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小马说泉(五)——乾元重宝「平头通手」新版略叙

2023-12-07收藏

以下文章来源于泉币探索 ,作者马庆保

声明:

1.很多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清晰度和拍照角度不是很好,望大家见谅。且已不知有些钱币在何人手中,如钱币拥有者介意,请您告知,我会加注藏家姓名或者将图片删除。

2.多数钱币铸造较差,加之锈蚀和流通等原因,很多细节没有唐坑及水坑那么明显,实属遗憾。

安史之乱,打破了唐帝国的中央集权,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拐点!自此唐帝国由盛唐转向中晚唐,中国人的心态由外向开拓型转变为内向细腻型(易中天)。安史之乱的动荡致使黄河流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民物耗弊,天下萧然」,唐中央政府的财赋收入锐减,而军费则节节攀升。为应对此种窘境,乾元元年(758年)肃宗根据御史中丞兼铸钱史第五琦的建议铸行大钱,「宜职于诸监别铸一当十钱,文曰乾元重宝」(【旧唐书·食货志】),与开元通宝钱并用。乾元二年(759年)三月第五琦入相,「又请更铸重轮乾元钱,一当五十」(【旧唐书·食货志】)。

虚值大钱的铸造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及盗铸,「物价腾踊,斗米钱至七千,饿死者满道」、「民争盗铸,货轻物重,谷价腾踊,饿殍相望」(【旧唐书·食货志】)。宝应元年(762年)代宗继位,铸钱史刘晏调整币制,「五月丙戌改行乾元钱,重棱小钱一当二,重棱大钱一当三。丙申⋯⋯改乾元大小钱并一当一。」(【旧唐书·代宗纪】)由于当十及重轮乾元大钱法定价值低于其实际价值,迫使这两种大钱逐渐退出了流通领域,恢复开元通宝币制。

乾元重宝钱自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开始铸行,到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铸造时间虽不足五年,但各州钱监多有铸造,另外由于减重及盗铸,致使大小不一,轻重悬殊,因此乾元重宝版式繁杂,形式多样,如乾元小平钱,仅常见版式系统面文就有二三十种。

在乾元重宝小平钱版式中尤以「开元手」中的「平头通手」最受藏家所青睐,其细目变化丰富,种类繁多。平头通手概念来源于日本,既乾元重宝四字中的「元」和「宝」二字与开元通宝「平头通」版的「元」和「宝」二字相同。有人认为是由当时市场流通的开元通宝改范而来,将「开」「通」二字挖掉,然后嵌入新的「乾」「重」二字制成母钱,再进行铸造子钱,吉田谱上称为「镶置钱」。

目前吉田昭二著【乾元重宝钱谱】所收录的细目版式有:平头通手本体、次出、阔缘大样、削乾、背如意头、大字、细字、细字狭重、细足元、肥头重、肥头仰重、肥头重阔乙、大重、大重背阔缘(作者注:应该为大重背重轮,磨损严重导致背无法辨认是否阔缘或重轮)、方乙、方乙狭重、方乙不挑元、平乙、平乙阔缘、平乙上月、短乙(作者注:不是平头通手类,应该为缩字)、小日、进卓、进卓仰重、狭乾、圆画、寄郭、阔字、小重、勾重,以及新疆平头通手肥重。以上除个别版别外,大多比较少见,价格从几百到过千不等。

随着玩家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实物的不断现世,近些年不断有新版出现,平头通手新版的种类同样也不断在增加。现将这几年我见到的平头通手新版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说来惭愧,这些新版我大多没有,图片大多来自朋友或者几年来的存图。如果有读者看到此文,有下述所述藏品且想出让的,可以联系我,在此感谢。

以下分为三个部分进行介绍,第一部分面文在吉田谱中有载,但有变化;第二部分为新面文;最后部分为新疆或内蒙坑口中的新面文。

第一部分、面文在吉田谱中有载但有变化

1.1 平头通手次出背星

平头通手次出背星,对于日语「次出」我没有查到特别准确的概念,一般是相对于本体钱而言的,外缘明显变细,直径减小,且铸造精度下降很大。但是平头通手次出,没有明显的外缘变窄,只是直径略微减小且制造粗劣。经常能看到背星的情况,有多个位置,特别是左星,已经见到数枚,其他位置的星可能也是固定的,但需要更多的实物佐证。

1.2 圆划左甲

吉田谱称之为「平头通手圆划」,因为「乾」「重」二字笔画比较圆,另外注释里也解释说,作者在疑惑此版应划分到「平头通手」还是「低头通手」。但其实此版应该是由开元通宝「小通」版而来,应该叫「小通手」最准确。

