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收藏者在搜罗中华民国钱币时,一般只关注两类钱币:一类是民国银元中常见的孙小头和袁大头;另一类是民国时期或担任过短暂时期的总统,或割据一方的大军阀头像银元。如:民国十二年曹锟宪法银币、朱玉璞像背双旗人像银币、段祺瑞像中华民国执政银币、中华帝国洪宪纪元飞龙银币,等等。
袁像三年背嘉禾银币
中华帝国洪宪纪元飞龙银币
然而,公开发行的袁大头,除了甘肃签字版及其它少见的版式之外,大部分普通版式的袁像银元,现在的市场行情,也就一千多元。孙小头银元的价格更低。后几种银币,均属于试铸性质,当时,或赠送给有关官员,或作为纪念收藏。因此,现在千金难求,万两难买。网络上、市场上兜售的,基本无一为真。
光绪十三年(1887年),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创办了广东造币厂,引进了英国先进的制币机器。过了两年,该厂开始制造铜元。从此,我国诞生了国产的机制币,浇铸法(范铸法、翻砂法)铸钱的工艺,逐步退出了铸币的历史舞台。这个时期,造币厂曾经制造过光绪通宝方孔机制币。
民国重寳 当十
民国通宝 当十
到了民国时期,有的省份曾经用翻砂法铸造过民国通宝方孔圆钱。面值大多为当十,即当十文小平铜钱使用,也和一枚当十铜元的币值相等。这个时期,是由手工浇铸向机器制币过渡时期,云南、福建等省在制造铜元的同时,也用机器制作过一些民国通宝。这些机制方孔圆钱,币值大都为一文、二文,在市场上充当「零钱」(辅币)使用。
机制币 民国通宝 一文
民国通宝方孔圆钱,不管是翻砂铸造的,还是机器制作的,都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一是因为铸造的时间短,二是翻砂铸造民国通宝利润不高,机器制作面值一文、二文的方孔圆钱,利润空间更小。不像制作铜圆,利润丰厚,各省局争先恐后的大量铸行。当时,各省钱局只是在制作铜圆的同时,顺便制作了一些机制的民国通宝。因此,民国通宝的存世量是较少的,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网上有售卖的,普通的,标价300元以上;花钱性质的,均在千元以上;个别特殊版别的、合背的,拍卖公司的标价都在万元以上。
选择大于努力。我们在搜罗民国钱币时,不要把眼睛只盯在孙小头、袁大头上。更不要轻易地购买那些军阀纪念币,因为那些银元,基本上都是试铸性质的,根本就没有公开发行过。我们何不另辟蹊径,多加关注民国通宝的行情,遇到真币,且价格不高时,该出手时就出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