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详解和田玉籽料、山料与山流水的收藏奥秘

2024-10-10收藏

资深玉友对和田籽料已有深刻的认识,但对于初入玉石领域的新手,籽料、山料与山流水之间的区别或许仍显模糊。以往我较少向玉友们深入讲解籽料的定义,近期,有玉友向我提出了这方面的疑问,因此,我决定再次详细阐述,力求让大家全面理解这些玉石的特点及其收藏价值所在。

按照新疆和田玉鉴定标准,籽料是和田玉矿经地质分化崩落后,在流水搬运过程中受到冲刷、撞击和侵蚀而形成的,具有较高磨圆度、表面光滑且带有一种或多种皮色的玉石,形态上类似鹅卵石。

籽料的形成过程可以简述为:山料因自然原因滚入河流,首先转变为既保留山料特征又带有独特皮壳的山流水;随着在河水中的长时间冲刷与侵蚀,山流水逐渐演变为形状更加圆润、皮壳更加厚实的籽料。因此,山料、山流水与籽料之间存在着明确的演变关系。

理论上,籽料的潜在产地相当广泛,包括新疆于田、四川沱江、俄罗斯贝加尔湖、非洲索马里等地,任何存在山料且邻近河流的地域都有可能孕育出籽料。然而,尽管这些籽料与正宗的和田籽料在形态上相似,但在玉质和皮色上却存在显著差异。非和田产地的籽料在河流冲刷下,表面会渗入其他矿物成分,形成独特的皮色,如俄罗斯籽料、辽宁岫岩的河磨玉等,这些原矿多位于河流上游或源头。

关于和田籽料的来源,有另一种观点认为其源于火山喷发。在亿万年前,卵状的原生矿留存在海底,后经地壳变迁和造山运动,籽料浮出水面。这种观点认为,和田籽料的原生矿并非山料,而是与山料成分相同的另一种原生矿体,因此有人说「和田籽料是大地的舍利」。这一观点在专业的收藏界内得到了广泛认可。

对于新疆和田玉而言,山料、山流水与籽料在外观和玉质上各有特点:山料料形块状,表面粗糙,棱角分明;山流水外形与山料相似,但棱角圆润,表面光滑,带有水波纹痕迹,玉质更为润滑细腻;籽料则形状宛如鹅卵石,表面光滑圆润,布满微小凹陷,玉质密度大、油性高,覆盖着单色或多色的皮层,极具特色。

过去古玩行业有一句话:「瓷看底,玉看皮」,其中「玉看皮」这一说法特指针对籽料而言的。在我看来,籽料与山料、山流水之间最显著的区别首先体现在皮色上,其次才是玉质的老熟度和油润度。

要注意的是,有些山料和山流水的老熟度和油润度能够媲美籽料的品质。在白度方面,俄料和青海料的玉肉往往表现得更为洁白;而在细腻度上,碧玉和青玉则以其独特的质感脱颖而出。然而,和田籽料的独特魅力主要源自其丰富的皮色。因此,我建议真正热爱和田籽料的玉友,在选择时,首要考虑的是是否带有独特的皮色,其次才是审视其老熟度和油润度。

有些人特别偏爱特色籽料,例如碧玉籽、青玉籽等。但在我看来,这些特色籽料与山料之间的差别其实并不那么显著。以碧玉籽为例,除非选购的是小型原石,其玉质往往与山料相近。值得注意的是,玉龙喀什河并不出产碧玉,而喀拉喀什河虽有少量碧玉产出,但通常体积庞大,需要切割成小块使用。因此,对喜爱碧玉的玩家,我建议不必过分关注其是否为籽料,更应重视的是玉质本身的优劣。

对于山流水料而言,如果其皮壳具有独特之处,能让人感受到岁月的痕迹,那么我认为这样的山流水料还是具有一定价值的。而普通的山流水料,与山料相比,区别并不显著。

从材质的基底来审视,我认为关键在于玉质的老熟度与细腻度能否赋予我们温润的触感,以及颜色是否能引起我们的愉悦感,这简而言之,就是「钟意」二字。若你特别偏爱籽料,那么皮色确实是一个值得仔细考量的因素,特别是洒金皮,它以其独特性而备受瞩目。但如果你对皮色没有特别的要求,那么籽料、山料以及山流水料之间的差异其实并不大。

至于和田玉的价格,我认为它更具个性化,并非某一特定种类就一定更昂贵。若以平均克价来衡量,我认为碧玉往往位于价格的高端。

当然,从根本上来说,玉质才是最核心的决定因素。无论是籽料、山料还是山流水料,这一原则都普遍适用。它们各自都有优劣之分,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细致分析,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对籽料的喜爱,并不意味着籽料在所有情况下都是最佳选择。我个人始终秉持「玉质为王」的理念。

从收藏的视角出发,玉石的产地和产状固然对其价值产生一定影响,但玉质这一本质要素之外,工艺美术价值无疑是更为重要的评判标准。和田玉,作为承载了数千年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珍品,其工艺美术价值尤为显著。当我们谈及收藏,不论是传统艺术品、当代艺术品,还是国际艺术品,我们真正珍视的是它们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历史价值及艺术创造力。

每一块玉石,无论它是籽料、山料还是山流水,都承载着独一无二的自然之美与深厚的人文底蕴。它们的价值,不在于外界的评判,而在于你内心深处的那份真挚喜爱。正是这份喜爱,赋予了玉石无尽的生命力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