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中国的文化瑰宝,一亮相就惊艳世界

2024-03-06收藏

1915年,首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一款名为「地球墨」的徽墨,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

胡开文制地球墨 安徽博物院藏

在这场历史性的世界级盛会上,参赛国家多达31个,展品足有20多万件,这块徽墨为何脱颖而出,斩获博览会金奖,让世界为之赞叹?

大家可以细看一下,这块「地球墨」,它的直径其实仅有12.2厘米,厚1.5厘米,然而 在这局促的方寸之地上,匠人却雕出了整个世界。

胡开文制地球墨 局部细节

墨的正反两面,均为世界地图,一面东半球,一面西半球。

地图之上,不仅六大洲 (无南极洲) 五大洋、经纬线、水陆界清晰可见,就连世界各国的国界以及首都的中英文标注,都被刻在了墨块之上。

这也是胡开文徽墨首次走上世界舞台,并且出场即是「巅峰」。

有了解过文房四宝的朋友,一定对清代的四大制墨名家 「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 不会陌生,其中胡开文作为清代乾隆时的制墨名家,在徽墨界更是一枝独秀,并且于清乾隆三十年,创立了胡开文墨厂,用制作出的药墨,创作出来的水墨作品,无论是山水人物,还是书道,均百年不蛀不烂,被封为「奇墨」,后来他的墨店也分布在大江南北,声名远扬,延续至今。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网络、电脑、手机已经占据了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却被键盘的敲击声所替代。

但「快」,也意味着某些功能的丧失。我也见过太多的字画而毁于一「墨」,比如 批量生产的墨汁难以均匀晕开,当墨色都无法控制时,又如何能承载山水画的高远意境呢?

直到如今,提笔忘字也好像成为了一件见怪不怪的事了。很多时候我们对着一张白纸,脑子里的字呼之欲出,却怎么都写不出来。

今天,我们也是时候重新认识一下老祖宗流出下来的徽墨了~

且看且珍惜

,时长02:37

01:一缕墨香

氤氲千年

MOZAIHUIZHOU

徽墨的功能,一是行天地万物;二是从于心,一团墨色在白纸上氤氲散开,便成了最奇妙的中国颜色。你且看夏圭(gui)的【溪山清远图】,淡淡几抹山色;在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寥寥几笔水波,看似平平常常的一墨落纸,却是焦、浓、淡、枯、湿跃然而显,可似天上淡云,也可浓烈如野马,这就是墨的五色。

一锭墨,也浓缩着一个民族的文化、雕刻、装饰、人文、艺术、涵养在其中,当一个文人,手执羊毫,蘸墨运笔,云烟洛纸,一个民族的文化也会因之活色生香、源远流长。

尤其是在古代,人们书法作画的时候,对于墨的要求十分严格,主要是因为在书法和绘画中,笔法和墨法是相辅相成的,墨的存在也是文人们行走于世间的情感依赖和寄托,不同的墨甚至会直接影响作品的好坏与灵动性,所以也有了后来的「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的说法流传于世。

