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扬州博物馆藏美玉遗珍

2024-06-29收藏

扬州博物馆(Yangzhou Museum),位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文昌西路,由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博物馆新馆组成(简称「扬州双博馆」)。

扬州双博馆占地总面积5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展区面积10000平方米,文物库房面积5000平方米,办公区3000平方米,公共服务区7000平方米。扬州双博馆定位为扬州地区最大的文物收藏中心、文博学术研究中心、市民文化休闲中心、青少年文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放后的扬州双博馆已经成为扬州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建筑,成为展示扬州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最重要的窗口之一。

古代雕刻艺术展厅

古代雕刻艺术展厅陈列面积526平方米,陈列文物135件。该展览展出文物以材质分为玉雕类、石雕类、砖雕类、漆雕类、骨、象牙雕刻类、竹雕类、瓷雕类、核雕类和木雕类等9个种类,分别诠释灿烂的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其中玉器展览选集如下:

春秋·夔龙纹玉璜 扬州博物馆

春秋

长8.9、宽2.6厘米

1981年邗江甘泉军庄汉墓出土。此璜为单面片雕,正面琢雕背向两龙,中间以勒槽分割,四周出脊,龙口微张,舌上卷作开口的穿孔。龙身饰浅浮雕卷云纹,纹样饱满。在卷云纹之间采用劲健的细阴线琢饰钩云纹、几何纹作附饰。底面未抛光。

西汉·玉璧 扬州博物馆

2007年扬州市西湖镇蚕桑砖瓦厂董汉墓出土

西汉·嵌玉鎏金铜带板 扬州市博物馆

东汉 ·「宜子孙」螭凤纹璧形玉佩 扬州博物馆

1984年扬州市邗江甘泉老虎墩汉墓出土

东汉·辟邪形玉壶 扬州博物馆

1984年邗江甘泉老虎墩东汉墓出土

唐·鎏金玛瑙、水晶银钗 扬州市博物馆

1995年扬州市建筑工地的唐代水井出土

清·白玉和合二仙圆牌 扬州博物馆

西汉·铜框玉卮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2007年扬州西湖镇董汉夫妇墓出土

西汉·玉剑璏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2015年宿扬高速扬州西湖镇胡场段出土

夔纹玉环·战国

直径12.2厘米、厚0.6厘米

1972年邗江西湖公社胡场大队前庄生产队出土。环青玉质,圆形,体扁平,两面均琢雕变体夔纹,夔纹互相交错。此环玉质温润,雕琢规矩,是扬州地区少见的玉器品种。

鸡心形玉佩·西汉

长7.3、宽1.7厘米

1977年邗江甘泉西汉「妾莫书」木椁墓出土。玉佩白玉质,玉质莹润,为新疆和阗玉。佩作长条形鸡心状,双面琢刻,一面凸起,一面内凹,一端雕琢螭虎,一端琢为凤,器身中部留一大圆孔,四角钻四小孔,以便穿系。此佩抛磨精细,造型独特,对研究汉代扬州玉器制作有一定价值。

嵌玉鎏金铜带板·西汉

长8.5厘米、宽3.8厘米

1977年邗江甘泉西汉「妾莫书」木椁墓出土。带板为长方形,铜质,背面光素无纹,正面边框为模铸的四条蟠龙,上边框两龙相望,左、右边框各饰一条昂首游动的蟠龙,龙及边框线皆鎏金。带板内空,镶嵌琢雕精细的龙凤纹黄玉片,图案较为抽象,龙、凤屈曲缠绕,充满灵动之感。此类铜带板,迄今在汉代墓葬中出土较少。

玉璧·西汉

外径28、好径7.2、厚0.8厘米

1991年邗江甘泉巴家墩西汉木椁墓出土。此璧的装饰纹样有内外两区。内区为蒲纹,由绹纹界定,在规整的蒲格上琢饰饱满的涡纹,涡纹上尚留有小块面的琢刻棱角未作细磨处理;外区则采用阴线刻的手法饰以四组双身龙纹,线条简练,走刀流畅,显示出西汉时期饰璧龙纹的典型特征。

蝉形玉琀·西汉

长5.7、宽2.9厘米

1988年出土于邗江县甘泉乡姚庄西汉木椁墓。琀呈蝉形,用新疆和阗玉雕琢成,洁白无暇,光质茔润,具有极强的透明感,蝉头部略呈弧形,眼目突出,嘴角分明,弧线形的蝉翼复盖着蝉身。蝉腹部刻有十二道弧形内凹的横纹,表现出蝉的有伸缩功能的腹节。蝉的琢磨工艺极其精良,线条洗练、流畅、挺拔。造型准确、逼真,反映了汉代琢玉技艺深厚的底蕴。

琀为古代的一种葬玉,通常作蝉形,含在死者口中。古人认为玉是山川之精华,置于人的口中,使人的精气不会外泄,尸身不会腐烂,希望死后能像蝉那样高洁、蜕变,以求来世再生。

串饰·西汉

1996年出土于扬州市郊区西湖胡场14号墓(女性)木棺中墓主人的胸部,共28件组为一套,为生前配饰之项链。由金、玉、玛瑙、琥珀、玳瑁等材料制作成珠、管、胜、坠、壶及辟邪、鸡、鸭等形状的小饰品连缀而成。每件小饰品皆有极细的穿孔。构思巧妙,制作十分精细,充分反映出汉代金玉雕刻的高超工艺水平。两件金壶本已极小,其上且饰连珠点饰并镶嵌宝石,工艺极为先进,具有古罗马金器风格;玛瑙辟邪虽极细小,但制作工整,形体准确;玳瑁鸡、鸭则利用天然质地纹路表现禽类毛羽,可谓巧夺天工。

