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古人遗留下来的物件和遗迹等,其中有很多器物锈迹斑斑,或者会有瑕疵,那是见证了历史的痕迹。
还有一部分文物外表很是崭新,或许是保存的较好,也或许是工艺的原由,让它们看起来很新,并且样式精美。
在以前科技并不发达的年代,没有先进的工具,想要做出这些精美的器物,就需要耗费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要有足够的耐心。
有人说古人的审美永不过时,就像有些器物在做工细致的情况下还保持着外观的美感,而这种美感直到现在也被人认可着。
下面这十件文物,充分体现出古人的审美观和工艺水平:
10:镶玉花红蓝宝石双珠纹金发簪
镶玉花红蓝宝石双珠纹金发簪
第一眼看到这件发簪的时候就被它的外观吸引到了,显现着优雅而高贵的气息,真的很美。
这是一件明代的嵌玉花红蓝宝石双珠纹金发簪,簪身嵌有玉石、红蓝宝石,花瓣生动鲜活,金子精工细琢,宝石晶莹剔透,尽显东方美学。
镶玉花红蓝宝石双珠纹金发簪
发簪顶端用垒丝工艺做出花托,上面叠放三层玉花片,花心处镶嵌一颗红宝石,宝石底托用黄金錾刻出小花瓣以做装饰。玉花下接垒丝蝴蝶形造型,中间镶嵌一颗蓝宝石,蝴蝶翅膀上端各有一只垒丝小圆球,随行走可微微摇动,再下端连缀一朵圆形花饰,花心为红宝石,花心周围装饰八片垒丝叶片。
镶玉花红蓝宝石双珠纹金发簪制作精美,体现了明代首饰的风格和特点,是中国古代首饰中的珍品之一。
9:清代白玉花式高足杯
清代白玉花式高足杯
这件清代白玉花式高足杯是辽宁省博物馆的一件藏品,为痕都斯坦玉器,也就是伊斯兰玉器。这类玉器是清代皇家御用的宫廷玉器,存世量极为稀少。
该高足杯由上小下大两个截然不同的部分组成,上部为花口,口沿呈五瓣花形,腹部较瘦,下部为高足。杯身与高足之间由一个镂空的如意形云头连接,杯身中部装饰有凸起的弦纹。杯整体采用了白玉制作,质地细润,抛光精美,是清代玉器中的精品之作。
它反映了清代玉器制作的高超水平和独特风格。
8:明 孝靖皇后十二龙九凤冠
明 孝靖皇后十二龙九凤冠
明孝靖皇后十二龙九凤冠是中国目前仅存的四顶明代凤冠之一,百余粒共嵌天然宝石,珍珠3500余颗,珠环翠绕,尽显明代宫廷造作的顶级工艺。
它出土于1957年北京明定陵。这顶凤冠高35.5厘米,径20厘米,重2.95千克,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顶凤冠上饰有十二条金龙和九只金凤,龙或昂首,或直立,姿态各异,下部则是呈飞翔姿态的翠凤。整个冠上共镶嵌宝石121块,珍珠3588颗,采用了花丝、点翠、镶嵌、穿系等工艺,造型庄重,制作精美。
明 孝靖皇后十二龙九凤冠
凤冠的主人孝靖皇后王氏,原是慈宁宫宫女,后因被万历皇帝临幸生下皇长子朱常洛,被封为恭妃。其孙朱由校即位后,追封她为皇太后。
它不仅展示了明朝时期高超的工艺水平,也为研究中国古代宫廷服饰和礼仪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7:李莲英的欧泊戒
李莲英的欧泊戒
李莲英是慈禧时期的太监,他拥有一枚欧泊镶钻戒指,这枚戒指出土于李莲英的墓中,现存于首都博物馆。
这枚戒指上镶嵌的欧泊石比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王冠上戴的还要大,有专家曾为其估价,其价值约为1.2亿美元左右。
在欧洲,欧泊石的意思是「集宝石之美于一身」,这种备受众人追捧的美丽宝石在当时亦是女王们的专宠。正因如此,这枚戒指被献给了慈禧,却被李莲英带进了自己的墓中。
它展示了清朝时期珠宝制作的高超技艺和审美水平。
6: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
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
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粉嫩粉嫩的,还以为它是现代化工艺品,没想到它竟是一件清乾隆时期的珍贵文物。
这件耳盖炉以芙蓉石为原料,制作而成,其特点是通体粉红色,布满长短不一、大小相同的天然纹理,造型古拙敦厚,雕琢精细,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院。
在设计上,它的腹部雕饰对称,装饰有两组蟠螭和铺首衔环耳,而盖顶则雕饰有四条小蟠螭,使整个盖炉的造型在粉红色的梦幻效果下,多了几分大气威严的庄重感,又不失龙腾虎跃的气派与灵动。
芙蓉石蟠螭耳盖炉高为17厘米,口径为14.9厘米。
它展示了清朝时期玉器制作的高超技艺和审美水平,反映了当时皇室的奢华生活和文化品味。
5: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
它作为一件武器,细致的做工和独一无二的造型惹人喜欢,给人一种极致的视觉享受。
