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股票

密集救市措施为什么不能带来大牛市?

2024-03-24股票

市场的长期趋势,有其固有的行为逻辑。救市措施只能短期内对大趋势有所改变,但是无论多大的救市努力,在市场长期趋势下,都显得那么无力。

大A从2021年进入下跌趋势,已经连续走低了接近三年的时间。从去年上半年开始,股市投资者的信心明显受到了沉重打击。股市表现不如人意,也迅速引起了高层的关注,随即出台了各种救市措施和方案。

去年下半年,大A可谓是无比热闹。印花税减半,收紧IPO,调整保证金,限制减持等直接的股市救市措施,手段纷纷出台,然而,这一切的努力,都没有阻挡市场继续下行的脚步,只是在救市的短时间内,发挥拉抬股市的效应。但是都在随后的资本解套出场后,再次将股市给打了下去。

2023年年底,中央汇金开始增持蓝筹股,中农工建四大行的股票,开始成为拉抬股市的关键。中央汇金的入市,释放的信号大家都非常明了。但是投资者对市场的未来预期,似乎并没有得到改善,2024年之后,继续下跌。这个时候,市场事实上期待管理层能够继续出手救市,而不是一波救市行为之后,就结束了救市行为。

2月份,央行开始放大招,降准,降息释放大规模流动性。甚至证监会主席这时候也被更换。重磅手段的出台,终于将A股再次拉上了3000点,这一波救市算是见到效果了,下行的趋势被遏制,投资者也从惶恐不安,变成了期待牛市出现的心态。

然而,股市的大趋势,依然存在极大的下坠之力,救市方案虽然依然在起作用。但是从大趋势上看,或许大家期待的大牛市,并不会出现。我的观点很简单,救市不是牛市出现的基础,而是尽可能延缓下跌的速度。只有经济基本面得到改善,牛市才会真正出现。

历史上的A股众多次救市,有没有换来历史的大涨?

A股历史上,有几次典型的有力的救市组合拳,分别发生在94年,04年,08年和15年。向什么暂停IPO的手段则是被使用了九次之多。至于其他的较小的救市行为,几十年来更是数不胜数。我们来看看,A股发展史上,几次大规模的救市行为,到底换来的是什么?

第一次,1993年,A股陷入了长期的熊市中,市场阴霾扫不尽,上海证券指数从93年2月到94年7月,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从1559点,下跌到325点。这种跌幅如果放到现在,可以算是股市崩盘的节奏了吧?投资者在那一年中,似乎进入了万古长夜之中,根本看不到解套的希望。

1994年7月30号,出台三大政策救市,分别是暂停新股发行上市,严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规模,扩大入市资金范围。政策出台之后,仅仅一个月时间,上证指数涨到了1050点,暴涨了325%。这是不是意味着,股市在救市之后,进入了牛市的节奏了呢?事实上并没有,当救市政策的资金耗尽,市场反而是又开始蹒跚下行。直到1995年底,国内高通胀被遏制,经济恢复高速增长之后,A股才迎来了真正的上涨。

也就是说,94年第一次大规模救市虽然短期内将股市拉抬了几倍的涨幅,但是因为通胀高企,经济增长疲软,事实上并未在救市政策出台之后的短暂大涨中扭转市场的信心,相反的,A股真正迎来上涨的时候,反而是经济基本面改善之后的事情。

2002年到2004年期间,不允许国有资本减持以及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和稳定的意见落地之后,市场反应同样也很积极。但是积极的反映在政策余温耗尽之后,就没有了动力。股市重新进入下行区间,2004年4月之后,A股熊市漫漫,一年跌幅达到了三分之一的程度,无数财富蒸发。

2008年的救市,可能是绝大多数人最熟悉的一次救市了吧?曾经的07年10月份6000点高位的股市,一度让街边擦皮鞋的最底层劳动者都有了入市炒股的打算。然而,美国金融危机后,国内金融市场受到了严重冲击,投资者信心一落千丈。高层推出了4万亿基建项目,降低利率,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一系列的措施,让我们的实体经济免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并没有遏制股市的下行态势。

