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童眼观历史大清风情

2024-01-17收藏

说到清难免要提到金,两个政权都由女真建立,清原来国号也是金,即后金女真,唐朝时为黑水靺鞨。对这一段历史的累述,其实也是为了更好地表述玉童子的承袭关系,写明代童子时,一直注重追溯传承关系,清代玉童子也离不开这一点,不过清代童子的形制承袭既受到明代的影响,又受到原来金代的影响。

明代晚期开始,玉雕童子形态开始多样化且多被赋予美好的寓意,清代的童子在这个基础上有了更长足的发展,童子形态多样性比明代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赋予了美好寓意,有的加入了孝德的历史典故,更有甚者,使用玉童子来记录历史事件。这在笔者的许多清代童子中都有反映。例如:图1乾隆玉童子牌,牌首为两条相向的龙,主体雕刻了一个童子抱着一只瓶子,上插两根稻穗,作奔走状,脚后跟着两只鹌鹑,取谐音岁岁平安,四个字在玉牌背面呈现。这是典型地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寓寄在美玉作品之中。

图1玉刀珍藏乾隆玉童子牌

图1玉刀珍藏乾隆玉童子牌(背面)

图2清糖玉童子(鹿乳奉亲)童子一手提桶,另一只手抓披在身后的鹿皮。这个童子记载着【全相二十四孝诗选】中的第六则故事。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疾,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乃免。诗曰: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皮。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这块玉雕作品很明显将孝德的历史典故寓寄其中,古人巧思令人折服。

图2玉刀珍藏清代糖玉童子

图2玉刀珍藏清代糖玉童子(背面)

图3清白玉童子(划桨童子)这是一对划桨童子,用松树做船,船上载一花篮和葫芦,童子双手握船桨作划船状,两小童相对而行似要相逢。松有高寿之意,两船载有花篮、有载来花甲、花甲重逢之意。而中间上下镶嵌铜制绳结,「结」通吉,最正中镶嵌南红玛瑙喜鹊玉件,意为喜庆,故有双喜双庆之意。清朝乾隆五十年,农历正月初六,刚刚过完大年,历史上最大的千叟宴在乾清宫举行。席间面对寿星之最,乾隆皇帝兴致勃勃地出了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大学士纪晓岚最先对出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上联是60岁(花甲)×2(重逢)+(增加)3×7(三七岁月)=141岁。下联是70(古稀)×2(双庆)+(更多)1岁(一度春秋)=141岁。这是将君臣奏对、才思敏捷的故事通过玉件完整地进行传承。

图3玉刀珍藏 清代玉童子

由于清代玉童子有明确纪年的出土件相对较少,馆藏品中标注也基本比较笼统,这给精准断代清代玉童子带来了困难,依照承袭的理论,清代早期童子应该与明代晚期的童子极其类似,因为玉匠基本还是那一批玉匠,统治阶级的审美还没那么快融入到作品中,这在有明确纪年的清代中期玉雕童子当中依旧可以证实。(图4)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藏的清乾隆玉童子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时期的玉童子仍然与明代童子极其接近,脸部刻划,还是波浪形的眼线,蒜头鼻,细微的变化在于脸颊的起伏雕刻得更加细致,嘴角处两侧向内开始深挖,使形象更立体,头上的发式依旧呈花生结的形状,只是凸起更加明显,此处应该是承袭了金代童子的特点,前面描写辽金童子一文中,笔者所藏的金代童子形象,两个发髻就是特别明显的凸起,这应是女真族人独特的审美或是他们扎系儿童头发的习惯。以至于演变到清代后期,玉童子头上的花生结开始演化成一个小凸块,雕刻细致地是一个凸块,再在头皮上雕刻出一个绳结。图5故宫博物院藏的和田玉双童耳洗中的两个童子形象也几乎是如出一辙地表现出了以上特点。

图4清乾隆玉童子 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藏(图片来自网络)

图5故宫博物院藏 和田玉双童耳洗(图片来自网络)

清代后期,由于国力的逐渐衰弱,这个也直观反映在了玉童子雕刻地工艺上,童子的脸部雕刻不再像清中期那样细致入微,很多地方有开始有所简化图6、图7,笔者所藏的两个清代玉童子中都开始出现了,嘴巴、眼睛为了省时省工,直接雕刻成三角形的形象,看似工艺依旧繁复,但已经失去了清中期那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气。

图6玉刀珍藏清代玉双童

图6玉刀珍藏清代玉双童(局部)

图7玉刀珍藏清代青白玉双童

纵观清代童子可结诗:清代童子式样多,寓意典故通通有。早期融合金明风,中期精细且讲究,晚期省工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