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五十年前回忆,名字含「洋」的23种物件,满满的回忆,你还记得吗

2023-12-06收藏

岁月在记忆中留下宝贵的痕迹,点缀着生活的趣事。那些曾经的「洋」糖,现今我们称之为水果糖;「洋宜子」,如今被叫作香皂;「洋袜子」和「洋焟」,它们都是五十年前的生活用语,而今却成了有趣的话题。回顾那个年代,我们用「洋」字眼来形容物品,实际上是因为它们来自外国。当时,中国的工业科技相对滞后,大部分商品、工具和生活用品都必须从国外进口,所以一切外来物品都以「洋」字开头。我还记得小时候,不理解为什么这些物品要加上「洋」字,后来才懂得它们的外国来历。那个时代,中国的工业技术相对滞后,大部分商品都得依赖进口,所以「洋货」成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汉朝时,来自外国的商品都称作「胡」,如胡椒、胡瓜、胡琴等。明代开始称为「番」,如番茄等。外国人称中国人为「胡人」,无论是胡还是番,都代表着外来文化。直到近代才开始使用「洋」。早期的中国工业相对滞后,因此进口「洋货」较多,解放后工业腾飞,许多商品不再进口,但有些老一辈人已经养成了使用「洋」字开头的习惯,比如「洋火」(火柴)、「洋油」(煤油)、「洋车子」(自行车)等。

现在,中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我们的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甚至在外国市场上也以「Made in China」为标志。中国日益强大!

「洋马」指的是自行车,小时候俗称它们为「洋马儿」。

外国的十字镐被称为「洋镐」,而中国的称为「镐头」,实际上是指锄头。

「洋火」是火柴,小时候俗称为「洋火」,有的地方甚至叫它们「取灯」,这个名字有点儿不标准,其实是音译的结果。但这种习惯用法主要局限于一些农村地区。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火柴已经开始在中国本土生产。

「洋布」有两种记法,其中之一是「白洋布」,另一种是「红洋裱」。这些实际上是指「混纺布」,与我们自家织的土布相比,这种布更加坚固耐用,颜色也更加鲜艳。

铁钉叫做「洋钉」,主要用来钉木头。

白铁皮叫「洋开皮」,一种用途广泛的材料,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

「洋线」指的是工厂生产的缝纫机线,与农村人手纺的土棉线相对应。

「洋瓷盆」是指瓷制盆,曾经用木制桶和盆的农村家庭将其称为「洋瓷盆」。

工厂生产的白铁桶叫「洋铁桶」,在过去的岁月里,这种铁桶是家庭的常见用具,用于运水和浇园子等活动。

西红柿过去被称为「洋柿子」,这个名字源于西洋引入的水果。此外,其他食材也以类似的方式被称为「洋芋」(土豆)和「番薯」(甘薯),或者「洋姜」(姜)。

葱头有些地方也叫做「洋葱」,新疆人常常称之为「皮芽子」。

「洋油灯」是指煤油灯,是以前的主要照明工具之一。在没有稳定电力供应的年代,它们洒在屋子里,使之明亮如白昼。

「洋蜡」是指蜡烛,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它们被人们称为「洋蜡」,用以照明。这种习惯在一些农村地区一直延续了下来。

「洋山芋」是对土豆的叫法,以表明这是一种外来的食材。

「洋茄子」是指气球,四川人将其戏称为「洋茄子」,这个名字甚至演化成了一种调侃,用于嘲笑自夸的人。

「洋灰」是指水泥,有些地方至今还将水泥称为「洋灰」,这是物质匮乏年代的称呼。

「洋伞」是黑布钢骨雨伞的别称,与中国传统的油纸伞不同,它们是尼龙布制成,伞柄弯曲,所以被叫作「洋伞」。

「洋画」是指油画,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洋油画追求写意和写实不同,因此将油画称为「洋画」。

「洋戏匣子」是旧时的收音机,它是当时家家户户的宝贝。

「洋锹」是指铁锹,它在农村常用于挖土等农活。

「洋机子」是缝纫机的俗称,它在旧时是非常奢侈的物品,被认为是四大件之一,也是结婚的必备物品。

「洋娃娃」是对儿童玩具娃娃的称呼,尤其是卷发娃娃。

「小洋房」是别墅的俗称,而「小洋楼」指的是8层以下且带电梯的高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