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灵性的象征——虢国墓地出土玉器中的「龙」

2024-02-21收藏

西周 「C」形龙形佩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龙,灵性的象征。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异动物,传说龙能行云布雨、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兴云吐雾,是一种代表神圣、吉祥的神兽,寓意尊贵、兴隆和希望。

「龙」从何而来?

关于「龙」的起源众说纷纭,一说源于蛇,一说源于猪,还有说源于下雨时天上的闪电。

【史记·外戚世家】褚少孙引:「传曰:蛇化为龙,不变其文。」意思是说蛇变化为龙,连其身上原来用鳞片组成的花纹都没有改变。

东汉学者王符言「世俗画龙之状马首蛇尾。又有三停九似之说:谓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皆相停也;九似者,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头上有物如博山,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

近代学者闻一多在【伏羲考】中提出,龙的主体原型是蛇,因蛇图腾团族兼并了其他许多团族,才出现了蛇的身子、兽的四足、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组成为一种虚拟的动物。

从学者们的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图腾说」占据重要地位,龙的起源被赋予神秘的色彩,更多地具有神话和想象的成分,成为先民寄托特殊情感甚至信仰的一种虚幻的存在物。

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考古出土的「龙形堆塑」,被考古学界认为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这条石龙长近20米,宽近2米,昂首张口,弯腰弓背,尾部若隐若现。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时期,先民认为与天地宗祖鬼神沟通的礼器最好都是用玉琢制,故玉雕种类丰富、造型独特、题材多样,其中动物性玉器占据重要地位。玉与龙的初现,是辽河流域文明起步的重要标志。

红山文化 玉猪龙

以龙为饰的红山玉龙主要有两种,一是玉勾龙,器身有孔,器型较大;一是玉猪龙,器身有单孔(偶有双孔),器形较小。同时期的南方玉龙则一般无孔。但这一时期的玉龙皆无爪。红山先民们用雕刻出的各种「C」形玉龙、玉猪龙等作为礼器,拜祭天地山川。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观念的改变,龙山文化时期南北各地不同的龙形象开始趋同化,统一表现为鳄与蛇的融合体,至二里头文化时期,在此前以鳄和蛇为主体的基础上,融合了虎、鱼等更为丰富的动物特征,龙的形象日趋成熟。

经过漫长的岁月积淀,龙被世人熟知和接受,龙源于图腾,又超越图腾,是文化的创造,其艺术形象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元素,也在诸多的文物中得以体现。

商周时期的龙

商周时期的龙分两种:有爪龙和无爪龙。有爪龙多为卧龙或爬龙,无爪龙多为卷尾龙,作螺旋形。

商朝推崇「神学」思想,商人敬鬼神、好卜卦、喜祭祀,认为「龙」是人神沟通的媒介,对「龙」的信仰更为热忱。无论是从数量、质量、纹饰还是工艺技术较史前玉龙都有很大提高。

如造型风格由简单趋向繁复,由质朴变为华美,由史前具有原始宗教色彩的龙逐渐演变为一种符合奴隶社会礼制造型的龙。纹饰多为象形纹饰,在继承蛇、鳄鱼等原始龙纹的基础之上,又具有了鸟、象、鹿、马等动物的特点,出现了龙角,角似柱形或蘑菇头形;龙有一足,龙身似蛇而短,尾部呈勾卷状;眼睛多作「臣」字眼,斜方格眼,多为张嘴凶猛的状态;形象上更为怪异神秘、绚烂瑰丽。基本造型主要分为玦形、环形、扁平形和圆雕龙。

商 衔尾龙形玉佩

商代衔尾龙形玉佩,青玉。深冰青色,龙盘身成近圆形,上唇外卷,下唇下勾,龙口衔接龙尾,「臣」字目,身饰单排重环纹。头顶部有一斜穿孔用来系绳。玉佩呈现出安详宁静的艺术美感。

商 鱼尾龙形玉佩

商代鱼尾龙形玉佩,青玉。浅冰青色,器身呈弧形,龙首,「臣」字目,口微张,鱼形尾。正背两面饰纹样相同的勾连云纹,背部饰菱形回字纹。头部有一小穿。仿佛做跳跃状,呈现出跃出水面的动态感。

商 环状龙形玉佩

商代环状龙形玉佩,青玉。冰青色。圆雕。龙盘身成圆环状,双叶状立耳,方形目微凸,吻部前伸,口微张。身中部有一道浅凹槽。该器物龙首似猪龙,明显是继承红山玉猪龙的特点。

周人受商「神学」亡国影响,对龙的崇拜由权力地位的推崇逐渐转为和谐祥瑞美好寓意的象征,盛行「以德配天」思想,更加强调人的力量,赋予「龙」人格化,使其充满人文色彩。这一时期龙的造型主要分为薄片状和厚板状龙两种,圆雕龙逐渐消失。形制包括玦形龙、复合型龙和龙纹玉器三种。

较之商代,周代龙的形象复杂多变,更具亲和力。周代玉工技艺提高,采用直锋细线和斜刀手法将阴线与阳线相互配合使用,使得这一时期的玉龙纹饰更加形象生动,线条更加流畅。具体表现为龙身渐趋细长型,身上纹饰多为重环纹、云雷纹等复杂多变且线条由直线转为弯形或弧形,如「臣」字眼眼角线呈勾卷状,似椭圆形眼;龙的角出现云纹式的耳形角。图案章法有序,起装饰作用。

西周 盘龙形佩

西周盘龙形佩,青玉。浅冰青色。素面。头上有蕉叶形角,张口,鼻上卷,近菱形眼。龙首似猪龙,眼部和背部各有一小圆穿。

西周 衔尾龙形佩

西周衔尾龙形佩,青玉。浅豆青色。龙盘身成近圆形,「臣」字形目,眼角带勾,身饰三排鳞纹。背部有一小斜穿,龙爪处卷曲成一圆穿。

西周 衔尾龙形佩

西周衔尾龙形佩,青玉。深冰青色。龙盘身成近圆形,「臣」字形目,眼角带勾,龙角贴背,上唇外卷,下唇下勾,尖尾衔于龙口内。身饰单排重环纹,正背面纹样相同。头顶部有一小斜穿,龙爪处卷曲成一圆穿。

以上两件衔尾龙形佩龙首被极大地夸张,占整个器身的三分之一,嘴大张且都以勾撤的手法满饰环纹,用以衬托玉龙的华美,水乳交融地表现了器型与纹饰的流畅感,极具艺术价值。

西周 人龙合体佩

西周人龙合体佩,青玉。浅冰青色。见首不见身,龙呈弯曲弧形,鼻长,角上卷,龙目呈「臣」字,正面刻出下颌饰一抽象人面纹,器身刻有细致密集的阴刻线发丝。下颌部有一圆孔。完美体现了周人的「人本」思想,即把眼光从天上转到地下,从神界转向人界。

西周 「C」形龙形佩

西周「C」形龙形佩,青玉。冰青色。龙身卷曲成「C」形状,「臣」字目,口微张,三角形尖尾,身上有爪,身饰重环纹。嘴部有一圆穿。

上溯华夏先民的图腾,下至封建社会里帝王的象征,龙,带着美好的寓意和奇幻的想象,翱翔在华夏大地。

对龙的幻想,是延续着的传统,对龙的形象的再塑造,是活着的美学。

龙文化所体现出的兼容并蓄和开放精神,成为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标题【从虢国墓地出土玉器中的「龙」说起 】

作者及其工作单位:张静,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

本文刊载于【文物天地】202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