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博物齐鲁|泰山带香味的「狮子」

2024-04-11收藏

沉香狮子

山东,传统认知中的「东方」,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历代名贤辈出,境内遗存了大量远古以来的文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沉香狮子的展出「首秀」,在由国家文物局、山东省人民政府指导,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礼运东方——山东古代文明精粹」特展上,它一次次「惊艳」慕名而来的观众。

泰山是中华文明的见证,是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凝聚,从秦朝开始直至清代,都有历代帝王亲自或遣官登泰山封禅或祭祀的记载。在历史积淀中,泰山逐渐成为政治山、宗教山、文化山、民俗山和精神山。

乾隆皇帝对泰山非常崇拜,一生曾多次登临泰山,成为中国古代帝王中祭祀泰山次数最多、同时也是作诗立碑最多的一位皇帝。乾隆皇帝每次到泰山祭祀,都要带去数量众多、制作精巧的祭器。据【泰山志】【岱庙】等书籍记载,朝廷共御赐泰山岱庙祭器30余次,包含锦袍、黄袍、香盒、烛台等器物,数量多达300余件。其中,温凉玉圭、沉香狮子、黄釉青花葫芦瓶被誉为「泰山三宝」,而其中,沉香狮子因其技法精巧、活灵活现等特点备受瞩目。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紫禁城造办处接到一项重要的任务:为明年皇帝南巡准备礼神的祭器,即用沉香料制作一对狮子。狮子是民间传统的吉祥物,原产于非洲、美洲等地。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将狮子引入中国,再加上狮子在佛教中具有驱邪护法的作用,因此狮子逐渐为众人熟知,并逐渐成为权威的象征。

这对沉香狮子是工匠利用沉香树根的天然造型,雕刻出狮子形神兼备的形象。为什么会选择沉香料呢?自古以来,沉香就被视为珍稀木材与名贵香料,其香味淡雅,沁人心脾,受到文人墨客的追捧。沉香是在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下,经过数十年甚至成百上千年的自然孕育,在机缘巧合下形成,天然的沉香数量稀少,极为珍贵,被誉为众香之首,是古时王公贵族专属之物。沉香文化在秦汉时期初具雏形,后随着佛教文化传入中国,沉香成为礼佛的重要物品,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以沉香为代表的香文化逐渐成为华夏文明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因素,这也是历代帝王多用沉香祭祀泰山的重要原因。

沉香不仅是一种名贵的香料和药材,而且是十分珍贵稀少的雕刻材料,有着「一两沉香一两金」的说法。因沉香的大小、结香度不同,每一块沉香的形态和硬度就有所差别,这就要求工匠必须了解每块沉香的质地,掌握其脉络走向与肌理纹路,结合其软硬、形态等特性,在充分保证沉香自然形态的基础上,将雕刻技艺运用得恰如其分。工匠们结合沉香料上一个个凹凸不平的天然疙瘩做成狮子的卷毛造型,同时用黏合剂将成块的木料进行了巧妙拼接。两只狮子通体乌黑,后腿蹲踞于地面上,尾巴高高翘起,双目圆睁,张嘴微齿,显得生动活泼。同时工匠根据天然树脂水润亮泽的特点,将其点缀成了狮子的眼睛,至此,两只机灵活泼、喜庆吉祥的沉香狮子诞生。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皇帝登岱举行祭祀大典,将这对珍贵的沉香狮子御赐岱庙,后与温凉玉圭、黄釉青花葫芦瓶一起成为泰山有名的镇山三宝,体现了古代帝王对祭祀泰山的重视。

泰山在古代山岳祭祀礼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符号象征,泰山背后蕴含的泰山文化更成为开放包容、多元融合发展的综合性文化,展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根基与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