当墨在砚中缓缓晕开,笔尖在墨中稍稍一蘸,或一气呵成,或纠结反复,文人们的生命力也就在这浓墨中缱绻舒展,他们的作品也称为「墨迹」或「墨宝」

毫不夸张地说,许多经典的书法绘画能历经千年墨色不减,流传至今,徽墨的功劳不容小觑。

一方好墨,匠心传承

任凭时代更替岁月变迁

古老的技法,传统的手艺

一双双灵巧的手给墨注入了生命

于是,墨有了灵性,墨有了书香

让你的每一次研磨

只多加一点水

便呈现出不同韵味

每一次挥毫,只浓淡不同

便是别样风格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

【结缘适合你的徽墨】

02:徽墨之精妙

源于制作之精绝

MOZAIHUIZHOU

一锭徽墨的诞生,要经过千锤百炼,历时一冬一夏,民间也有着「一两徽墨一两金」之说。

徽墨主要分为油烟墨和松烟墨,油烟墨用桐油烧烟制成,呈暖调,黑而发亮。松烟墨用松枝烧烟制成,呈冷调,黑而不亮。

制作步骤大致分为取烟、熬胶、和料、形成墨饼、入模成型,还有晾晒、描金等。

一款墨能否传世,墨迹是否历久弥新,其中烟和胶才是基础。无论点烟,还是和胶,对温度、湿度等,要求都很高。

比如冬天天气冷,出油率低,影响品质,做不了,夏天温度太高也无法正常工作。尤其是点烟,油料的配比,以及取烟的时机,都要随着季节和温度的变化而调适。

等到了合适的季节,收烟的工作也是对匠人的一种考验。火大则烟粗,烟还会飘出碗外;火小则无烟,忙碌到最后徒劳无功。

即使是熟练的集烟工,平均每40分钟扫一次烟,一天扫10-12次,也不过收四两左右。

将烟灰收集后,也并非马上和料做墨,还要摆放两年,待其火性褪去,黑度完全挥发出来才可做墨。

为了增加墨的性能,制墨时要在烟灰中加入动物皮胶,再掺以天然麝香、金箔,冰片、牛黄、熊胆、蛇胆等中草药。

这个过程中,为了让烟灰与辅料混合得足够均匀,还需要「轻胶十万杵」。

就是先取出一块墨饼,放在墨墩上,在用墨槌不断地翻转捶打,捶至「十万杵」,才能使烟、辅料、胶充分混合均匀。这样做出来的墨块才能「坚如玉,纹如犀、黑如漆,写数十幅字画,不耗一二分也。」

然后还要将墨块放在在室内、常温、自然通风的地方,中间要定期翻面,一刻都急不得。等到六成干时,方可挫边,至八成干时,才上包定形。

整个过程需要整整一年时间,再经过一冬一夏的稳定期,墨内的水分才能全部散发干净,等黑度亮度完全挥发出来,最后才能进入描金环节。

为保证图案的艺术性,必需要静下心来,凝神屏气,眼要准,手要稳,将图案一笔一笔地描摹出来。

完完全全经过二十多道工序,千万次的捣练后,一块上乘的古法徽墨才会逐渐露出娇容,这也正是古法徽墨的迷人魅力所在。

03:一两徽墨

千金不换

MOZAIHUIZHOU

据文献记载,唐代以前,制墨的中心在北方,随着唐末战乱的频繁发生,南唐奚廷珪(gui),从易水迁居歙(she)州后,用当地的制墨原料,制造出了「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佳墨,后来受到南唐后主李煜的赏识,遂赐国姓,随之「李墨」便名满天下,一度还形成了「黄金易得,李墨难获」的局面。自此歙(she)州成为全国的制墨中心。宋宣和三年(1121),「歙(she)州」更名为「徽州」,徽墨自此便登上历史舞台。

并且在安徽博物院收藏的有乾隆御制的「兰亭高会」墨、乾隆朱砂御墨等。各地官员和各墨家也纷纷将徽墨作为贡品上贡给上级。现在安徽博物院收藏的曹素功漱金紫玉光墨,相传就是曹素功在康熙皇帝南巡期间向其进献的漱金「白岳图」集锦墨。康熙皇帝看到后,对曹素功大加赞赏,并将这块徽墨赐名「紫玉光」,列为当朝第一贡品,并将曹素功官衔连升三品。

于是在文墨圈里便流行着这样一句话:黄金易得,徽墨难求,对于制墨匠人来说,「一方墨雕刻一年」的制作过程,也是历练人生的一种过程。当今社会,一块上好的徽墨价格在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而且现代人很少再用毛笔写字,也就造成了现在徽墨的收藏价值逐步高于实用价值。

墨香雅韵,氤氲千载

轻逸、深邃、浑厚

一纸淋漓,墨色晕染的记忆

自用、收藏、传世

04:落纸如漆

万载存真

GUFAZHIMO

俗话说:无徽墨,难存真,墨一研,松香的香气散开,笔一落,五色氤氲云烟落纸,墨,它可以留住笔的痕迹,浓墨厚重,淡墨清而不薄,而且在纸上沉淀之后,各个部位的浓淡,还会在绽开一次,水和墨又会分开一层,让作品更立体,厚重,富有灵魂,一方好墨,可历百年不朽不蛀。

不研磨,不成书,在使用墨锭前,同样也奢求使用者的付出,静心研磨至少二十分钟,磨完如果墨块能立于砚中,说明磨者心定,创作状态也佳,人墨相磨,人被磨走了内心的喧嚣,墨被磨出了想要的浓淡。墨磨好了,构思也就完成了,只剩山水之情尽在胸中,万千诗意只待挥发。

墨色虽简单,却足以构建天地万物,这一切也都太值得我们去探索尝试,只有深入中国传统文化,对书法、绘画有一定兴趣,喜爱,追求,极致的老师,方能体会徽墨的重要所在,同时也希望这篇文章传递一份认知,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一方徽墨的珍贵与难得,因为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色,更是承载着五千年文脉的不朽中国,俗话说:非一方好墨不能尽畅其意,同时它也是让你书法绘画更进一步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