此版近几年还发现有背左甲者,左甲位置比较固定,位置在穿左靠上。

1.3 平乙宝下甲

平乙宝下甲,此版在吉田谱有记载,就是上图拓片所示,但是未作为固定版。此版宝下甲实际非常的固定,而且出自不同的坑口。有光背,亦有上月版。

1.4 小重上月

平头通手「小重」,「重」字在平头通手类中最小,「乾」字退且仰,吉田谱上有载一枚光背版。此版还有上月版。

1.5 勾重上月

平头通手「勾重」上月,「勾重」,顾名思义,重字起笔处有明显的勾起,起笔有力。吉田谱所载为光背,其实此版亦有上月版。

1.6 大字阔缘

右图为吉田谱所载「平头通手大字」的拓片,谱上对此版的解释为四字都大且穿上月文。左图为新见到的一版,面文与「平头通手大字」比较接近,但外缘为阔缘,四字因此也整体缩小,背为光背,且内郭为圆郭。

1.7 小乾重轮

吉田谱中,有一版为「平头通手大重」(上图第一枚),以及其阔缘钱(上图第二枚)。但其实两版面文差距很大,不应该是同版,而且其钱背并非阔缘,而应为重轮,只是由于铸造原因或者流通磨损导致钱背模糊得难以辨认。另外吉田谱中有另一版平头通手重轮(上图第三枚)与其比较类似,但两版之间也有些许不同,特别是「乾」字的「日」部,大小差异较大。

下面将用实物具体比较一下。

1.7.1 小乾小卓

「小乾小卓」重轮,四字都较为规整,但「乾」字与其他三字相比稍小,特别是「卓」部,「乙」部起笔较重;「重」字较大较长,第一笔很长,且起笔较重呈三角状(上图圆圈标示);背重轮,上图前两枚内郭较肥,后两枚内郭稍细。

1.7.2 小乾大卓

「小乾大卓」,上图前两枚为大卓,第三枚为小卓。大卓,「乾」字的「日」部较大较扁长,「乙」部与内穿之间有间隔;「重」字第一笔不像小卓那么长,且起笔较轻。

上述两版所见实物虽属于不同的坑口,但多为唐坑,这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

第二部分、新面文

2.1 重离郭

此版也是近些年在北坑中新发现的一版,「重」字很有特点,离郭且隔轮,第一笔起笔处有小勾起,第二笔一横很短,两端都不超过重字「田」部;「乾」字的「乙」部起笔很直;背为光背。上图第一和第二枚有共同的「宝」字「贝」部中间第二横隐起的特征,外缘有阔缘和细缘两种之分。目前所见超过5枚,基本为北方坑口。

2.2 曲乙

平头通手曲「乙」,文字风格与平头通手细字几分类似。此版「乾」字的「乙」部勾起较小且较圆,「重」字稍降且仰,背上月为肥月,且较小。上左枚出自陕西唐坑,右枚为北坑宋坑所出。

2.3 平头通手方田

平头通手方「田」,顾名思义,「重」字「田」部较大,且较为方正,「重」字较短,第一笔较小;「乾」字「十」部纵划俯势明显,「乙」勾呈直角;背为光背。此枚为宋坑所出。

2.4 圆乾

「圆乾」,上图较为模糊且不太正,「低头通低元手」或者平头通手都有可能,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为开元手类。「乾」字的「乙」部比例较大,「乙」勾较圆,「卓」部呈仰势,「日」部较小;「宝」字也较小;「重」字起笔较大,「脖子」很长;「宝」字第一笔也很有特点,起笔较重且歪向左侧;可惜没有背图,听说背已被磨平,也无法确认背郭以及月型。

第三部分、新疆-内蒙坑口中的新面文

之所以将新疆-内蒙坑口中的平头通手单独列出,是因为此类铸币形制风格迥异,与内地所铸乾元重宝不论在铜质还是文字风格等,都有较大差异,自成体系。这类乾元主要出土于新疆地区,靠近新疆的内蒙地区也有发现,在内地则较为少见。

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设立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安西都护府则分管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区。755年12月,安禄山起兵范阳,安史之乱爆发,中央政府抽调安西军回内地平叛,吐蕃回纥趁机入侵,763-766年,吐蕃切断河西走廊,西域守军与大唐中央政府失去联系。但西域守军并没有放弃,李元忠守北庭,郭昕守安西,苦战坚持了几十年。西域铸乾元重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

吉田谱中有载一枚西域平头通手,如上图拓片所示,我称此版为「西域肥重」,「重」字较宽较肥,「乾」勾很小且呈俯势,光背肥郭。此版多出自新疆坑口,数量较少,细微变化也较多,鉴于此版细微变化丰富,以后有机会再单独介绍。

