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探之求真:古玉拙巧技艺倾注着琢磨匠心

2024-08-18收藏

当代优秀的玉雕大师,在探究古玉工艺的奥妙时认为:古时琢玉工具原始,工力艰辛,就在于治玉人是用心力去琢磨玉的。这非常有道理。

旧时琢玉有「三分手艺七分工具」之说,多少道出了琢玉的真谛,也释明了工具的重要。以前的玉工,要自己能够制作工具,若不会用薄铁皮「卷砂钻」「钉钩铊」,就没法去雕琢玉。在传统的玉行,能否学会自制工具,是一个学艺人能否入门的门槛。

古时人的心智就是工,很多时候要冥思苦想地制作达到功效的铊具,玉人与玉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相融,力道韧性有了,玉便能遂人意。恰是这样人与玉的相辅相成,才造就了古玉的韵味所在。以至于到如今,我们欣赏古玉,相当的程度还是欣赏那温存柔道、娴熟可人的琢磨之美。

古玉的老工与现代的新工,很大的区别在于琢磨工具的不同,新老工具的转速、效能不同,所留下的琢痕也不同。古时治人玉惜工惜时,在琢磨的时候,尽量求洗练,俭工不繁缛。故判断老工新工,从工具的琢磨痕迹入手,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古玉的纹饰刻画可以说是「一丝不苟」,汉时的「游丝毛雕」就是铁铊成就的经典。工具的制作固然大有学问,而更为关键的是工具的使用。流畅柔美的线条,能够看出当时的玉匠是多么用心、娴熟地掌握运用铊具,才能够「工到线出」,这样的线条,至今仍然发散着迷人的魅力。

古玉的琢痕柔韧柔美。细观之,无不在看似拙巧中透着神韵。由此我想到了,这不仅仅与治玉的工具和琢磨的方法有关,更是与治玉人的心力心态,甚至是性格有关。遐想之,一个崇尚玉的民族性格,是与文明历史相关的,是由悠久的治玉经历塑造的。

探究古玉,我揣摩着古代治玉工匠不温不火的心态,那种对玉由相识到相知的透彻解析,看似信手掂来,实则深思熟虑。琢磨玉也琢磨人,体现的是眼力、功夫、道行,透出来的是自信,是对玉的审视,也是对自己的审视。

如今琢玉,高速的先进的钻石工具无坚不摧。而殊不知,许多精到的「独门」传统技艺却在退化。更深一层说,人的心智也在退化。这正应了「先进的技术往往是无情地淘汰了流传千年的技艺」的说法。然而,古玉所承载的技艺魅力、独特韵味是淘汰不去的。

从严格意义上说,现代的玉雕工艺不能说是「超越了古人」,因为我们不可能「穿越时空」与古人站在同一台阶上。所以,同道来说只能是景仰,是比肩,不能说超越。

欣赏古玉,就是欣赏先贤治玉人的毅力、坚韧、以柔克刚。透过古玉的岁月沧桑,去探求追寻那渐行渐远的技艺秘笈。

2018年2月23日农历正月初八发文2024年8月7日立秋户部山旁寓中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