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股票

200多亿买这家公司,附赠一个70多亿的红包

2024-01-08股票

之前,我在写关于冯柳买入中炬高新的文章中,提到中炬高新手里有价值100多亿的土地资产,如果将这一资产加上账面的8.63亿现金(货币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司实际上有108.63亿尚未进入生产经营领域的闲置资金,这笔钱减去公司的总负债(44.19亿),大约还剩下60多亿的净现金(这里毛估估只按60亿算)。

假如你按照当前206.79亿的总市值买下整个公司,公司本身拥有的60亿净现金就相当于添头送给你的红包,意味着你实际上仅支付了156.79亿。这156.79亿,对应公司一年7个亿的利润,真实PE值其实只有22.4倍。

关于这一论述,立刻引来了网友的强烈反驳。有位朋友说我自己凭空发明了一种新的估值方式,如果按这样算,地产公司岂不各个便宜得令人发指。还有人说格力账面的货币资金都与市值持平了,这样计算岂不等于不要钱在白送。

关于网友们的疑惑,这里我统一进行一番解释。首先,这不是什么新估值方式,在下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动机去搞什么估值创新,这种衡量价格的思维起源于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后又见于【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一书。最初祖师爷的标准很极端,选股时要求公司总市值小于账面货币资金减去总负债,这显然是大萧条时期特有的超低估值现象,但随着时间推移已很难再现,相比较而言,彼得林奇在现实中的运用更具有指导意义。

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一书中,林奇提到了一个关于福特公司的案例,描述道 「福特公司每股现金扣除每股负债后的净现金价值是16.3美元,相当于在我们买入股票的价格中暗含了16.3美元的折扣,表面上看股票的售价是38美元,但实际上的价格是每股21.7美元。」 这其中的道理应该很好理解,假设你花500块钱买了一个钱包,打开一看钱包中本身就装有100块钱,是不是就相当于你只花了400元买下了这个钱包呢。

甚至彼得林奇认为快消品公司的存货如果能够抵消短期负债,类现金资产只需要减去长期负债即可得出净现金价值。具体到中炬高新,我其实做了保守预估,减去的是总负债,最后才得出了156.79亿的真实市值;若是按照彼得林奇宽松一点的算法,108.63亿-30.73亿非流动负债,净现金值为77.9亿, 206.79亿总市值-77.9亿净现金值=128.89亿真实市值,对应7个亿的利润,PE值将进一步下降至18.41倍。

至于地产公司和格力的梗,网友们可能是在读文章时太过匆忙,没有太注意到还要减去总负债这个前提条件。地产公司土地资源多不假,但是地皮质量参差不齐,既有稀缺的一二线城市黄金地块,也有三、四线城市的过剩地段,总价值不太好一概而论,同时地产是门高杠杆生意,往往背负着巨大的负债,地皮价值能否覆盖总负债且还能产生结余是件很成问题的事情。再说格力,三季报账面货币资金1819.89亿、交易性金融资产47.54亿,两者合计1867.43亿,确实超过了1857.24亿的总市值,但问题是公司的总负债也高达 2690.41亿 ,扣除掉的话,压根就没有净现金可言。

在此番交流之后,喜欢探究的朋友又提出了新的意见,认为小股东没有支配能力,也不可能要求企业进行清算,所以账面净现金再多是没有意义的。对此观点,我想这又回到了价值投资的核心环节——买股票等于买公司这个话题,如果你信奉这一点,以买公司的视角去思考股票价格,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小股东确实处于弱势地位,没办法对公司产生太大的影响,但不要忘记我们做不到的事情,有人是可以做到的(例如大股东)。市场背后有一双无形的手,只要足够便宜就可以吸引到买家(特别是大买家),丰富的净现金所隐含的折扣对大股东绝对是有价值的,否则股权之争不会如此之激烈。大股东的抢筹或者惜售举动,一定会对股价的下限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其实就是小股东要学会以公司持有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义所在,只有当你站位足够高,才能做到看得足够远,不被眼前一时的假象所迷惑。

诚然,公司存续期间所能创造的累积自由现金流才是估值的最标准诠释,但在估算未来之前,你必须得先了解现在所支付的价格,这就是对照和查找资产负债表、核对当前利润的意义,只有当发现未来存续期间可能实现的盈利远大于现在所需要支付的价格时,才可称得上有利可图。两者其实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