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赵德云:刍议「珠饰」

2024-08-15收藏

何为「珠饰」

珠饰是指经人类加工,其上有穿孔或穿系以便佩戴的各种形状、材质的串饰构件。

珠饰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迄今世界范围内可能年代最早的珠饰,过去很长时间都认为发现于欧洲,在法国拉齐纳(La Quina)地方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遗址中出土动物骨骼牙齿制作的珠饰,其上刻出沟槽用以穿系,作为坠子佩戴,年代约为3.8万年前。近来欧美和南非的科学家在南非印度洋沿岸布隆博斯(Blombos)洞穴发现年代为8.2万年前的贝壳制珠饰,顶端有穿孔,并染有赭红色,穿孔和表面光滑,应是使用摩擦所致。

中国最早可确认的珠饰,出土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在102号头骨外面包着的土中发现7件白色石灰岩石钻孔石珠,表面染以赤铁矿之红色,年代距今约1.8万年。自从在人类生活中出现,一直到今天,珠饰都为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所喜爱。可以说,珠饰的制造和使用贯穿人类历史发展之始终。

珠饰之功用

珠饰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的基本功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察。

装饰美化: 珠饰最基本的功能是作为装饰用品,或作为人体装饰,或作为各种器物之装饰。当作为人体装饰时,往往与人体直接接触,而且一般应用于头、颈、腕等突出的部位,其「欲人见之」的目的十分明显。当作为器物之装饰时,则往往应用于那些珍贵的、与使用者关系最为密切的小件器物上。


宗教信仰: 由于珠饰本身于简洁中蕴藏着丰富的内涵,自然而然地,古人往往赋予其特定的宗教含义。这其中至少包括两方面的情况,一是珠子本身作为宗教的工具,如佛教中的念珠;二是古人将当时的一些信仰意识在制作和使用珠饰时予以反映,从而赋予其辟邪祈福的寓意。所以,珠饰可以作为观察古人思想意识的窗口。


新疆尉犁县营盘墓地出土的人面纹珠(正背)

比拟货币: 在古代世界,珠子的制造、生产和贸易是人类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些地区特定的历史阶段,珠子甚至还充当一般等价物,即发挥货币的功能。直至16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西班牙人还专门制作某种美洲土著喜爱的珠饰,去交换其蔗糖、烟草、金、银等,被称为「新世界珠」(New World Bead) 。在北美洲的东北部,印第安人用磨光贝壳制作的一种珠饰(Wampum),早期殖民者曾将其作为流通货币,其法定地位在最初的十三个州一直维持到18世纪中期,直到今天「 Wampum」在美国俚语中依然有钱币的含义。

识别身份: 最后, 珠饰的佩戴还可能具有身份识别功能。2万~3万年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活动范围的扩大,人群之间的相互识别需求日益增加,不同珠饰的佩戴可能成为识别的标志;在印度,装饰品不仅是政府提倡的时尚,而且对社会组织发挥适当功能有重要作用。珠饰材料的价值,可以用来鉴定佩戴者的社会经济地位;印度教不同教派的教徒采用珠饰与其他教派和非教徒相区别。在东南亚,珠饰也被作为社会地位的象征。

珠饰长盛不衰的原因

珠饰为人类普遍喜爱及长盛不衰的原因,有学者曾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过分析。埃里克森相信,人类对于珠饰的喜爱,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与眼睛和目光带来的安全感有关,因为眼睛可能是一切圆形事物力量的根源,在婴儿阶段,与母亲的交流,就是用目光进行;也有学者认为,人类对珠饰的喜爱的深层次原因,应归结于婴儿阶段哺乳、咂乳头过程带来的触觉,而非目光。无论我们是否接受这些假设性意见,珠饰的出现及长期普遍流行,显然应有某种深层次的心理原因,只是我们目前尚不能够确指并分析其具体的作用机制。

就现有材料和认识而言,至少有两个原因值得重视:一是人类爱美之天性,自生民之初,对美的追求就贯穿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旧石器时代的珠饰,多有采用赤铁矿颜料装饰的例子,可资为证;二是其出现和初步流行,可能和某种原始信仰有关,早期的珠饰多采用动物骨骼、牙等制作,这除了生产能力的限制之外,对于原始人类而言,可能还意味着可以获得相应动物的力量或取得控制它的能力。

