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卡得宝隆重推出:水浒闪卡版本宝典 | 版本篇

2023-12-18收藏

卡得宝®是一家成立于中国的卡片评级品牌,专注「中文卡评级服务」,秉承科学严谨、客观公正的原则,开展收藏级中文卡评级服务。

「卡片评级」作为卡片收藏和交流的一个重要环节,卡得宝®将评级概念引入食品卡,对深化中文卡收藏文化、推动中文卡收藏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每当看到小浣熊水浒卡,总会想起那些美好而难忘的童年时光。小浣熊水浒卡在中国的90年代末到20世纪初非常流行,它不仅是当时孩子们的一种娱乐和社交方式,更是 中国卡片流行文化的起始

小浣熊水浒卡蕴含一代人的记忆,每当谈到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集换式卡片,人们总会频繁提到「小浣熊水浒卡」。而水浒卡中制作最精良的,当属 小浣熊水浒闪卡,简称「水闪」

小浣熊水浒闪卡以其独特的魅力经久不衰,水浒闪卡的收藏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水浒闪卡版本众多,每个版本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收藏价值,因此了解和收集不同版本的小浣熊水浒卡,对于卡片收藏家们来说非常重要且乐此不疲。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小浣熊水浒闪卡的不同版本和辨认特征,以帮助藏家更好地了解小浣熊水浒闪卡并做出正确的收藏选择。

根据小浣熊水浒卡发行先后顺序,延续水浒卡藏家圈的普遍共识,将水浒卡划分为 14代次共108张

水浒闪卡按照投放方式和材质,水浒闪卡大致可分为四大类:硬面闪、软闪、奖闪、碎闪(碎闪易于区分,不再赘述)。

根据产地、特征等信息又可以进行细致划分。

1.硬面闪 东北版

①投放数量 :只出了第1代12张卡,总量不多,辽宁地区近水楼台投放量最多。

②投放地区 :基本上涵盖了东北三省、京津、内蒙古、山西等大部分北方地区,其它地区可能也存在串货的情况,比如福建大袋子,笔者认为也是东北硬面串货过去的。

③版别区分 :公孙胜、林冲、秦明、鲁智深、杨志、李逵6个人物又有 长山 短山 的区别(见图2)。长山12张卡基本为大袋子卡,无面痕,极个别有热封、窄袋子的情况,很少见;短山6张卡大多为颗粒热封卡,多数有较重的面痕,无面痕的卡数量很少,短山个人只在东北地区见到过(见图1)。

④基本特征 :东北硬面特点是纸质厚、色调比较柔和,长短山色差较明显,背面相对粗糙,有一种不太干净的感觉,小浣熊图案的颜色大部分程深棕色、很多还有些重影,极少数也有「黄熊」的情况出现,但也比奖闪要深一些(见图3)。不只东北硬面,其他版别不少也有「棕熊」的情况,奖闪没见过「棕熊」。市面上1代硬面卡东北硬面占了大多数。

▲图1:东北颗粒封大袋子、一字封大袋子和短山硬热封

▲图2:东北硬面6个人物长短山区分

▲图3:东北硬面与奖闪背面熊标的区别

2.硬面闪 昆山小圆角。

投放数量 :也是只出了第1代12张卡,因工艺问题,保存难度较大,好品留下来的不太多。

投放地区 :基本在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安徽一带,实际也可以划到江浙沪硬面行列中(都是昆山厂生产),由于其纸质、切角等特点鲜明,因此一般单独列为一个版本(见图4)。

版别区分 :原包装大部分与昆山普通纸卡一样,是一字热缩封口的大袋子,也有部分颗粒热封卡据说主要投放于两广地区,可能是批次不同包装不同(见图5)。

基本特征 :昆山闪卡纸质半软不硬,上手比普通硬面薄,跟软闪差不多,但弯曲起来有些硬度,有一点弯折薄塑料片的回弹力,所有卡片折光闪度不高、非常柔和,均为小圆角且背面纸质特别粗糙,对光麻面感十足,且文字下面的灰棕色衬色颗粒感特别强,有种劣质印刷的感觉(见图6)。主要与广东小圆角软闪容易混淆,广东小圆角的背面没有昆山小圆角粗糙。