琉璃剑饰·西汉

剑首径4.2、剑格高1.7、宽5.7

剑璏长6、宽1.9、剑珌高3、宽5.7厘米

1996年扬州市郊西湖胡场13号汉墓出土。器为玉具剑的成套饰品,皆以琉璃浇铸而成。剑首面中心饰柿蒂纹,边饰三圈点珠纹;剑格饰云雷纹;剑璏饰螭虎纹;剑珌素面。琉璃器剑饰作为特有的中国古代铅钡玻璃制品,替代成套组合玉剑饰使用,质量较高,光洁温润,成套组合,是不可多得的琉璃珍品。

辟邪形玉壶·东汉

通高7.7、壶高6.8、宽6、厚4.5厘米

1984年邗江甘泉老虎墩东汉墓出土。新疆和阗白玉质。造型以一辟邪作跪坐状。右手托灵芝仙草,中部镂空,头顶开圆口,上置环钮银盖。辟邪身刻细圆圈纹、羽毛纹,集圆雕、镂空、浮雕、阴线细刻手法于一体。是东汉玉器的杰作。

「宜子孙」出廓玉璧·东汉

高9、直径7、厚0.4厘米

1984年邗江甘泉老虎墩东汉墓出土。玉质晶莹温润,双面琢镂成器,为佩玉,璧廓外附琢一凤,凤腹下隐刻「宜」字,璧廓内琢双螭,体态矫健灵动,首尾相联处分镂「子」、「孙」二字,寓有祥龙瑞凤宜子孙之意。

螭龙纹玉环·东汉

外径10、内径4.7、厚0.4厘米

1984年邗江甘泉老虎墩东汉墓出土。新疆和阗玉质,色青灰,边缘有红黄和灰褐色晕斑各一处,系装饰佩玉。全器以一首尾相接的龙圈曲两周,小螭缠绕龙身。

双层透雕云龙纹玉带板·明代

长5.3—13.1、宽2—5.6、厚0.7—0.8厘米

1968年邗江县杨庙乡殷湖村出土。带板为青玉质,一套共十七块,有桃形、长方形、排方和铊尾。带板均双层镂空透雕。其中十五块带板主纹为飞舞云龙纹,在龙纹空隙处均间饰鸾鸟和云草纹。另外二小块带板饰鸾鸟纹。龙身瘦长形,其爪为球形,龙头上方均饰有如意云纹,这是明代嘉靖前后龙的特定形式和特有纹饰。

带板琢雕纹饰层次分明,玉质温润,是明代玉带板中的精品。在一块带板的背部粘有铜质带扣,颇为少见。

唐安人紫罗兰翡翠墓志·清代

长20、宽7.9、厚1.5厘米

1968年邗江县公道镇公道村柏树庄出土。墓志为山子的截断块,呈腰形片状。剖面颜色白中泛紫,周边玉皮为橘皮黄色。其质地温润,产于缅甸。两面楷书体字琢刻较深,正面二行铭文为「宫保阮公侧室唐安人之柩」,背面三行铭文为:「安人吴县人,以道光十二年二月四日卒于滇,得年四十有五,孙 恩光」。这是著名学者阮元侧室唐安人的墓志,为研究阮元家属及其墓地填补了地方史的空白,补充了阮元墓志、墓表记叙之不足。

龙纹玉觽(xī)·战国

上:长8.0、厚2.8—4厘米

下:长8.3、厚0.3厘米

1991年邗江甘泉巴家墩西汉木槨墓出土。上图玉觽:双面片雕,状若蛹形。其头部上下出脊,以斜刀减地的浅浮雕手法琢饰回首龙头,龙之须、眉及鬃毛修长。龙身以绹纹饰边,前端饰一组双勾阴刻三角形折线纹,余饰一组大小相随的龙首纹,局部作斜刀减地处理。下图玉觽:双面片雕。其头部上下出脊,以斜刀减地的浅浮雕手法琢饰回首龙头,龙之须、眉及鬃毛修长;龙身以绹纹饰边,前端饰一组双勾阴刻三角形折线纹,余饰两面不一,在孔小的一面饰一组大小相随的龙首纹,而在孔大的一面却仅饰一全身之龙,皆作局部斜刀减地处理。该器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其尾端平齐,在下角处钻有一孔,与前端中部的钻孔遥相呼应,似为其下挂饰其他附件设计的。

琉璃剑首

琉璃剑格

琉璃剑珌

汉墓中出土的一枚崧泽文化----马面龙玉环

崧泽文化双龙形玉环

径二点一、内径零点九、厚零点五厘米。

2001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西湖蚕桑砖瓦厂西汉墓出土。扬州市文物考古队藏。

扬州双博馆定位为扬州地区最大扬州博物馆的文物收藏中心、文博学术研究中心、市民文化休闲中心、青少年文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是保护、收藏、展示文物的事业单位,利用文物向人们传达历史的各类信息,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单位。扬州双博馆已经成为扬州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建筑,成为展示扬州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最重要的窗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