这把剑出土时没有生锈,剑刃锋利无比,专家曾做实验,将剑放在一沓厚纸上,剑刃划破了足足23页纸张,也被誉为「天下第一剑」。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是2013年颁布的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之一。
这把剑高 55.6 厘米,宽 4.6 厘米,柄长 8.4 厘米,重 875 克。剑身两面有深色菱形暗纹,正面镶蓝色琉璃,背面镶绿松石花纹。剑首为圆箍形,内有 11 道同心圆圈。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从刃锋利,前锋曲弧内凹。
越王勾践剑
剑身采用了复合金属工艺和硫化处理,使其具有较高的硬度和韧性。剑首的同心圆和剑身的菱形暗纹也显示了当时高超的铸造技术。
越王勾践剑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珍品,它不仅是越王勾践的象征,也是越国文化的重要代表。
4:万历皇帝玉碗
万历皇帝玉碗
这件玉碗出土于北京昌平区的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
玉碗由白玉制成,细腻莹润,洁白无瑕,壁薄如纸,圆形,敞口,圈足,内外光素,造型与常碗相同。
碗盖为金制,直口卷沿,与玉碗扣合无缝,盖顶饰一盛开莲花钮,花芯镶红宝石,盖身錾刻三排蛟龙纹并镂雕波涛纹及水草纹。
金托盘为金制,圆形,撇口,盘中央突起一圆形碗座,并饰以如意云纹,盘底也錾以龙纹,边沿满饰祥云纹。
万历皇帝玉碗
玉碗材质名贵,造型别致,玉作工艺、金属工艺均可称巧夺天工。金盖及托盘纹饰满密,玉碗光素无纹,两相配合,金白相间,虚实相生,相得益彰,宫廷气息浓郁。
它的出土对于了解明代的历史文化、艺术审美和工艺技术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鸳鸯莲瓣纹金碗
鸳鸯莲瓣纹金碗
鸳鸯莲瓣纹金碗是唐代的一件金器,于1970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唐窖藏,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誉为「大唐第一金碗」。
这件金碗共出土两件,为纯金质,两只碗的大小、造型以及纹饰基本相同。
外壁碗腹上刻有上下两层莲花瓣纹饰,上一层每片莲花瓣中分别以狐、兔、獐、鹿、鹦鹉、鸳鸯等动物作为纹饰,周围则以形态各异的花草为底。
鸳鸯莲瓣纹金碗
下一层每片莲花瓣中都刻有统一的忍冬纹,空白处装饰着密密麻麻的鱼子纹。
金碗在唐代金银器中出土很少,多是皇帝所使用,有时在皇亲贵戚举行的一些重大活动中也有使用,一般用来作饮酒之器。
2: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
四羊方尊造型高大精美,是中国青铜文明的代表性器物,被誉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1938 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每边边长52.4厘米,器高58.3厘米,重量近34.5千克。
四羊方尊图
方尊肩部四角各有一个卷角羊头,「四羊方尊」由此得名。
肩上四条高浮雕龙互相盘缠,其双角龙首探出器身。羊头与羊颈外伸,羊身为方尊腹部,圈足上浮雕八只羊腿。
四羊方尊的材质中合金成分中锡、铅含量较高,采用两次分铸技术,整体用块范法浇筑。
其出土后经过多次转卖,后在战乱中被炸成碎片,新中国成立后,才由文物专家将其修复。
2013年,四羊方尊被中国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名单。
1:辽代木雕水月观音像
水月观音像
此像高达两米四一,菩萨鹅蛋型的脸庞,丰瘦得体,目光犀利,表情冷傲,坐姿闲适,神情自在。
这尊观音像于20世纪30年代由中国古董商卢芹斋和美国人兰登·华尔纳发现于中国山西省,当时初步鉴定为辽代文物,其上彩绘则为明中期重新绘制。
辽代木雕水月观音像是一尊中国古代木制彩绘观音造像,现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的纳尔逊·艾金斯艺术博物馆。
这尊辽代水月观音坐像因其巨大的体量、优美的造型、孤傲的气质,被业界称赞为「现存的中国最壮观的雕像」「宗教和美学的胜利」,其流失海外的原因是在1934年被古董商卢芹斋出售于美国。
其实在中国来说,上面这几件文物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很多外观精美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