,一旦做歪了孩子就失去了耐心,不愿意再接着做下去,开始吵着喊着要换地方玩,或者开始喊爸爸妈妈帮忙,这个「陶艺」不好玩。
是不是很多带娃的家长有类似的经历,孩子对什么事情好像都是三分钟热度,一开始兴致极高,玩了之后发现自己完成的和别人的不一样,和自己看到的不一样,就会很挫败,没有耐心再做下去。
一批评就哭,一遇到困难就放弃,做不好就没有耐心,孩子这么「怕输」, 其实就是孩子抗挫的能力太差了,就是我们常说的「玻璃心」。
遇到这一类孩子该怎么引导呢?其实也不难, 让孩子抗挫的秘笈就是这2点。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 「父母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适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你的父母时,你的内心就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因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
挫折教育不是给孩子制造挫折,而是一同面对挫折,但我们经常看不到孩子的挫折。
比如:
3岁的孩子拿不到桌上的苹果,这对她而言就是挫折;
对于4岁的孩子,心爱的玩具丢了,这也是挫折;
对刚上小学的孩子,每天熬夜还是写不完作业,这也是挫折;
对我们的孩子而言, 挫折就是生活中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并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情。
所以,我们完全 不需要去给孩子「制造挫折教育」的机会 ,生活中处处都是这样的机会,只要需要我们去发现机会,然后抓住机会,陪孩子一起面对挫折,最终走出挫折。
挫折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这就需要孩子要对困难有清晰的认知,然后对自己的能力有认知,能明确问题目标,可以制定解决方案,可以调整自我情绪,最终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而这些能力,孩子天生就具备吗?答案当然不是,哪怕是已经为人父母的我们,也不一定能做好。
孩子成长是循序渐进的,我们的教育和陪伴也应该是循序渐进,不是过度溺爱,也不是冷漠不管,小时候给的陪伴的保护最多,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我们要学会慢慢放手,但是不是一下放手。
同样是挫折教育, 有些家庭是在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而有些家庭是在折断孩子的翅膀。
有位朋友说:「我的妈妈是坚定的挫折教育实施者,从小到大她很少夸我,因为她担心一夸我就会飘,甚至会刻意给我制造挫折,看到我「吃苦」她就很安心,过多的批判,极少的夸奖和肯定,让我遇到事情也不敢像她求助,不敢跟她倾诉。现在的我备受煎熬,遇到问题总觉得是自己不够好,极其没有自信,自我认知低,吃苦并没有让我更好。」
缺乏父母支持的挫折教育,对孩子而言是冷漠的童年 ,这样不仅不能培养出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反而会破坏孩子对父母的信任。
面对挫折,父母应该怎么支持,才能恰到好处。
首先要共情。
情绪崩溃中的孩子是听不进去什么话的,所以最首要的就是给孩子情感上的支持, 认同和疏导情绪。
要让孩子感受到,「 不管你有没有达到目标,爸爸妈妈都是爱你的。 当然我们希望你达到目标,不过人无完人,都会有没有达到目标的时候,如果你需要帮助,我们可以随时帮助你」。
认同的孩子的情绪,不管好的坏的,获奖时开心,失败时难过,都是正常的情绪,不用羞愧。失败和错误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会经历失败。
我们也可以和孩子分享一下自己失败的一些经历, 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是怎么走出来的。
借助一些情绪绘本,玩一些情绪游戏, 让孩子认识情绪,学会处理情绪。
简单来说,就是 允许我们的孩子有情绪 ,正面的、负面的都应该被接纳,然后父母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学会面对自己真实的情绪,说出自己的感受,并用合理的方式宣泄出去。
其次,允许孩子犯错,可以不用那么完美
有位妈妈说:「自家孩子今年5岁,但是不能说,有一次画画写学号,我说她的4写错了,结果她把画都撕了,冲我大喊大叫。」
当时就很傻眼,不知道该怎么引导孩子,为什么我的孩子说不得一点?
其实本质是因为孩子不能接受错误,可能是孩子追求完美,也有可能是受父母影响。
有研究表明,有些孩子害怕错误,害怕失败,往往是在5~9岁期间受父母的影响。如果父母害怕失败,那么孩子往往也害怕失败;如果父母经常让孩子完成一些他能力尚达不到的事情,孩子往往会惧怕失败。
所以,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可以用启发式提问代替「你错了」。
孩子鞋子穿反了,我们可以问问孩子:「鞋子穿好了吗?你检查一下?」
让孩子知道我们对错误的态度和看法, 同时,日常生活中对于我们自己犯了错,也可以有意无意跟孩子闲聊,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可能犯错」, 犯错了不可怕,关键是怎么改正错误, 孩子一开始可能接受不了,但慢慢的孩子就会知道,犯错没那么可怕,当孩子接受这种观念,面对失败就更坦然了,也会有勇气去挑战。
最后,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孩子感觉努力和结果毫无关系时,特别容易产生无力感。
明明我已经很认真的在做了,但为什么还是做不好?
孩子想法天马行空,但动手能力又有限,所以经常解决不了问题,不需要额外困难,孩子已经很是受挫了。
想要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最终是要落在「解决问题」上 ,先帮助孩子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再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多跟孩子进行提问式沟通,让孩子多思考、多分析。
你遇到了什么问题?那要怎么办呢?这次问题解决了,你有什么收获?下次再遇到同样的问题,你觉得要怎么做?
在生活中,父母要多放手,多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父母可以陪伴,可以建议,但是不能替代,不能包办。
从一件件小事中积累起成就感 ,孩子在面对困难时,思路更清晰,能力更适配,信心更足。
写在最后
从教育目标出发, 我们希望孩子能像弹簧,遇到挫折时,不会被轻易打倒,被压下去还能反弹回来。 但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就一定要让孩子吃苦,让孩子独自面对吗?
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互相分享美好,温暖彼此,而不是互相指责,互相对抗,我想孩子童年里父母种下的温暖,可以让孩子拥有抵抗挫折的勇气,能力可以培养,但勇气不轻易获得,只有开始的勇气而后才有可能。 #寻找热爱表达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