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三千里汉江】璀璨江汉——武汉博物馆馆藏玉器精品全图(二)

2024-05-16收藏

请加关注下期继续

玉兰客

绵阳市博物馆

绵阳市博物馆承办的武汉博物馆馆藏玉器精品绵阳展览,由礼仪用玉、陈设玉器、玉佩饰三部分组成,这里是第二部分所有的展品照片。有青玉、白玉、黄玉、碧玉,不只是华夏的,也有国外的;器形大小各具,有动物造型、人物肖像、生活用品等;匠心雕刻,精巧绝伦,尽彰美玉之璀璨,不愧「精品」二字。为全面展示玉器样貌,同一件雕琢尽量多角度拍照,是想把真切的现场感受传递给读者。

展厅的玻璃橱窗灯光柔和,展台琼瑛荟萃,曳人心旌。平生但读美玉的文字,玉器的形状却只能抽象地揣摩。现在,可以十分方便地数临展览,亲眼欣赏这些精美的真质琢玉,对玉和玉器产生清晰的认知,更觉得央央华夏物华天宝,人杰而艺美。如果不是隔着厚厚的玻璃,真想摸摸这些玉器,实实在在地感触古老的中华文明,来一回艺术体验的穿越之旅。

古代陈设玉器展览
文/玉兰客
精雕巧琢展厨台,中外椒瑛此聚来。
碧白青黄同璀璨,匠心方寸识群才。
——甲辰梅月初四

第二部分

巧夺天工——陈设玉器

陈设玉器是指用于摆设观赏的玉器。初见于战国、秦汉,宋辽金元时期开始盛行,明清达到鼎盛。一般分为陈设用品、仿古礼器等类型,另有碗、壶、瓶等生活器具,以及笔掭、笔洗等文房用品,已不具备实用功能,亦作摆设观赏之用,故也属陈设玉器一类。陈设玉器型体较大,工艺多为圆雕、浮雕和镂雕。题材广泛,涉及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山水仙境、吉祥图案等,追求着一种绘画意境和笔墨情趣。

展台之十

黄玉独角兽·明代

展台之十一

黄玉凤纹摆件·清代

黄玉卧狗·清代

黄玉卧兽摆件·宋代

玉卧马·明代

展览橱窗之一

青玉「福寿双全」摆件

明(公元1368-1644年)长18cm 高8.5cm 宽12cm

青玉,玉质温润,局部留皮。采用透雕和浮雕等技法雕琢成两个寿桃,果实饱满丰硕,枝叶舒展,上爬蝙蝠两只,寓意「福寿双全」。此器构思巧妙,用料精巧,工艺繁复,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青玉「五子登科」摆件

清(公元1644-1911年)高8cm 最宽处7.5cm

青白玉。弥勒佛手持佛珠呈坐姿,笑容灿烂,喜气吉祥。五个童子形态各异,攀爬于佛身两侧,表情生动,器型规整,线条流畅,人物栩栩如生,极具动感,题材选用中国传统图案「五子登科」。

展台之十二

青玉「五子登科摆件」·清代

青白玉「刘海戏蟾」摆件·清代

展台之十三

青玉鸳鸯摆件·清代

白玉「喜鹊衔梅」摆件

糖白玉「龟鹤延年」·清代

俏色蜻蜓菱角玉摆件·清代

展厅一角

展台之十四

玉摆件

玉摆件大体出现于宋而盛于明清,

造型有瓶、炉、壶、如意、花瓶、山子、花卉、人物、瑞兽、山水、笔筒、茶具、佛像等。明代的玉摆件多以文人摆件玩物为主,如秋山图、玉山子、人物雕像、小动物等。所用玉料多为和阗白玉、青白玉、黄玉、碧玉和墨玉等。清代出现了大型的玉摆件,其做工也更为复杂精细,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美术

成就,集阴线、阳线、平凸、隐起、镂

空、俏色等多种传统做工及历代的艺术风格之大成,又吸收了外来艺术影响并加以揉合变通,创造与发展了工艺性、装饰性极强的玉器。

清 白玉童子骑象

清白玉「福禄寿」摆件

玉山子

山子即雕刻山林景观,其取景、

布局,到层次排列都表现和渗透着绘画的章法。金元时代的作品,以山林、雄鹿、柞树、人物为题材,有秋山玉之称。明代多以山石树木为主要内容。清代玉山雕琢受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晕、王原祁)画风影响很大,多以山水人物及历史故事为题材。山石布局讲究均衡稳重,层林叠起,意境清淡,因而在雕造时力求古朴庄重,用刀平稳,转折圆润。