·▲图3:东北硬面与奖闪背面熊标的区别

▲图5:昆山大袋子和昆山小圆角袋子对

▲图6:昆山小圆角背面对光对比图(右1为广东小圆角)

3.硬面闪 江浙沪版

投放数量 :为第4-11代共48张卡,投放量不算小,市面上比较常见的4-11代硬面卡很多都为江浙沪硬面。

投放地区 :与昆山小圆角投放地区一致,基本在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安徽一带。

版别区分 :江浙沪硬面原包装均为大袋子卡,但颗粒封、一字封、上下封等都有(见图7)。

基本特征 :卡背面总体很干净,整体颜色较浅、比较柔和,有点类似奖闪的意思,但奖闪背面大多灰度比较大,江浙沪要偏嫩一点(见图8)。8-11代卡易与广东硬面混淆。

▲图7:江浙沪硬面的一字封、颗粒封和上下封

▲图8:部分江浙沪硬面与奖闪背面(右)区别

4.硬面闪 四川版

投放数量 :为第1代以及3-5代,共30张卡,1代和3代卡留存数量较少,4代、5代卡相对较多,另有说存在六七代四川硬面的(12张),应该是极为少见,笔者认为有的话也可能是串货。

投放地区 :基本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甘肃地区,另有说陕西地区有3到5代硬面,个人没见过,倾向于是四川串货过去。

版别区分 :原包装大部分为压纹热封,基本上没有面痕,有也是压纹留下的浅痕(见图9)。

基本特征 :四川硬面纸质比较厚重,很多上手比东北硬面更厚,包边非常圆润,点状纹理比较丰满,颜色比普通硬面更柔和,侧面对光有一种类似三国昆闪那种磨砂感觉(见图10、11),实际上四川4、5代与江浙沪硬面差距并不太大。另外部分四川硬面是从高俅卡册上拆下来的,背面有竖条的粘贴痕迹(见图12)。比较稀少的是第三代6张卡,只有湖北和四川投放过。

▲图9:四川硬面热封袋示意图

▲图10:四川硬面的厚重包边和磨砂感

▲图11:四川硬面与江浙沪硬面磨砂感对比

▲图12:高俅卡册的粘贴痕迹

5.硬面闪 湖北版。

投放数量 :为第1代到11代,共72张卡,这是硬面投放最多的版别,但由于当地的玩卡风俗,能完整保留下来的非常少,见到的多是些「渣卡」。

投放地区 :基本在湖南、湖北、江西地区。

版别区分 :原包装应该是颗粒热封袋或者下颗粒上压纹的热封袋(见图13)。湖北硬面以「暗黑」著称:即卡片印刷色调偏黑色和暗调,但色彩浓郁,可与其他硬面卡形成鲜明色差对比(见图14)。

基本特征 :湖北卡很多大面痕,纸张厚重、包边圆润,有些大圆角的卡,四角比普通卡圆角更大(见图15),这个特点湖北硬面最多,四川硬面也有但不多见。另外,湖北2、3代硬面背面名字点是八角型的,广东2、3代软闪也一样。 2代硬面卡,只有湖北硬面这一个版别,非常稀有。

笔者注:因湖北硬面特别是2代硬面价值较高,个别流通卡片被采取压面痕、替换背面、染色、裁切圆角等手段冒充湖北硬面,请注意甄别。

▲图13:湖北硬面热封袋示意

▲图14:湖北硬面卡的暗黑色调和厚重感

▲图15:湖北大圆角与普通硬面圆角对比、背面八角点对比

6.硬面闪 广东版

投放数量 :主体为8到14代卡,有少量的6、7代卡(具体是不是广东产无法考证),共60+12张,总体数量相对其他硬面较多,实际上笔者还在广东汕头收到过4代硬面卡,颜色也很独特,很可能是串货过去(见图19)。

投放地区 :基本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地区。

版别区分 :广东硬面原包装都为热封卡(只有宋江为兑换卡非热封),颗粒、压纹热封都有(见图16),并且色差比较多,很多相同的卡颜色都有细微差别(见图17)。

基本特征 :广东硬面大多数都有面痕,无面痕的卡不多(见图18),背面颜色也比较多样,黄背、红背都有,最具特点的是12到14代硬面卡,只有这个版别有,别的产地都没有。8到11代卡易与江浙沪硬面混淆,面痕实际是最简单区分的特征。

