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古玉识趣(142):汉工巅峰游丝描 岂可点震李代桃

2024-04-09收藏

鉴古,只有在不论来路、不听故事、不膜大腕、不谈名头前提下的「盲鉴」——不带入丝毫的主观因素,才能得出客观的真、仿结论。否则,往往会视而不见、得出大相径庭、南辕北辙的结果,且美其名曰「见仁见智」。

*** ***

汉代是玉文化的高峰,精工细作、一丝不苟、巧夺天工。

玉作发展到汉代,在刻线工艺上的巅峰就是细阴刻线——游丝毛雕、粗阴刻线——汉八刀,无出其右者。

游丝毛雕工艺可以说是一门绝技,后世难仿、几乎不可仿(参见【古玉学步(211):游丝毛雕不可仿千载游丝各文章】 )。

不可仿,不是没有仿,而是纷纷仿却仿不到、无法仿到其妙处、无法达到汉工的古朴境界。

观摩一件「汉代玉人」的阴刻线实例(图1):

图1

这个细阴刻线工艺还是汉阴刻线——游丝毛雕吗?

如果盲鉴,估计但凡稍微接触和学习古玉文化知识的,都会明确无误地判断出其与汉游丝毛雕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了。

「游丝毛雕」实际上是因表现人像、动物毛发之需要而专门生成的一种阴刻线工艺技法,就是通过游丝刻来表现出具相逼真的毛发效果,游丝刻的特征,是精细、细腻、均匀,线条之间没有间隙、粗细近乎深浅一致,特别是雕刻过程中没有断续或阻塞,保持一气呵成的流畅性 (参见【古玉学步(98):揭去层层故玄妙图说古工游丝描】 及【古玉学步(210):游丝精工探缘由触类旁通说双钩】 等文) 。

勿用细致观察即可发现:此阴刻线,显现的是一条断断续续的、机械规律的点震线,而这样的规律点震线,并非偶然出现,几乎随处可见(图2)。

图2-1

图2-2

这样的阴刻线则绝非汉工游丝毛雕,而是现代电动工具留下的痕迹特征了。此类的电工仿并非绝无仅有,前些年风靡的仿良渚文化刻线纹的「眉毛工」(图3,参见【古玉学步(130):良渚文化阴刻线真仿揭秘】 ),即是异曲同工的规律电震的仿工代表。

图3

上述仅仅是「如果」,而实际上此件藏品是不可能「盲鉴」的,作为大拍已经打上「顶级」的标签,又有几人能静心观赏?多在无限的溢美之中裹挟前行、迷失本真了。

那是否有另外一种可能,这是最新发现的汉代阴刻线工艺类型?绝无可能,因为汉代玉作细阴刻线无出游丝毛雕其右。

鉴定,是断出藏品所存在的破绽,而不是试图找出有几点像真的寻「真」企求。

虽然顶级大拍,但此类仿古,为远瞟一眼即可见、断,绝非高仿之列、是为低仿范畴——高仿基本仍然用传统手工精心仿制、中仿会用电工制作后手工修模,直接用电工仿则定然是低端仿了。

用规律点震的电工阴刻线踢开无可替代的汉代游丝描、糊里糊涂冒充「汉代玉人」,乃为低仿之类了。

电工仿,比较难于掌握力度:放高转速可显「刚劲」一些,但难免一路崩碴(图4);调低转速可以降低崩碴,但又难免一路规律点震。

图4

这样的低速点震电工仿,识破之后,也像曾经风靡一时的仿良渚「眉毛工」一样,会慢慢淡出仿古工艺领域。

或言:纯工痕派?

非也,一假皆假,此外:

藏品自带了明显在蚀料上顺绺裂方向而作工的痕迹(图5)——服装纹饰的漫不经心和无厘头是有原因的;

图5

沁入、包浆皆是仿作。只是「形而下处辨迹形,形而上方赏神韵」,迹形易辨,而神韵难赏,并非一见「艳丽」就认为真古沁入,光变色差的错觉非一般眼力可以轻易识破而已(图6,参见【古玉玩味(127):德不配位汗流伤诌】 )。

图6

科技发达的现代,此类似乎「逼真」的仿沁入、包浆已经防不胜防,在仿古产业里面也是一门秘诀技能,其奥秘并非所有仿古行外人所能了解、所能轻松识破,仿古玉「老土大红」已经并非什么高不可攀的技艺(图7),所以即使地摊市场此类皮壳逼真的仿古也并不鲜见。

图7

所以,当一位藏友的「汉玉人」类似于拍品并且同样美丽时(图 8),难不心潮澎湃了……

图8-1

图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