珠饰的考古学价值

珠饰等小件装饰品,由于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具有重要的考古学研究价值。

应用于考古断代方面: 关于珠饰在考古断代上的具体应用,英国学者艾森(Gustavus Eisen)曾经有过很好的尝试,他对埃及蜻蜓眼式玻璃珠进行了细致梳理,并分别从色泽、装饰等方面探讨了普通玻璃珠在年代断定上的指示意义。如埃及蓝色和绿色的珠子属于新王朝时期,深海蓝色出现于拉美西斯四世(Rameses Ⅳ)时期,浅绿色出现于托特美斯三世(Thothes Ⅲ)时期,镀金粉红色(rose dorée)仅属于托勒密时代,等等;直条带纹出现于第十九至第二十王朝,腰中有波浪纹的不早于公元前8~前7世纪,公元前5世纪以后才变得普及,装饰两条交叉波浪纹的珠子,最早出现于公元前4~前3世纪。

穿孔的大小也可以帮助断定年代,如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3世纪的埃及蜻蜓眼式玻璃珠和瓜形珠子(Melon beads),穿孔窄小,后来的珠子则更粗大,等等。可见,正如夏鼐所说,如果对不同的珠饰进行细致的梳理,可以获得很多年代学信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珠饰本身的年代,而且在相关地层单位和遗物年代的判断上,也可以提供有用的信息。

淅川徐家岭M10出土钠钙玻璃蜻蜓眼式玻璃珠

探讨古代手工业领域: 除年代学价值外,珠饰研究还可以为探讨古代手工业提供丰富的资料。人类制造珠饰,牵涉到与人类生活有关的各种材料,人类是什么时候开始认识某一类材料?应用什么样的技术和工具对其进行加工和生产?其间获得了哪些技术上的进步?对这些问题的探求,牵涉到人类生产技术的各个环节,可以说,一定时期流行的珠饰,总是与当时的生产技术条件相适应的,这使得我们可以通过考察特定珠饰的制造工艺来了解当时生产技术的许多细节。


广西合浦北插江盐堆M4出土的多面金珠

研究古代社会生活: 珠饰还在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领域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有人类学家指出,珠饰等人体装饰「处于个体和社会之间,是所有者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强有力的信息传递器」 。人类制造珠饰时往往赋予其特定的内涵,如「恶眼」意识之于「蜻蜓眼式玻璃珠」(Eye Beads)。加上珠饰具有的身份识别功能,其蕴涵的历史信息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通过出土珠饰的相关文化情境,结合历史学、民族学等相关学科资料和研究来探究特定时期特定地区人类的社会组织、性别关系、审美心理、意识形态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对于考古学上关注的族属划分也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研究贸易交流层面: 珠饰作为古代人类文化遗存,还具有数量多、体积小、易于营运等突出的特点,这使得其在贸易交流层面的研究具有独到的优越性。夏鼐亦指出:「珠子作为考古资料的另一个优点是它的轻便易携。由于体积小、质地坚固不易损坏,珠子很容易通过商业途径传到远处,因而能展示距离遥远的两个文化之间不为人知的联系」 。

小彼得·弗朗西斯(Peter Francis Jr.)说得更为具体一些:「由于珠子具有以下两个特征,在勾勒贸易史研究领域具有独到的价值。一是它们无处不在。商人逐利,经营品种繁多,而珠子相对体积小,易于营运。无论是玻璃、石头或其他有机材料,珠子对于主顾来说,都是奢侈品,商人喜欢其高额的利润和较低廉的成本。因此,珠子在亚洲海上贸易中是普遍的商品。二是珠子通常用质地耐久的材料制造,除一些有机材料制造的珠子以外,大多数保存长久。这种情况允许我们将它们发掘出来,并与文献记载进行对比研究」 。

本文由田媛摘编自赵德云著【西周至汉晋时期中国外来珠饰研究】一书的引论部分,内容略有删节、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