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曾在 【考证柴窑与汝窑之一脉相承-柴窑实证】 等等文中剖析了…
「汝钧不分」, 常常被人引以为据来论述某一需要的观点,可取。然而,有些还是不明其所以、亦实质所在,而在「钧窑」之中去盲目挖掘「汝窑」因素,乃至于过度牵强附会从而张冠李戴、指鹿为马,甚至于明明已是色彩斑斓的表现却而仍然要有所谓如同「汝窑」云云,不可取。
本文,谨以 【考证所谓「汝钧不分」-北宋钧窑天青釉梅瓶】剖析「汝钧不分」 ,利于学习、研究和鉴赏。
作者: 张涛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北宋钧窑天青釉梅瓶
最大高14.60cm
序言
曾在 【考证柴窑与汝窑之一脉相承-柴窑实证】、【考证北宋官窑之谜-北宋官窑盘口青釉瓶】 剖析了五代柴窑、北宋汝窑、北宋官窑、南宋官窑的来龙去脉和各自特点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参阅。此处,除以必要内容之外,不再详述。
「汝钧不分」, 常常被人引以为据来论述某一需要的观点,可取。然而,有些还是不明其所以、亦实质所在,而在「钧窑」之中去盲目挖掘「汝窑」因素,乃至于过度牵强附会从而张冠李戴、指鹿为马,甚至于明明已是色彩斑斓的表现却而仍然要有所谓如同「汝窑」云云,不可取。
本文,谨以 【考证所谓「汝钧不分」-北宋钧窑天青釉梅瓶】剖析「汝钧不分」 ,利于学习、研究和鉴赏。
说明: 获得时,釉面仍然残留有过去未曾处理干净的受沁散布诸多斑点状的陈旧土渍,为保持原有状态利于更为准确地了解其历史文化的脉络背景,只是以潮湿棉布做了中度擦拭却而几无变化、未再以清洁剂和清水反复浸泡清洗,故而还有陈旧土渍残迹。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五代柴窑天青釉唾壶
大英博物馆藏北宋汝窑淡青釉「盏托」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北宋官窑盘口青釉瓶
第一章 钧窑
一、钧窑名称的来源
1、 始见于 明代皇室收藏目录 【宣德鼎彝谱】: 「悉仿宣和博古图及考古诸书,并内库所藏柴、汝、官、哥、均、定各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钦此。」
此:
其一,于「宣德三年 (公元1428年) 三月初三日」起始、至「宣德三年九月杨荣序」为止、约以半年多时间完成。
其二,也是最早归纳 所谓宋代五大名窑、 排序之名的历史文献。
其三,「均」与「钧」,为通假字、可以互用。
2、明代晚期,书画家、藏书家、张应文 (公元约1524-1585年)【清秘藏﹒论窑器】: 「均州窑红若胭脂者为最,青若葱翠色、紫若墨色者次之,色纯而底有一、二数目字号者佳,其杂色者无足取。」
3、清佚名 【南窑笔记】: 「北宋钧州所造,多盆奁、水底、花盆器皿。颜色大红、玫瑰紫、驴肝、马肺、月白、红霞等色。骨子粗黄泥色,底釉如淡牙色,有一、二数目字样于底足之间,盖配合一副之记号也。釉水葱茜肥厚,光彩夺目。」
另有,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清末民国许之衡 (公元1877-1935年)【饮流斋说瓷】: 「吾华制瓷可分三大时期,曰宋、曰明、曰清。宋最有名之有五,所谓柴、汝、官、哥、定是也。 更有钧窑,亦甚可贵。 」
也就是,曾经为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兼研究所国学门导师、北京师范大学讲师、等等的近代大学者许之衡,单单把 「钧窑」 列出而述、 一定有他的道理。
【宣德鼎彝谱】节选「柴汝官哥钧定」示意图
二、钧州名称的起始与终止
1、 金大定 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因原称「颍顺州」地域旧有古代夏禹时「钧台」遗迹,故而改为 钧州 。至明神宗 万历 三年(公元1575年),为避讳明神宗朱翊钧名讳,又改「钧州」为禹州。钧州作为禹州地区的古称, 存在了391年。
2、所以,北宋(公元960-1127年)时期没有 钧州 一词、同时也就没有 钧窑 一说;南宋(公元1127-1279年)不会承认入侵者金政权所确定的地名,同样不会有 钧州之词、钧窑之说。
3、也就是,「钧州」、「钧窑」,在两宋时期有其实而无其名。是为,金大定 才定「钧州」、 明宣德 才称「钧窑」。
如此,清乾隆唐秉钧(公元1778年) 【肆考】 、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蓝浦 【景德镇陶录】 、等等相关史说,并不确切。
三、钧窑于两宋时期
1、于北宋时期
A、南宋叶寘(zhì)、(成书于公元1212年)【坦斋笔衡】: 「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 又: 「政和间(公元1111-1118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
