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奇石文化‖古代石与古代人(文石篇二)

2024-10-06收藏

古代文石概念,最早出于战国后期【山海经】里,提到出产文石的名山有8~9处之多,当时文石是指有美丽纹理的石块。采石在【山海经西山经】称:「采石指彩色者」。

而美石概念首见于【山海经】之【东山经】云:「独山之下多美石」。唐郑惟忠【古石赋】称:「博望侯周游天下,得美石而献汉武帝」。苏轼在【怪石供】中称:「今齐安后上往往得美石,与玉无辨」。

当代文石概念,指整个中华民族历史中文人墨客赋予石文化的进化过程,这个被文人群体以独特的文化情感侵入进化过程称之为文石。

文石文化的形成过程,是整个当代天然奇石文化的灵魂和基石,正是在一代代文人墨客赋能中,中国奇石文化走向当代非遗赏石艺术之路。

赏石之风经过隋朝的盛行,在唐朝更是得到广泛的传播,唐朝的文化兴文人盛,给奇石文化又注入了一大批文豪。

唐初四杰王勃的【无题·石图分帝宇】

石图分帝宇,银牒洞灵宫。

回丹萦岫室,复翠上岩栊。

雾浓金灶静,云暗玉坛空。

野花常捧露,山叶自吟风。

林泉明月在,诗酒故人同。

待余逢石髓,从尔命飞鸿。

这是首个用石意载体来写诗意,就像我们当代的赏石观「质形色纹韵」,他借助石韵来表述诗韵,我们无法知道他诗里描述的石头图案,是否真的像皇宫里所意想的情景一样,还是他以情感为背景的意象输出。

唐朝盛世文豪代代迭出,唐初四杰、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等上演中国文学史的辉煌时期。

奇石文化正是有这些文豪的喜爱与赋能,让奇石文化具有传统文化的代表属性与传承价值。

【素园石谱】中有记载,「诗圣」 杜甫是当时民间最有影响力的奇石收藏家:「今偶入蜀,忆杜子美诗云:‘蜀道多早花,江间饶奇石’,遂命童子向江上觅之,得石子十余,皆奇怪精巧。」

那个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圣杜甫,整日为衣食发愁,即便如此,却也从未忘记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对奇石的研究和收藏,或许是他窘迫的日子里,少有的慰藉。

而到了唐代晚期,有三位名人可谓把玩石和收藏石上升到了高度。一是唐晚牛僧孺,二是同期李德裕,三是同期白居易,前两者为当朝宰相。

牛僧孺为唐晚期宰相,他对太湖石情有独钟。牛僧孺:治家无珍产,奉身无长物。而石此物独不廉让。牛僧孺曾颂一奇状绝伦太湖石峰曰:似逢三益友,如对十年兄。

李德裕也为唐晚期宰相,他与牛僧孺恰巧相反,除好太湖石外,对泰山石、巫山石等多类石种都热衷。他在【题罗浮石】一诗中写道:名山何必去,此地有群峰。每获一奇石,李德裕都予以品题,并在石表镌刻「有道」二字。

白居易与同期的牛、李二人不同,他只赏石从不藏石,【咏双石】诗曰: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他是为避免陷入牛李党争,明哲保身而已。

白居易在【太湖石】【太湖石记】中,详细的描述了太湖石的成因和形状特点,这是中国赏石文化史上第一篇全面阐述太湖石收藏、鉴赏的方法和理论的散文,也是中国赏石文化史中一篇重要的文献。

点击头像关注我,分享更多奇石精彩内容。

上一篇:【奇石文化‖古代石与古代人(文石篇) - 今日头条】https://m.toutiao.com/is/iBSok6og/

下一篇:【奇石文化‖古代石与古代人(园景石篇) - 今日头条】https://m.toutiao.com/is/iBSaNDQ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