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寻石只是过程,赏石才是目的

2024-04-19收藏

大凡爱石之人皆有一段难忘的寻石经历,珍藏的每一枚奇石几乎都能追溯起它的前身。家乡地处宿州萧县东南皇藏山区,此地多山、多奇石,但一二十年前玩石者甚少,所以之前没有机会接触过奇石。初识奇石,是见到一位同事在本地西山寻到的龟状象形石。从龟壳到头颈,形象逼真,第一次见到如此象形的石头,顿感神奇,心灵受到震撼。听着同事津津乐道,心中满是羡慕。从此便开启了寻石之路。首先是利用工作之余跑遍了家乡所有能产奇石的地间山头,第一次发现原来山上有那么多奇石,知道了奇石有象形、景观、山形、洞石、画面,懵懂中寻找着痴迷与快乐,成了一位天选的大自然的搬运工,直至把自家小院填的满满当当,自以为豪。

本地山头寻石殆尽,又开始和石友向周边的奇石之地搜寻。曾骑车向几十里之外的淮北塔山、徐州班井、埇桥褚兰进发。寻石之路虽崎岖坎坷,但总感觉自己似热恋中的情人,有时夜不能寐、心灵相吸 ,有时披星戴月、忘餐废寝。为了寻找塔山金钱石,因为不熟地形,牧羊人的随手一指,便让我和石友跑了几天。寻石过程中食两餐、伴荒寒是常有之事。

让自己由痴到疯阶段的是结识了一位玩灵璧石的萧县石友。从此又开启了灵璧石的寻石之路。萧县石友玩灵璧石略早,寒暑易节、起早贪黑的往来于萧县渔沟之间,他对产地已较为熟悉。

本地离渔沟百余里,寻灵璧石更为艰苦,也更为疯狂。犹记一次寒冬腊月,滴水成冰之日,凌晨三四点,萧县石友开着露天机动三轮车,我和另一位石友盖着棉大衣蜷缩在车厢之内,一路期盼,一路颠簸,一路抖颤,冰冻中两个多小时开到了渔沟,开始了一天的逛市场、蹲石坑、访老乡的传统寻石模式。市场的琳琅满目、石坑的翘首期待、老乡家的院内门外,每一处都是新知,每一步都有收获。路途远,时间紧,一天的时光瞬间划过,忘食废寝、夜半而返之事常有。

从初识奇石到这一段寻石之路,也曾闲赋诗、自戏谑:

西山懵懂

塔山炙日骑行

班井竹叶紫里青

踏遍褚兰山阙

蛐蟮遍地

寻画面玲珑

头枕寒月车上冬

路边羊汤压压惊

渔沟晨醒

琳琅满目数年

三两村子

常行

如今酒浅

三杯两盏

却也当年

如疯

大概每一名爱石之人都有着一段难忘的寻石之路。这其中的期待、兴奋心情也许只有自己能够体会。

每次渔沟之行都会收获数枚或十几枚自己喜欢的奇石,一路颠簸、一路收获、一路成长,风雨无阻、寒暑不辞。石头越积越多,认识点点提升,藏石在积累中淘汰、淘汰中积累。这期间,从懵懂到从众,从个性到追风,从石入厅堂到石呈案几,从石之象形至小品玲珑;经历过珍珠遍地、美纹在坑,三五村子,走街串巷,老乡盛情。

藏石由多到少,由少至精,是认知提升的过程。回望每一方留在身边的石头,虽未有各式精美雕工座,也未曾上过各路美展堂,没整过容,未改过妆。凝望每一枚奇石,都会想起一件难忘事,留有一段难舍情。不羡彼红颜,只恋此糟糠。

寻石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只有充分了解奇石的品类、产地、市场、品鉴,才可以步入赏石藏石之列。而其中的品鉴是学习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除了学习鉴别奇石本身的知识技能,还需要学习奇石的有关文化历史,从「瘦、皱、漏、透」到「形、质、色、纹、韵」的赏石审美和理念,修些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此外还要有点艺术造诣和审美眼光。赏石属中华传统文化,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综合性艺术。美石当有精气神,或厚拙凝重、或姸秀玲珑,观之有画意、赏之有诗情、读之思幽远,可赏美、可怡情、可修德、可明志,想象无限、韵味悠长。

寻石只是过程,赏石才是最终目的。寻到痴而忘返才为快乐,赏到石中真意方为境界。真正的爱石之人,视石若命,与石友、对石语、拥石眠、为石狂。

世事多变迁,人生咸苦甜,有几枚奇石相伴,遇事不慌乱、身冷心不寒。以石养心,以石修德,以石明志。抚石忆初心,读石壮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