下边先介绍一些新疆-内蒙坑口中较为明显的新面文。

3.1 西域降重

西域降重,「重」字与肥重有点类似,但「重」字下降,最后一笔都在穿口以下(箭头所示);「乾」字「乙」部起笔明显,收笔勾起较高;「宝」字「王」部左边有加刀痕迹;背为上月,月型较小。目前所见5枚以上。

3.2 退「乙」

平头通手退「乙」,「乾」字退,「乾」乙勾明显超出穿口;「重」字第一笔和最后一笔未隐起,其他笔画隐起严重;「宝」盖最后一笔呈直角;背肥郭,上图前两枚为光背,第三枚,貌似上月。

3.3 阔乾

阔乾,「乾」字宽阔,左右两边都超过穿口,「乙」勾较大;「重」字也很有特点,降重,「田」部以下,笔画隐起;上述两枚具有同模特征,如「乾」字「乙」部都有相同位置的断笔。不过上图两枚,「重」字有些许差异,右侧这枚「重」字更大一些。背肥郭,上肥月。

3.4 斜乾

斜乾,「低头通手」或者「平头通手」,目前先暂且归到平头通手。「乾」字整体有向左倾倒的趋势,「日」部呈平行四边形,「乙」部起笔较重;「重」字有多处隐起;四字都较为规整;光背肥郭。

3.5 平头通阔字

平头通手阔字,其实此版并非开元通宝平头通换字而来,但是吉田谱将此版归到了平头通手里,那我也「将错就错」吧。不过此版很可能是由开元通宝换字而来,但是由于加刀,已经很难确定具体由哪一版而来。而且由于不断的修字修模加刀,此版也产生了很多变化。参考文章【从拓片说起—试分乾元重宝小平「平头通手阔字」】

3.5.1 平头阔字背左月

平头阔字背左月,面文与苏意老师文章中所介绍的方重较为相似(下图所示),但背左月,此枚也是我首次见到平头通阔字这版背有纹饰的版。背月是铸造过程中所加,还是对开元通宝进行换字前就带有的,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果并非后期所加,而是由「开元母钱」所带,这也有助于我们探讨此版是由开元哪一版而来。

平头通手阔字方重

3.5.2 平头阔字双挑元

双挑元,「元」字第二笔双挑。文字有明显的加刀痕迹,同模痕迹明显,特别是「重」字「田」部隐起明显,据说还有元裆星的变化,但目前我并未见到实物或者图片,因此不再这里进行介绍。此版目前所见已经超10枚,新疆坑口。

3.5.3 平头阔字削元

面文与上述双挑元很相似,但是「元」字呈俯势并加刀,其余字也加刀明显。

3.5.4 平头阔字削宝

平头阔字削宝,这枚加刀非常严重,特别是「宝」字,「元」字有些双挑。

3.5.5 平头阔字窄宝

平头阔字窄宝,也是加刀的产物,由于加刀,「宝」字变得很窄。

以上,可以看出平头通阔字此版面文有着一个不断加刀的过程,也造就了此版丰富的变化,也因此很难确定此版最开始是由何版演化而来。但相信随着收集到的数量越多,对于此版的演化过程会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也需要爱好乾元的各位朋友砥砺前行。

小结

以上就是对乾元重宝平头通手新见面文的一个小梳理。可以看到,自吉田谱成书以来的十几年,新的面文和变化不断涌现,仅平头通手就有多种变化,况且以上也仅仅是我所见到的,还有些东西深藏在高人手中未曾向人展示。稀少版别的收集真的是既让人欣喜、引人入胜,又不断感叹和遗憾,这些东西很难收集得到,泉缘、眼力、渠道和金钱缺一不可。

乾元重宝平头通手整体数量较少,很多细目更是万中无一,非常的稀少,价格从几百到过千不等,是收集乾元重宝小平的最热门的种类,是乾元玩家的追求目标。对于此版的收集,我认为可以先大目后小目,先收集一些较为容易的细目,先易后难。以下便是我对此版收集难易程度进行的的粗略分档:

第一档:本体、本体次出、削乾、如意头(亦称同心结)、平头阔字、细足元。

第二档:本体阔缘大样、细字、细字狭重、方乙、方乙狭重、方乙不挑元、肥头重、圆划。

第三档:平乙、平乙上月、平乙阔缘、肥头仰重、小日、进卓、进卓仰重、大重、寄郭、圆划左甲、平乙宝下甲、重离郭、平头阔字左月、平头阔字双挑元、平头阔字加刀类。

第四档:大字、大字阔缘、肥头重阔乙、狭乾、小重、小重上月,勾重、勾重上月、西域肥重、西域降重、小乾重轮、曲乙、方田、圆乾、退乙、阔乾、斜乾。

平头通手的收集捡漏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只要对开元通宝基础版平头通有认识的泉友,应该都能很快地识别此版,毕竟「元宝」二字非常相似,因此玩过开元通宝的泉友挑钱或者购买乾元的时候,稍微留心观察,就能「捡漏」。

