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浙江乡村医生6个孩子5个博士,他的育儿观只有24字

2024-10-03教育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中有5秒免费广告可增加创作收益,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

文|QZ

编辑| 照雪下玉关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国家的栋梁,自古以来,育儿就是各个家庭最为关心的重大话题。而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父母对教育的理解与实践也呈现出了丰富的多样性。

有些家庭主张「虎妈式」严厉教育,期望通过高压督促孩子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也有些家庭提倡「快乐教育」,希望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自由成长。然而,无论哪种方式,都能在世界各地看到因教育理念不同而产生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

蔡笑晚,这位浙江瑞安的乡村医生,以他六个孩子五个成为博士、一个成为硕士的「学霸家庭」而闻名。他的故事既是育儿理念的典范,也是个人奋斗的缩影。他的24字育儿经,被无数人奉为圭臬:善于沟通、快乐教育、先学做人、坚持恒心、早期启蒙、自学能力、树立志向。

这些简短的原则,不仅在蔡家的教育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也为广大父母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然而,光凭这些「成功要诀」似乎还不足以解答育儿的所有问题。毕竟,孩子的成长不是一场简单的考试,而是一场漫长且充满挑战的旅程。

那么,我们不妨放宽视角,看看世界其他地方的父母是如何在育儿路上摸爬滚打的。或许这些案例能为蔡笑晚的育儿理念增添一些有趣的对比,也能启发我们思考:什么才是最好的育儿方式?

比如说,美国「虎妈」蔡美儿的教育方式。她坚持对两个女儿进行极度严格的管教,每天练习钢琴和小提琴,成绩必须拔尖,甚至不允许女儿参加睡衣派对或看电视。尽管她的女儿们后来确实在音乐和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这种「铁血」式教育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不少人质疑,这种方式是否会剥夺孩子的童年快乐,甚至在心理层面造成潜在的伤害?然而,蔡美儿却认为,她的女儿们因为这种严格的管教而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力和自律能力,在未来的人生中,这些品质将比单纯的知识更为重要。

如果蔡美儿的「虎妈战歌」代表了严苛的一面,那么芬兰的教育体系则是其截然相反的极端。芬兰以其轻松、自由的教育方式闻名,学生每天的课时相对较少,家庭作业几乎为零,更多时间用于兴趣发展和自我探索。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学业水平低下。恰恰相反,芬兰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的表现长期名列前茅,这不得不让人思考:是不是严苛教育真的不必要?或者说,快乐教育是否也能通往成功的彼岸?

蔡笑晚的「快乐教育」理念与芬兰教育体系的相似之处,或许正好验证了,学习不应成为负担,而应成为孩子们探索世界的工具。而在亚洲,情况则完全不同。近年来,中国和韩国等国家的家长对「鸡娃」现象愈加痴迷。

家长们挤破脑袋争夺最好的教育资源,从学区房、名校到各种昂贵的补习班,这种现象在中国一线城市尤为明显。据某次央视新闻报道,一对北京的夫妻为了让孩子在未来的教育竞争中不落下风,硬是花重金买下了市中心的学区房,日常生活紧紧围绕孩子的学习安排。

甚至有人开玩笑说,「鸡娃」父母自己生活得像考生,孩子倒成了家里的小老师。然而,这种极端的教育焦虑并非只存在于中国,它反映了现代社会里家庭对成功的焦虑感。我们不禁要问:这种高压和焦虑的教育方式真的对孩子有益吗?

蔡笑晚所提倡的坚持教育和快乐教育,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这些焦虑的家庭找到平衡?与此相反,挪威的父母似乎更加「佛系」。挪威的育儿福利制度无疑是全球最为完善的之一。

政府为新生儿父母提供长达一年的带薪产假,父母可以随时请假照顾孩子,甚至还有专门的政策鼓励父亲多陪伴孩子成长。这一切不仅帮助家庭减轻了育儿负担,也为孩子提供了更多的亲子陪伴时间。

研究表明,父母的陪伴在孩子早期的情感发育中至关重要,而这一点恰恰与蔡笑晚「早期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蔡笑晚在孩子年幼时就开始对他们进行启蒙教育,这种启蒙不仅是知识上的,更是情感和人格上的引导。

相比之下,许多国家过度依赖学校教育,而忽略了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不过,教育并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多时候它也是一种价值观的塑造。在日本,「宽松教育」一度引发了社会的激烈争论。

日本曾尝试通过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来鼓励孩子们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但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一些研究表明,「宽松教育」反而导致了学生学术水平的下降,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也失去了方向感。

最终,日本不得不调整这一政策,重新强调早期的基础教育。这与蔡笑晚的坚持教育不谋而合,他始终认为无论成功与否,首先要学做人,品行与知识同样重要。而日本的这次教育改革,似乎也证明了,学术成就与个人品行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关联。

当然,育儿的成功并不总是与外在的环境有关,更多时候取决于父母的坚持与智慧。上海的一对夫妇成功培养了四胞胎,四个孩子都在同一年考上了复旦大学。这对夫妇在育儿过程中注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化发展,而不是用同样的标准衡量所有的孩子。

蔡笑晚在教育六个孩子时,也是如此。他关注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而不是强求他们走同一条路。正是这种尊重个体差异的理念,才帮助他的孩子们在各自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方式的多样性也在不断扩展。从蔡美儿的「虎妈战歌」到芬兰的「快乐教育」,从中国的「鸡娃现象」到挪威的「陪伴式教育」,无论是严厉的管教还是放松的引导,每一种方式都在塑造孩子的成长轨迹。

而蔡笑晚的24字育儿经或许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中庸之道,即教育既需要坚持与引导,也不能忽视孩子的快乐和人格发展。最后,不论是育儿的理论还是实践,我们始终无法回避一个问题:父母的责任不仅仅是让孩子成功,而是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人。

成功的定义因人而异,但无论未来多么复杂,蔡笑晚所坚持的那些基本原则,依然值得我们深思。毕竟,育儿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艺术。而这种艺术,需要我们每个人在爱、耐心和智慧中,慢慢摸索与实践。

参考资料:人民日报 2014-12-24 07:21 【教子有方最美家庭:蔡笑晚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