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疑似北宋官窑青瓷——豆绿釉三足奁惊现民间

2024-06-17收藏

南宋顾文荐【负睻杂录】记载:「宋宣政间(宣和、政和即公元1111-1125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清光绪三十四年开始编纂,兼收百科,重在溯源的【辞源】第二册「官窑」栏也道:「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北宋大观间京师置窑烧瓷。胎骨有白、灰、红之分。其取土自卞东阳翟,淘炼极精。釉色有天青、翠青、月下白、大绿。粉青为上,淡白次之。」千百年来,由于黄河多次决堤,大量的泥沙将北宋汴京城池掩埋地下六米多深,致使文献中记载的北宋官窑遗址至今也未能找到。没有窑址资料的佐证,关于北宋官窑青瓷究竟是何面目,截止到目前为止仍然还是未解之谜。

(图一)豆绿釉三足奁,高16.5公分,口径23.8公分。

南宋叶寘【坦斋笔衡】:「中兴渡江,有少成章提举后苑,号召局,袭故京遗志,置窑于修内斯,造青窑器,名曰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彻,为世所珍」。根据上述文献记载可知,南宋官窑是「袭故京遗志」,亦即承袭北宋官窑的体制而设立的,陶艺技法一脉相承。那么南宋官窑采用圆形支钉支烧瓷器的做法,一定是承袭北宋官窑而来的,由此可以肯定的是在北宋官窑设立后,即改用圆形支钉替代了汝官窑的芝麻形支钉。而此后发现的张公巷汝窑,也承袭了北宋官窑而采用圆形支钉支烧。但是,张公巷汝窑没有传承汝官窑的釉水配方,因此,烧不出天蓝、天青色釉的汝瓷来。试想一下,一个没能继承汝官窑釉水配方的窑口,怎么可能是北宋官窑呢?

网上也有一些朋友认为我公开贴在网上的青瓷,其中有些是张公巷青瓷,其实不然。张公巷青瓷的修足特征与汝官窑不同,汝官窑瓷器的圈足,内外足墙一般都是呈八字外撇的,即便有些器物的外足墙略直,但内足墙亦是呈八字外撇的。张公巷汝窑青瓷的圈足,内外足墙一般都是垂直的,底足平切,少有滚圆现象。釉色、开片也与汝官窑有别,显然张公巷汝窑没有承袭汝官窑的釉水配方。而我所公开发布到网上的汝窑类青瓷,釉色有天蓝、天青、粉青、翠青、豆青、豆绿、月白等,与汝官窑一脉相承,显然是获取了汝官窑釉水配方的官窑性质的窑口烧制的。

贴图中的豆绿三足奁、俯首耳大口罐和贴塑蟾蜍的花口盏,都是同一个窑口烧制的。我在拙文【北京琉璃厂古董店老板突然病故,儿女们廉价清仓,甩卖库存古董】中说过,发现的这批青瓷,九成以上都是窑址残器,合格品绝少。贴图中的豆绿釉三足奁既是这批青瓷中的精品,器高16.5公分,口径23.5公分。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汝窑三足奁,器高15.3公分,口径24.8公分,两器的体量接近。两件三足奁除了釉色不同之外,英国大维德基金会三足奁是芝麻形支钉支烧的,是开门的汝窑青瓷。而贴图中的豆绿釉三足奁,采用七枚圆形支钉支烧,器形规整,形态端庄,品相完美。釉色豆绿,釉水莹润,釉面开满极细的冰裂纹开片。从整批器物的研究对比来看,该窑陶艺与汝官窑一脉相承,其时代应该晚于汝官窑而早于张公巷汝窑。是否就是北宋官窑,尚需等待窑址资料的佐证。

贴图中的辅首衔环耳大口罐,高15.5公分,口径11公分。器形规整精致,形态精美端庄。就整体器形而言,其精美的程度可谓是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完美的形态可以堪称是精美绝伦,后世同类器物无与比肩者也。该罐釉色豆绿,釉水莹润,釉面开满极细的冰裂纹开片。肩部刻两道弦纹,罐体近足处刻莲瓣纹。一眼望去恰似一盏绿色的灯笼,令人百看不厌,美不胜收,情不自禁的就会令人惊叹宋瓷之美,陶工陶艺之精。赞美中华陶工铸匠心于陶艺,化泥土为神奇的伟大创举。

(图九)豆绿釉辅首衔环大口罐,高15.5公分,口径11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