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杜鹃花落】绝不是「反战文学」,网友怒斥「毒考题」,值得深思

2024-03-26教育

最近,成都市新都区 2024年春季九年级语文阅读试题:【杜鹃花落】,因为该文出现了赞美一位日本大佐而被诟病,更因为将英勇无畏的八路写成「反派」令人气愤,倒显得做尽坏事的日本鬼子成为「可歌可泣」的人物。

有人说,这是「反战文学」,体现的是日本军国主义给日本普通民众带来的伤害。但是,阅读全文,你不难发现, 这是一篇明显具有误导性,为日本侵略者漂白的文字,作为试题给九年级学生去当阅读题,令人不得不怀疑作者的动机同时,也对组卷人的用心有所怀疑。

全文从一个侵华日军大佐的视角,讲述儿子为了看望父亲,被八路抓住,日本大佐为了报仇去打八路,结果把自己儿子给炸死了。父亲最后抱着儿子的遗物痛哭,然后鲜血流在地上像杜鹃凋零……

原文于2023年12月10日发布在一个叫做「教师家园」的公众号上,作者署名「李佳前」,据说是汤阴县某中学的书记、校长。这篇文章发布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而是被选入试卷,引起轩然大波。

但是提醒大家,注意时间节点:2023年12月13日就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天侵华日军南京遇难同胞纪念馆下半旗向死难同胞致哀。这是在时刻警醒我们: 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故今日之责任 不在他人 而全在我少年。但是,就是 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有人公然在网上发出为日本军国主义招魂的文章,既然没有背景介绍,也没有说明创作意图。

在此期间发布这样的文章,难免会让人想到,这是日本「认知战」的一部分。

在日本政府歪曲、美化侵略历史的「不懈努力」下,南京大屠杀在日本国内已经被逐渐遗忘,反思侵略战争的声音也越来越。尽管日本侵华暴行的铁证如山,国际社会也早有定论,侵略历史不能遗忘不容否认。

但是,日本的暴行正在被选择性遗忘,日本教科书模糊有关南京大屠杀表述,日本全方位美化侵略历史,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并将战犯树立为英雄。却有人在中文网上大肆宣传「中日友好」。

中日关系的基础,是日本承认侵略战争,承认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承认侵华的历史。「以史为鉴、开辟未来」,过去有两大说法:

第一,「日本人民受害论」,主要强调日本人民,甚至包括日军中基层人员都与中国人民一样,深受日本军国主义及侵略战争的伤害;

第二,「中日人民团结论」,主要强调,中日两国人民要团结起来,阻止历史重演,防止类似悲剧产生。

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是日本人充分面对历史,才有面向未来的后续。可是, 现在咱们看到了日本人民道歉了吗,日本政府道歉了吗?并没有,只有为数不多的日本人正视了历史,做出了有利于双方了解的事情。

岸田文雄还在继续扩张军事实力,还在不断介入台海和南海问题 ,日本军国主义还有抬头之势,强行推销所谓的「日本人民受害论」的议题就是认知战。 因为现在的日本政府就是日本人民支持产生的,无法撇开关系。

具体到文章里,日本孩子被中国人拼死保护、却被日军害死, 这套路简直完美符合「日本人民受害者论」和「中日人民团结论」。

所以, 无论作者从什么视角写作这篇文章本身,就存在逻辑性错误,既没有历史依据,也没有所谓「士兵文学」的严谨,更不符合二战后反战文学的主流。

只能说是个似是而非的东西,绝不是有人说的「反战文学」。 编造历史是不可取,试图共情大佐的骨肉亲情更为恶毒。

即便我们不去抠字眼,看文章的描述。但是,看看几个逻辑都能明白了。

第一,文章强调日本大佐的儿子从不干涉军事,但是历史的真相是,无论是谁,那时候的日本民众可谓是「全民皆兵」,提供钱财,甚至出卖身体支持日军的不在少数。

第二,从日本大佐的视角学下本文,针对八路军的措辞都带有极强的贬低性。这将给成都的少年带来什么样的错觉?难道侵华日军也是值得同情的?

第三, 反战文学必须忠于历史,本文没有历史依据,却是可以编撰的「假反战文」文章,以反战为借口,写意识形态侵略为实际。

仔细想想,一个中国人,一个校长,一个学术带头人,代入日本人的视角,写一个日本大佐虚构的士兵文学,却被拿来当作九年级少年的阅读题,既没有文学赏析的必要条件,也没有思想价值的引领,却占据了即将中考学生的18分,意味着什么?

我忍不住想问出题,合卷,审题,出版,印刷,哪个环节都需要两个人以上吧,为什么就没有人提出过质疑?

「毒考题」对孩子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要写反战题材,你有无数个角度,为什么偏偏以一个没有任何历史依据的日本大佐角度来写? 以现在孩子的阅历,能认知出这是虚构还是历史吗?

再看看依据文章出题的组卷人,一口气难以接上来,对得起川军抗日的英雄们,对得起他们的后代吗?还生怕孩子们没有读懂这篇文章的意思,提出几个误导的问题。

上次「毒教材」插画有人说是审美不同,这次「毒试卷」有人说是「反战文学」,那次「核污水」有人说是「核废水」,我们已经无力辩驳。

好吧,我就说说一句,即便作者站出来说,这是有历史依据的「反战文学」。我也不禁要问: 这种文章给中国学生当试题算怎么回事?作为中国人,我的反思就是,对日本侵略者的惩罚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