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一天一件文物:西周中晚期嵌绿松石銮铃

2024-05-12收藏

銮luán铃,是先秦马车上的物件,随着马车运动而发出声音。可以说它如同今天的汽车喇叭,不过它的功能比汽车喇叭更多。

我们知道马是很容易受惊的动物。銮铃长时间的响声,可以麻痹马的听觉,使它们不易受到其他声响的惊吓。

另外,銮铃还可体现车主的身份地位。【诗经】中描绘:「四牡彭彭,八鸾luán锵锵。」意思就是,四匹骏马彭彭驰骋,八只銮铃锵锵发声。

不知您是否注意到了上述诗句中写的是「鸾」,下面是鸟。

的确,銮铃早期的名字就是鸟字底的「鸾」。后来的文献把「鸾」改为从金的「銮」。再后来的人们不太了解「銮」是什么,于是又加上了「铃」字来补充说明。

有研究者认为,之所以叫作「鸾」,是因为这种依靠体内石丸发声的铃,起源于西北戎狄文化,是从鸾鸟图腾转化而来的。

同一车马坑出土合瓦形悬舌铃

而中原地区的传统铃,则是合瓦形悬舌铃。

先秦马车上也有这种合瓦形悬舌铃,可能是挂在马脖子上的。两者的造型完全不同。有研究者认为,早期的「铃」,专指这种合瓦形悬舌铃。

西周到战国时期的銮铃结构比较统一,分为上下两部分,以细柄相连。

上部为扁球体,正反各有镂孔。这一件镂了八个对称三角形孔和正中一个圆孔,形成车辐状。外圈有较宽的缘,之外还套有一环。

扁球体中空,内有小石丸。石丸滚动,即击打出清脆的铃声。

下部为长方形或梯形銎座,中下段中空形成銎口,下部有对称的钉孔。这件銮铃最特别的,就是銎座四面都嵌有绿松石装饰。

出土时照片 来自网络

就西周而言,銮铃主要是固定在车轭上的。将木的一端插入銮铃的銎座中,另一端则插入轭首銎中。

该銮铃出土时,细柄已折断,上部铃体跌落别处,但底座还与轭首相连,保持在当初的位置。

这件文物时间是西周中晚期,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贺家村,藏于陕西考古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