清 青玉巧做高士图山子

白玉童子骑象摆件·清代

白玉寿星立像·清代

青玉巧做高士图山子·清代

展台十五—— 白玉「白马负经」摆件·明代

展台十五—— 白玉侍女童子摆件·清代

展台十五—— 黄玉转经筒·清代

展台十五—— 青白玉和合二仙牌·清代

展台十五—— 白玉龙纹插牌·明代

白玉「达摩渡江」插牌

清(公元1644-1911年)长6.5cm 宽5.5cm

白玉,圆形,插牌正面江水翻卷,达摩身披袈裟,双手持钵,脚踏一片苇叶立于江面,抬头仰望,空中神鸟口衔一串佛珠向他飞来。达摩是中国佛教史上带有神奇色彩的人物,他以【楞伽经】为依据,提出了新的修行方法,后经几代的传承和发展,到唐代形成佛教中的重要派别——禅宗。此器纹饰运用浅浮雕手法,构思巧妙,品相完好,制作精良。

青白玉和合二仙插牌

明(公元1368-1644年)长8.5cm 宽6.8cm

青白玉,镂雕和合二仙,一人持莲一人捧盒,喜笑颜开,寓意和谐吉祥、平安富贵。刻画细腻丰富,刀法老练。

白玉透雕龙纹包金插屏

明(公元1368-1644年)长13cm 宽8.5cm

白玉,长方片状,双层透雕龙纹,龙张牙舞爪,气势非凡。反面在一木板上用珊瑚、螺钿嵌绘成花卉纹。插屏四周用鎏金铜饰包边。明代插屏用料多为白玉、青玉和碧玉,双面工少见。此屏构图舒朗饱满,富有生气,为玉插屏中的精品。

展台十五—— 白玉达摩渡江插牌·清代

展台十五—— 黄玉螭龙纹插瓶·清代

展台十五之—— 碧玉松竹凤纹插瓶·清代

山子上的「象耕鸟耘」故事

相传尧当政之时,历山土质肥沃,人们竞相来此垦荒,众人时常争斗,舜将土地平分于众人,自己在荒地上垦田,大家为之感动,于是不再争斗而互相礼让。此事感动了上苍,遣条山象群下山相助舜建筑房屋和拉犁开荒。等到庄稼苗儿出土后,野草混生,小鸟群集将杂草啄净。尧正在选择接班人,听说此事后便带着随从来考察舜。玉山子左侧山石之上的两人即尧与随从,下面低首者就是舜。

白玉人物故事方壶

明(公元1368-1644年)高15cm

白玉,长方形壶身,方形绿松石狮钮盖为后配。口沿雕一周「山」字纹,壶身腹部双面为人
物故事纹。一面为月光之夜两高士在松林下谈道,画面左下角题「千顷云林镜,三溪事映川」。另一面松石掩映之下,一高士乘一叶扁舟在江水之上吹笛。左上角题「渔笛扁舟小,松风两岸香」。整体造型规整,壶身线条流畅,壶身文字与景相应合。

明 白玉人物故事方壶拓片

展台十五之—— 白玉人物故事方壶·明代

展台十五之—— 白玉莲瓣如意瓶·清代

展厅一角

痕都斯坦玉器

又称「西番玉」、「西番作」。因其制作风格是仿制痕都斯坦国的制玉技法而得名。清乾隆时期被引进中国并大量仿制,以实用、陈设器为主,常以动物和花形构成器形。其特点是花纹精细、胎薄如纸,多采用剔地浮雕花叶纹,镶嵌金银和五颜六色的珠宝。选料精细、器型别致、纹饰独特、工艺精湛。乾隆皇帝曾咏诗「细如发毛理,浑无斧凿痕」,来赞誉其工艺技法。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记载 「今琢玉之巧,以痕都斯坦为第一」。
痕都斯坦是指建立于1526—1858年的印度莫卧儿帝国统治下的一个藩国,位于今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东部一带。亦有「温都斯坦」、「痕奴斯坦」等译名。由于盛产玉石,玉雕业十分发达。

青玉菊花纹碗

清(公元1644-1911年)高6.2cm 口径12.4cm

碧玉,有黑色墨点,玉质通透晶莹。侈口,深腹,圈足。碗壁极薄,外壁雕菊瓣纹,每瓣菊花纹都磨起圆润的弧度突线,刀工线条有力。此碗造型古雅精巧,打磨平滑光亮,壁薄如纸,于清丽素雅中显出富贵之气,是典型的「痕都斯坦玉」的代表作。

