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想要宝宝牙齿长得好,这些误区要避开!

2024-04-27教育

阿姨正费力地给两岁的小孙子小宝刷牙。这一幕引来周围邻居的关注。李奶奶见状,心疼地走过来,拍了拍王阿姨的手臂,说:「孩子还这么小,牙齿有点黄就黄吧,又不是恒牙,早晚要换的,何必让他受这份罪?」

王阿姨听后,眉头紧锁,反驳道:「您可能不知道, 乳牙的健康直接影响恒牙的发育,而且现在孩子龋齿率这么高,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01. 正确喂养奠定口腔健康

母乳喂养优先: 被誉为「生命之初的黄金液体」,母乳富含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益生菌及多种营养素,能够有效抑制口腔有害菌群生长,降低婴幼儿患龋病的风险。

相较于配方奶粉和混合喂养,纯母乳喂养的孩子口腔环境更为健康,牙齿更易保持洁净。 世卫组织推荐新生儿出生后6个月内实行纯母乳喂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延长至2岁或以上。

合理调整喂养频次: 随着宝宝的成长,1岁后应逐渐减少喂养次数,特别是夜间喂养。频繁夜奶不仅可能导致孩子过度依赖,影响其自主入睡能力。

更重要的是, 长时间含着乳头睡觉会使牙齿长时间浸泡在奶液中,增加龋病发生的可能性。 逐步减少夜奶直至完全戒断,有助于维护口腔清洁,降低龋齿风险。

适时过渡到杯子喂养: 长期使用奶瓶不仅易引发「奶瓶龋」,即牙齿表面因长期接触含糖液体而发生脱矿、蛀蚀,还可能影响孩子咀嚼功能的正常发育。

建议在孩子满1岁后,逐渐减少奶瓶的使用,尤其是在喂含糖液体时,改用杯子或勺子。 这样既能锻炼孩子的口腔协调能力和吞咽技巧,又能减少牙齿与糖分的直接接触时间,降低龋病风险。

掌握正确喂养姿势: 不正确的喂养姿势可能导致孩子下颌前伸或后缩,形成「地包天」或「小下巴」,影响颌面部美观及咀嚼功能。

正确的喂养姿势是将孩子斜向上抱起,使其身体与水平面成45度角左右,头部略高于胃部,确保奶液顺畅流入胃部,避免回流引起呛咳。

使用奶瓶喂养时,要选择与孩子月龄相符的奶嘴,孔洞大小适中,既能让奶液自然流出,又能让宝宝充分锻炼吸吮力,促进口周肌肉骨骼的正常发育。

02. 纠正不良习惯预防牙列畸形

适时戒除安抚奶嘴: 安抚奶嘴在一定阶段可以帮助缓解宝宝焦虑情绪,促进口腔肌肉运动,但过度依赖或使用时间过长,可能对口腔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显示,长期使用安抚奶嘴可能导致牙齿排列不齐、上下颌关系紊乱,甚至影响语言发音。 建议在孩子1~2岁时,有计划地逐渐减少安抚奶嘴的使用,两岁后完全戒断,以避免对牙列和颌骨发育造成长期损害。

纠正吮指、咬物习惯: 婴幼儿时期的吮指、咬物行为多属正常生理需求,有助于缓解出牙不适,但如果持续到学龄前仍未改正,可能对牙齿及颌面部形态造成不良影响,如牙齿错位、开合、前突(龅牙)等问题。

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适时给予温和引导,通过提供丰富的玩具、游戏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帮助孩子逐步摆脱不良口腔习惯。

避免口呼吸: 长期张口呼吸不仅可能导致牙弓形态异常、上前牙前突,还可能引发呼吸道问题、影响睡眠质量。

对于存在鼻塞、腺样体肥大等导致口呼吸的疾病,应及时就医治疗。家长也可通过观察孩子睡姿、提醒其闭口呼吸等方式,逐步纠正口呼吸习惯。

定期口腔检查与早期矫治: 对于已经出现或可能存在牙列畸形风险的儿童,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若发现牙齿拥挤、反颌、偏颌等现象,应及时咨询专业口腔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早期矫治方案,如使用功能性矫治器、间隙保持器等,防止问题加重。

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的婴幼儿来说,健康的牙齿不仅是咀嚼食物、辅助发音的基础,更是他们自信微笑、展现童真魅力的宝贵资本。

每一位家长都应高度重视宝宝的口腔健康,从日常生活中点滴做起,纠正不良习惯,采取科学喂养方式,为孩子打造坚固、洁白的「人生第一副牙齿」。

注:文中内容 仅供参考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