B、其中, 「遂命汝州造青窑器」 、 「汝窑为魁」 是典范, 「京师自置窑」 、 「名曰官窑」 是效仿,同属一类。
C、直至,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曹昭成书【格古要论】: 「(南)宋修内司烧(官窑)者…色好者与汝窑相类。」
上述,所追求的瓷器艺术都是时代的至纯的 「素雅」 意识,似乎与「钧窑」无关。其实不然:
其一,「钧州」,于北宋属于「汝州」,「钧窑」即为 「遂命汝州造青窑器」 的泛指「汝窑」之一。
其二,「钧窑」与「汝窑」,两者的地理位置分别于汝河一侧、相距很近、隔河相畔,彼此的制瓷艺术极具通融性。
其三, 「汝钧不分」, 是窑址民间口口相传的经典、不见正史经传记载。其源,应该是来自于这个时期、这个因素,从而被人认知、奉为 圭臬。
2、于南宋时期
南宋叶寘【坦斋笔衡】:「政和间(公元1111-1118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 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釉色莹澈,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亦曰官窑,比旧窑大不侔(móu、如)矣。余如乌泥窑、余杭窑、续窑,皆非官窑比,若谓(如同)旧越窑,不复见矣。」
其中, 「中兴渡江」 ,是指 北宋 (公元960-1127年)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靖康之难 北宋 灭亡之后余部南迁新立 南宋 (公元1127-1279年)之时。
既是 「袭故京遗制」 ,必然会是全面而无余遗漏的继承和发展。 然而,通通没有丝毫的所谓「钧窑」迹象、表明北宋根本就存在如同今人所认知的所谓「钧窑」, 直至元代于景德镇方有铜红釉的表现。
也就是:
其一,南宋官窑 「袭故京遗制」 、仍然崇尚 「素雅」。
其二,入侵占领者「金人」已有「钧窑」、不被南宋王朝所接受。
其三,金朝(公元1115-1234年)开创的「钧窑」时间很晚,尚且没有来得及传于南宋自己就已经灭亡了,所以南宋始终没有所谓「钧窑」。
四、钧窑分类
钧窑,只有分类方可解释种种谜团。如此,可分三类:
1、北宋 天青釉钧窑
如,南宋早中期学者、藏书家,周辉(公元1126-1198年)【清波杂志】: 「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属于其中 「唯供御拣退」 性质的泛指汝窑之一窑、汝窑之一种。亦即:是广义 北宋汝窑之一种天青釉青瓷 ,与今人狭义「汝窑」相比「钧窑」因有窑址地质等等因素的差异有别于前者所谓香灰胎质、以及自身所产生的 纯粹乳浊釉 特征,尽管如此、两者直觉观感依然非常相似。故而,也就有了 「汝钧不分」 之说。
2、金代晚期至元代 铜红彩斑青釉钧窑
如,青釉之青色已经趋于繁杂多种,甚至于斑驳陆离、灰头土脸、不可言状。并且,虽然仍有 乳浊釉的共性 、却而已经发生变化明显具有很大程度的 流动感和玻璃质感, 同时多有产生「脱口露胎」、「流釉泪痕」、「蚯蚓走泥纹」、等等现象。其中,不乏有涂抹点缀 铜红色素彩斑 者。故而,此时「钧窑」已经不复存在 「汝钧不分」 之说。
3、元代晚期至明代早期 色彩斑斓的铜红釉钧窑
如,花盆、其它养花器具、等等,在金元 「铜红彩斑青釉」 的基础之上发展至全然耳目一新 「色彩斑斓的铜红釉钧窑」 的境界。正如,被 【宣德鼎彝谱】 所称为的「钧窑」、被今人所称为的「官钧窑」。此时「钧窑」更是不能再有 「汝钧不分」 之说。
色彩斑斓的铜红釉钧窑, 应该是始于元代晚期:
A、元代景德镇高温铜红釉的诞生期、应该是于先期占领统治区的「钧窑」稍后时间几乎同步进行和完成的。
B、 【宣德鼎彝谱】 (公元1428年)所言「内库所藏柴、汝、官、哥、均、定各窑器皿」之「钧窑」、应该是在指 「色彩斑斓的铜红釉钧窑」 和 「铜红彩斑青釉钧窑」 , 其并未明确是宋代作品。 之后,有 所谓宋代五大名窑 钧窑之说、应该是后人误读的结果。同时,也说明此类「钧窑」绝不是 【宣德鼎彝谱】 作序者杨荣、以至四朝重臣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世时或目睹或耳闻的明代产物,却是源于 「考古诸书」、 以及 「内库所藏」 的历史遗物。
C、 【宣德鼎彝谱】 之前,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的曹昭成书 【格古要论】, 没有「钧窑」,也没有元代景德镇红釉、釉里红、青花釉里红、以及青花,说明 【格古要论】 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予以规避前朝积极贡献的一面。同时,也反证了今人所认知的最为典型的 「色彩斑斓的铜红釉钧窑」, 首先诞生于元代、乃至于元代晚期,又与元代景德镇高温铜红釉、以及衍生品、几乎同期同步完成,至明代永宣时期基本被景德镇铜红釉所取替。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元末明初钧窑玫瑰紫釉仰钟式花盆