▲图16:广东硬面热封袋子示意图

▲图17:广东硬面的一些色差对比示意

▲图18:无面痕的广东卡评级容易得到高分

▲图19:广东汕头的浅紫色硬面石秀示意

同硬面一样,软闪也是投放于干脆面中。软闪卡大多数产地都是广东,四川地区发现过第4代软闪卡(笔者见过两张,和广东卡基本没什么太大区别,数量很少,可视作公司内部调货或串货产品)。

软闪(广东版)

投放数量 :为1到7代,共48张卡,投放量很大,很多两广地区的朋友小时候都把所有软闪集齐了。

投放地区 :与广东硬面一致,基本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地区。

版别区分 :比较特别的是第一代卡,有普通软闪、小圆角软闪、大圆角软闪的区分(见图20),通常留存数量普通>大圆角≥小圆角,一般都有较大色差(单靠颜色无法区分版别)。原包装大部分为压纹热封,还有部分胶带封和极少的平口热封、颗粒热封(见图21)。2、3代和湖北一样也是八角名字点。

基本特征

普通软闪 :上手软软的纸片,非常薄,基本能够弯曲90度,回弹力很小,色差多(图22)。

小圆角软闪 ,纸质接近昆山小圆角,圆角都很小,回弹力相差不大,区别是广东小圆角都是热封卡,背面没有昆山卡纸质粗糙;一般有粉背和土灰色背(图23),土灰色背的也会有大圆角的裁切,所以大小圆角也可能是同一种颜色。

大圆角软闪 ,纸质和小圆角一样,半软不硬,圆角与普通卡一致。

▲图20:普通软热封、小圆角软热封、大圆角软热封示意

▲图21:广东软闪的压纹热封、平口热封、颗粒热封、一字热封、 胶带封

▲图22:广东软闪的一些色差示意

▲图23:广东小圆角的粉背和土灰背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编辑

与干脆面里拆包出来的硬面和软闪不同,由于当年小浣熊水浒闪卡在东北地区初步形成市场,出现炒卡现象,后愈演愈烈。后文化部门介入,统一公司为有效回应,在东北地区集中投放了成套闪卡,使用奖卡兑换,和川奖塑膜一样的典藏册发行(见图24),区分北奖和南奖两类。

1.奖闪(北奖)

投放数量 :后期投放量很大,辽宁最多,也是市面上最常见的套卡。

基本特征 :整体颜色与面闪比更加鲜亮(见图25),尤其是名字条处一般亮色较重;奖闪的闪度也更大,不如面闪那么柔和,尤其是卡的银色部分,反光是一种纯白色,硬面多是柔和的黄白色或银灰色(见图26)。奖闪背面一般比较干净,文字背景框灰度较大,「人物小传」四个字附近多呈明显的白色,面闪要偏黄一点,这个不是绝对的,要综合来判断(见图27)。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物的奖闪和硬面仅依靠正面的颜色是不好判断的,最好的方法是自己手上有一套奖闪,对比上下切点位置一致的话就是奖闪,原因是奖闪多是一个批次印制,基本上切点位置都一样(见图28)。

▲图24:奖闪的兑奖卡和包装卡册

▲图25:奖闪的色彩浓度和折光闪度大大高于面闪,相较之下有塑料感

▲图26:硬面与奖闪(右)银色部分反光区别

▲图27:硬面与奖闪(右)人物小传处衬色对比

▲图28:两张奖闪一模一样的上下切点

2.奖闪(南奖)

投放数量 :数量较少,实际上并不是南方地区奖闪,是后期投放在吉林、黑龙江地区的修正版闪卡。

基本特征 :主要对纹理重影的问题进行了调整,由于与北奖不同批次印制,出现了很多色差卡,色调更偏向于硬面一点(实际上大部分色差并不很明显,不同批次色差也不同)(见图29)。南北奖主要区别是朱富和李立变成了改版卡(见图30),切点位置基本与北奖一致,个别有偏移,2至9代部分批次出现有专属粉背卡(见图31)。

▲图29:部分色差较大的南奖与北奖对比(左南右北)

▲图30:南奖标志改版无手朱富李立

▲图31:南奖的粉背与黄背

- END -

卡得宝®致力于

中文卡评级工作标准化

让中文卡更具流通性

令中文卡集换更有乐趣

推动中文卡市场地位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