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我们的教育存在血性缺失吗?

2024-02-21教育

谈起大秦帝国,估计许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为大秦强盛的综合国力而赞叹不已。

秦国和赵国,其实拥有共同的祖先。但是,两国不同的变法改革,让两国的综合国力,逐渐拉开了巨大的距离。

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大力支持下,商鞅开始在秦国实行变法。

变法的重要一条是,国家实行十二级军爵制。

该制度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能够斩获敌人"甲士"(敌军的军官)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公士"、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

士兵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证据是敌人的人头(首级)。也就是说,在战后,士兵可以把敌人的人头砍下来,带回军营,作为获得爵位奖励的证据。

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极大地增强了秦国军民的血性,为秦国战胜其他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这种军爵制的核心,其实有尚武的成分。它有助于培养一个民族的血性。所以说,从秦朝开始,我们的民族,就开始了对自己的国民,进行系统的血性教育。

那么,什么叫民族血性呢?

民族血性是指一个民族所特有的血性,表示了这个民族的勇敢、坚毅和顽强的精神品质。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基础教育,是否存在血性缺失现象呢?

众所周知,血性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够直面挫折,有着责任担当,有着报效祖国志向的身强体健的新一代中小学生。

大家一起来看看,什么叫血性缺失呢?

笔者认为,如果教育存在血性缺失现象,往往会导致广大中小学生,存在身体羸弱,高近视率,超重肥胖,心肺耐力水平下降等身体素质下降的问题。

缺乏血性教育,学生就会缺失自我意识、家庭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缺乏血性教育,学生会存在心理脆弱,耐挫能力差,缺乏勇敢、坚毅的品格和血性阳刚的气魄。

那么,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育,真的存在血性缺失吗?

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有失偏颇。

中国教育一直存在血性教育。只是这种血性教育,需要更进一步的加强。

对学生进行血性教育,首先要重视体育教育。

体育教育,能够增强学生体魄,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

目前,我国中小学,都在加强体育教育。中高考方面,体育的分数在中高考成绩中,占比也提高了很多。

其次,要在日常学科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我国漫长的历史上,一直存在着尚武精神教育,教育学生,要勇于面对困难,面对强敌,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怕一切困难。

实际上,我国历史上,一直不缺少爱国将士。

秦国的武士,大汉的霍去病,大宋的岳飞,明朝的于谦 ……他们身上,都闪耀着为了国家利益,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

所有教师,在各自学科教学中,都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学习民族英雄的英雄事迹,从小培养学生爱国奉献的尚武精神。

第三,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直面坎坷的坚强毅力,培养学生钢铁一般的意志,为学生树立雄鹰一样的伟大的奋斗目标。

笔者认为,教育主管部门,要允许学校把学生带出校园,让广大学生,有机会走入大自然,敢于走入大山,乐于在户外拉练中,努力增强学生体魄,悉心培养学生勇于克服苦难、不怕挫折、乐于奉献的精神。

目前,许多中小学,由于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不敢让学生走出校园。如果长期如此,一定会导致更多学生出现眼睛近视、身体羸弱、意识薄弱、不敢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的问题。

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育,并不存在血性缺失问题。

希望每一所中小学,都要自觉加强对学生的血性教育,培养出一批意志坚强、乐观向上、勇于奉献、有志于报效祖国的新一代中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