另外,还有一点想探讨,就是上述新疆-内蒙坑口平头通手铸造地在内蒙还是新疆,亦或者甘肃。可以看到有些版别在多地都有出土,但是新疆所出占了大比例,因此我更倾向于当时西域铸造。公元763年2月安史之乱虽得以平息,但763-766年,吐蕃出兵切断河西走廊,断绝了西域与内陆的往来,因此西域铸造的乾元很少流通到内地,但是能够少量流通至内蒙地区。例如「平头通手阔字」这版,在内地坑口比较少见一些,在内蒙坑则常能遇到,但在新疆坑口甚至能达到5%的比例。不过也不能排除有些版出自于内蒙和新疆,亦或者是由甘肃的某个钱监所铸,因此这也是各位方家以后可以讨论的地方。甘肃地区出当五十大钱的一些少见版别,如当五十平头元,是否由此钱监铸造这类东西并流通到了临近的一些地区,如新疆内蒙等地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真像早已经湮没在了上千年的滚滚的历史洪流当中。还请各位方家多多指导,交流不同的意见。

还有就是乾元重宝平头通手并未成为新疆坑的主流面文,而是以「初唐四杰」的「长通宝小元手」为主,比例达到90%以上,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就是为了省铜。当时西域的钱监确实铸造了折五十重轮,折十和小平钱,而且小平钱里的大字版别也有铸造,但却并未成为主流面文,而是以长通宝小元手作为了主流面文,夹杂极少量的「平头通手」、「低头通手」以及一些「平头通阔字」。从出土的实物看,「长通宝小元手」直径基本在20-22mm之间,而「平头通手」与「低头通手」直径都稍大,「平头通手阔字」也主要以小样为主,而大字版多在26mm以上。所以我做一个大胆推测,最开始,用了当时流通的各种开元通宝换字然后铸造了乾元重宝,但在不断铸造过程中,为了节省原料,则选择了直径较小的长通宝小元手作为主要面文,也就致使此版在新疆坑口的高比例。

总之,我相信,乾元重宝小平钱平头通手中的新版远没有到达终点,伴随着岁月的流逝,相信还会有更多的版别出现;谱上已有的版别也可以再进行更为细致的分版,如平头通手方乙、平头通手大重等等。希望各位同好能够继续一起探讨和研究乾元重宝的版别!

在此也希望各位泉友有好的泉缘,能够遇到心仪的乾元重宝版别。

致谢

感谢苏意老师对本文的校订,排版以及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分享的知识,感谢一蓑烟雨1987李恩老师、乾宝堂汪卓老师和蒋宇老师分享图片和知识,以及感谢网络上分享钱币图片的各位泉友。

再此,对各位老师表示真诚的感谢。

2020年11月18日

古泉文库历史作品:

古泉文库成立宣言

古泉文库第一种【寿泉集拓】

古泉文库第二种 【古泉大全】

古泉文库第三种【足斋泉拓】

古泉文库第四种【古泉杂志】

古泉文库第五种【丝路集拓】

古泉文库第六种 【海上丝绸之路古国钱币要览 】

古泉文库第七种 【沐园百廿泉拓】

古泉文库第八种 【沐园日记】

古泉文库第九种【故宫清钱谱】

古泉文库第十种【山阴道上集】

古泉文库第十一种【戴门弟子藏泉选】

古泉文库第十二种 董遹【钱谱】

古泉文库第十三种 【开元通宝精品集拓 】

古泉文库第十四种【衡门百泉拓存】

古泉文库第十五种 【中日友好泉友交流纪念泉谱】

古泉文库第十六种 【首届元明钱币研讨会纪念拓集】

古泉文库第十七种 【西夏钱币集】

古泉文库第十八种【朝鲜王朝古钱谱】

古泉文库第十九种 【越南历史古钱】中文版

古泉文库第二十种【金匮论古合刊 金石编】

古泉文库第廿一种【昭和泉谱】中文版

寿泉作品:

【续斋古稀寿泉集拓】

【可居九秩寿泉集拓】

【寿泉会复会纪念拓集】

【淳丰堂七旬寿泉集拓】

【无为七秩寿泉集拓】

【百福堂七十自选集】

【续斋喜寿拓集】

【龙泉斋七秩善泉拓集】

【福善耄耋集拓】

【戎畋松七秩寿泉集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