五、钧窑考古之悟
1、 公元1974-1975年,在禹州钧台窑址考古发掘,清理出窑炉、作坊、灰坑等遗迹,其中出土一件用瓷土烧制成的 「宣和元宝」 钱模,有观点认为:「表明钧台窑是北宋晚期烧造宫廷用瓷的一处官办作坊,是当时宫廷用瓷的重要产地之一。」
这,不一定:
其一, 「宣和」 时期,已经为宫廷烧造瓷器、应该是以纯粹的天青釉为主要产品,但是不一定就是官办、官窑。
其二, 「宣和元宝」 钱模,也可以是 「唯供御拣退」 性质。
其三,还有「出土的尊、花盆、盆奁、以及鼓钉洗、等等钧瓷残器」,不一定就与 「宣和元宝」 钱模同期、应该是以后遗物。
2、「色彩斑斓的铜红釉钧窑」, 可谓昙花一现、戛然而止、似乎不见传承的发展脉络。纵观历史,还应该是元代景德镇高温铜红釉、以及衍生品、承袭并且取替了几乎同时诞生的 「色彩斑斓的铜红釉钧窑」。 不然,其它云云难以解释、只能有待再考。
六、钧窑旁证之悟
唐代王维 (公元701-761年)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那时重阳节,有一种风俗佩茱萸(zhū yú)、饮菊花酒、办茱萸会,茱萸大多系在腰间或者手臂。
这是最早男子戴花的相关文献。
宋时 ,以至蔚然成风、泛泛发展、事例不胜枚举,此处只以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南宋刘履中【田畯醉归图】示意如下: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南宋刘履中【田畯醉归图】局部
两宋时期男子戴花, 一是源于「重文抑武」的意识,二是为了彰显自己尊贵的身份。
如然, 「色彩斑斓的铜红釉钧窑」 和 「铜红彩斑青釉钧窑」 ,如果在两宋时期存在,那么北宋官窑、南宋官窑一定会借题发挥充分利用这一特色来表达迎合这一文化,结果没有。
如此,说明两宋时期尚且没有 今人所认知的所谓「钧窑」。
第二章 北宋钧窑天青釉梅瓶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北宋钧窑天青釉梅瓶
最大高14.60cm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 北宋钧窑天青釉梅瓶, 尚属仅见、稀世奇珍。特征:
一、尺寸
最大高14.60厘米。
二、胎
1、 底部露胎,局部表面显现胎质:
A、较为细腻、偏白的浅灰色,所谓香灰胎的一种表现。却而于其中存在或大或小的颗粒鼓凸和含沙凹坑、较多而又较小的窑裂窑隙、以及或黑或褐色的铁质针点。
B、底部垫烧、偶有粘沙,干涩、侧视局部显现有极为油腻的光泽。
C、与典型的所谓香灰胎色之比较、偏于显白,应该是精品钧窑于北宋时期所用土质的一种特征。
2、 胎体:
较为厚重,颈部壁厚约为0.5-0.6cm。
三、形制
与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五代柴窑天青釉唾壶」 主要特征极为相似、只是将腹部向下延长而已,肩部尤为一致、口部稍有变化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肩部与底部对比示意如下: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五代柴窑天青釉唾壶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五代柴窑天青釉唾壶底部特征特写照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五代柴窑天青釉唾壶肩部特征和口缘破损处露胎特写照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北宋钧窑天青釉梅瓶肩部特征特写照一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北宋钧窑天青釉梅瓶肩部特征特写照二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北宋钧窑天青釉梅瓶肩部特征特写照三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北宋钧窑天青釉梅瓶肩部特征特写照四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北宋钧窑天青釉梅瓶肩部特征特写照五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北宋钧窑天青釉梅瓶底部特征特写照一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北宋钧窑天青釉梅瓶底部特征特写照二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北宋钧窑天青釉梅瓶底部特征特写照三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北宋钧窑天青釉梅瓶底部特征特写照四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北宋钧窑天青釉梅瓶底部特征特写照五