展台之十六—— 白玉碗·清代

展台十七—— 碧玉碗·清代

展台十七—— 青玉痕都斯坦菊花纹碗·清代

展台之十八

展台十八—— 白玉碗·清代

展台十八—— 青玉筷·清代

展厅一角

展台十九—— 青玉菊瓣花纹盖碗·清代

展台十九—— 墨玉高足碗·清代

展台十九—— 青玉花纹碗·清代

展台之二十

青玉荷趣图笔掭

清(公元1644-1911年)长9cm、宽6.5cm、高1cm

青玉,荷叶形。叶内一只青蛙仰首与对面的小
田螺两两相对,荷叶边沿露出一支莲蓬,莲子粒粒
饱满。两只蝙蝠立于荷叶一侧,叶底面雕筋脉纹。
叶表面略卷起凹,凹面很浅,「笔掭」是下笔行文描画之前用以添墨吮毫之具,以避免一笔之间发生墨色浓淡不均的现象。

青玉兽面纹象耳方觚 (gū)

清(公元1644-1911年)通高19cm,最宽处8cm

青玉,方形。外壁浮雕仿铜纹饰,盖、口沿与圈足均阴刻回纹。颈上与下腹部刻蕉叶纹,雕刻仿古铜器兽面纹,纹饰古朴,线条华丽。触两肩雕刻象首为耳,下衔活环,寓意太平有象。器内挖膛规整,圈足处理严谨,为清仿古玉器之佳作。

青玉荷趣图笔掭·清代

青玉兽面纹象耳方觚·清代

展台二十一——

青白玉螭龙纹双耳扁瓶·清代

展台二十一—— 碧玉兽面纹双耳扁瓶

展台二十一—— 青白玉梅花纹洗·清代

展厅一角

青玉「福寿双全」摆件
明(公元1368-1644年)长18cm 高8.5cm 宽12cm

青玉,玉质温润,局部留皮。采用透雕和浮雕等技法雕琢成两个寿桃,果实饱满丰硕,枝叶舒展,上爬蝙蝠两只,寓意「福寿双全」。此器构思巧妙,用料精巧,工艺繁复,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青玉「五子登科」摆件
清(公元1644-1911年)高8cm 最宽处7.5cm

青白玉。弥勒佛手持佛珠呈坐姿,笑容灿烂,喜气吉祥。五个童子形态各异,攀爬于佛身两侧,表情生动,器型规整,线条流畅,人物栩栩如生,极具动感,题材选用中国传统图案「五子登科」。

展台二十二—— 墨玉童子双耳杯·清代

展台之二十三

白玉螭虎纹印盒·明代

碧玉螭龙纹印盒·清代

碧玉双鱼纹洗·清代

肖生玉

肖生玉又称「仿生器」,泛指一般动物造型的

玉雕,而非仅指十二生肖玉。

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肖生玉几乎是一个永恒的题材,大到陈设摆件,小到文玩佩饰,形式多样。表现手法主要为反映动物的特征、习性和形态的刻画,以及所赋予的吉祥寓意,由简到繁,自浅至深,生动传神。

明清玉雕图案多有谐音隐喻之意,如马背上踞一猴为「马上封侯」;两支绶带喻为「双寿」;羊表示「吉祥」;鱼表示「有余」;雀鹿喻为「爵禄」;蝠鹿表示「福禄」等。明代雕琢刀法刚劲有力,线条棱角分明,但磨工较差,在转角处或细部处理上较为粗糙。清代玉器制造则在乾隆时期达到全盛时期,动物玉雕题材则更为多样。

清青玉童子牧牛
黄玉象
清(公元1644-1911年)高8.5cm 最宽处11cm

黄玉,站姿,回首,身披搭背,四肢立于万顷碧波之上,造型生动,大气美观。以象为题材的作

品在清代比较常见,有「太平有象」、「万象更新」等吉祥寓意。黄玉为玉材中最名贵的品种之一,其色泽由淡黄至深黄不尽相同。清代黄玉作品玉质多属上乘。

展台二十四—— 黄玉象·清代

展台二十四——白玉麒麟摆件·清代

展台二十四—— 白玉松鼠金瓜摆件·清代

展台二十四——白玉猫蝶摆件·清代

展台二十五——

白玉饕餮纹螭龙杯·清代

展台二十五——

墨玉兽面纹双螭耳杯·清代

展台二十五—— 墨玉双螭耳杯·清代

#细说十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