1、 盘口,向外翻卷唇边、边沿趋薄。
2、 直颈,较短、约1.2cm,上线过渡微显圆弧、自然优美。
3、 宽肩,较平、肩头圆弧而后几乎直线向下、直至腹下微微内收到底一气呵成。亦即,为整器最宽处。此,与 「1957年西安隋代李静训墓出土琉璃梅瓶」 等等唐宋很多每瓶特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4 。微微弧形腹壁,上部较为垂直至下腹,而下腹较为斜直内收到底。此,更具唐宋特征。
5、 平足,微有内凹。并且,有娴熟练达、大刀阔斧、粗犷豪放、并未向心居中而有所偏移的修胎弦纹和跳刀痕。此,与后世效仿者刻意做作之能事截然不同,充分彰显了原始工匠出于自然条件状态下施工的超然意识的一种表现。
6、 通观形制,除与隋唐五代明显具有承袭关系之外、与北宋耀州窑的风格也是有着更多的一致性,两者之间是谁影响了谁、有待再考。
1957年西安隋代李静训墓出土琉璃梅瓶
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北宋耀州窑刻花缠枝牡丹纹吐噜瓶
四、釉
内外施有 纯粹乳浊釉 ,微观釉中可见有少许难以察觉的无色、纤细、深入的开片纹,侧视釉面橘皮起伏、棕眼密布:
1、 釉色,一种深灰泛滥的色调、是传统认知之中除以「天蓝釉」之外最为典型的天青釉色。
2、 釉质,浓稠、凝重,以30倍放大镜下观察、有三部分组成:
A、胎体向上均匀散布有絮状物,颜色较淡、呈浅灰色。
B、釉中由下至上充满由小到大的气泡,相互拥挤密密麻麻、参差错落、最大气泡浮于表面,乃至于形成缩釉孔洞、或是凹坑。没有汝窑的 「寥若晨星」、 也无孙瀛洲先生【元明清瓷器鉴定】: 「如官、哥釉泡之密似攒珠…」 的现象,而是自成一体 「纯粹乳浊」。
C、在絮状物之间隙有较为纯净的釉质,颜色较深、呈墨绿色,因有生成密集或大或小的气泡遮掩暴露者甚少。直观,似如牛毛、又像雨丝。故而,形成一种 「纯粹乳浊釉」、 一种 「最为典型的天青釉色」, 形成一种如同千年古玉一般 含蓄素雅 的观感和手感、以及 特别柔润光泽。
3、 釉层,较厚、较均,只有口沿下边、外墙底部施釉边缘局部、釉薄致使微微色淡。不见脱口露胎、流釉泪痕、等等釉质流动现象,也无丝毫的窑变现象。
另:
*、内底,釉下有坠落的修胎泥屑堆积和明显的窑裂窑隙。
*、内壁,釉下有胎体分段衔接时留下的下凹弦纹痕迹。
*、外底,一处粘有少许稀薄浅淡的釉斑,局部显现有或重或轻的自然窑红。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北宋钧窑天青釉梅瓶细部特征特写照一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北宋钧窑天青釉梅瓶细部特征特写照二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北宋钧窑天青釉梅瓶细部特征特写照三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北宋钧窑天青釉梅瓶细部特征特写照四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北宋钧窑天青釉梅瓶细部特征特写照五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北宋钧窑天青釉梅瓶细部特征特写照六
五、工艺
如此, 娴熟练达、大刀阔斧、粗犷豪放,充分彰显了原始工匠出于自然条件状态下施工的超然意识的一种表现,今之可见实属难得。
如然, 应该是为 「遂命汝州造青窑器」 之前 「唯供御拣退」 之 「北宋钧窑」 的一个 典范。
六、稀世奇珍
北宋钧窑,至今仍然是谜。所以,能够有此标本可鉴、自然会对其认知大有裨益。故而,稀世奇珍。
重温观感: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北宋钧窑天青釉梅瓶
最大高14.60cm
此物,来自北京市民间。其,诸多因素表明应该是北宋钧窑的遗物,可为研究此领域文化发展史-特别是 「纯粹乳浊釉」、「娴熟练达、大刀阔斧、粗犷豪放」、「超然意识的一种表现」、等等 的特殊意义-提供一个尚属仅见、稀世奇珍的资料。
至此,谢过有可能引用了前辈的著作知识而又无法知其姓名的人们!
同时,谢谢大家给予的各种支持、帮助和鼓励!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 创始人 张涛
2024年06月27日完稿
2024年07月18日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