在救市政策出台之后,A股的预期明显好转,仅仅一个月的时间,股指增长了20%,而且A股延续了接近一年的上涨时间。之后,股市再次像进入了万股长夜一般,一直掉到了2014年,股指也从最高的6000点,下探到了1600点。这次救市我们似乎看到了希望,至少股市上涨的事件说明一切,但是,金融市场就是这样,救市,最多遏制下行的速度,却不能救出大家对资本市场的信心。

2015年的股灾,则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股市大跳水。说真的2015年时间比较特殊,2014年的地产库存高企,房价不涨导致大家的资金没有了投资的渠道。股市稍稍上涨之后,各路资金疯狂涌入,全民炒股时代再次来临,比07年牛市更疯狂,股市在一年时间内,从一千多点上涨到了5000多点。结果在2015年6月20号之后,连续出现了13次千股跌停的惨况。

国家队随后亲自下场救市,这一次更加直接,直接动用数万亿资金储备进入市场托底,然而这并不能延缓股市下行的趋势。熊市已然成为了大趋势。甚至在救市之后的2016年,A股的投资者们还有幸第一次尝到了股市熔断的味道。又是一次连续几年的长期熊市,在救市之后出现。直到2019年之后,才稍稍有所起色。

从A股数次救市的结果来看,救市,短时间内可以扭转快速下跌的趋势,但是并不能改变市场的趋势。所以期望救市救出个牛市是不现实的。

判断A股的涨跌趋势的常识

股市是市场经济的晴雨表,这个话任何时候都适用,而且我不止一次强调过,A股看似跟我们的实体经济发展并不协调,事实上从大趋势上判断的话,A股之于国民经济,依然具有晴雨表的作用。

短期的市场涨跌,主要受到投资人情绪变化以及资金流向的影响。但是长期的大趋势,还要看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只有上市公司业绩向好,宏观经济走强,股市才会出现真正的牛市。

而我们当下持续承受压力的A股,依然是国内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决定的。所以要判断股市的走势,还要从经济背景上找答案。

这里面有几个数据值得大家注意,外商直接投资资金流向数据,CPI也就是物价指数,CPI也就是工业产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MI也就是采购经理人指数等等。这几个数据,可以反映当下和未来一小段时间的宏观经济数据的基本面。

此外,我们是个以房地产为支柱产业的市场,所以房地产市场的基本面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看股市能不能由熊市转向牛市,看地产行业的趋势,也能看个大概。此外,个体感受虽然跟经济大环境关系不那么直接,但是就业市场的状况,是金融市场非常直观的参考。

除此之外,外部金融市场环境,尤其是国际货币的货币政策,汇率变化,都是A股涨跌的参考。说简单点,在美元利息高于人民币利息的当下,资金外流的压力更大,没有更多的钱流向股市,这时候股市想要起飞是非常困难的。

从2023年A股上市公司的营业额和利润数据看,上市公司的营收增长并不出色,利润反而出现了负增长。上市公司本身就在下坠,这个时候大家期望股票市场出现牛市,现实吗?

投资者信心,尤其是海外投资人的信心方面,我们去年见证了多少大规模境外资本流出A股的情况?我们的宏观经济没有大规模向好的情况下,资本市场机制的改革又不那么彻底的情况下,投资者只会将一次一次的救市,当作是解套出局的机会。大机构资金的回归,才可能带来长期的牛市,这一点是需要强调的,而当下,我们似乎并未看到这样的情况出现。

事实上,大A过去多次的牛市到来,其背后都有宏观经济的促进作用。而由牛转熊,也有各种限制因素的存在。就像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牛市,是因为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的,但是控制不住的高通胀,增长乏力则让资本对基本面失去了信心。

2005年之后,股市在短时间内又迎来了一波牛市,原因也很简单,我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向全世界输出中国制造。外部投资增长稳定,国内经济增速也非常快。上市公司在这条扬帆起航的大船之上,自然也赚得盆满钵满。这个时候,再叠加部分股市利好政策,大家自然能够看到资本市场盈利的机会。

2020年之后,一波小牛的到来,也跟疫情导致全球产业链脆断,全球市场依赖中国制造有关系。

良好的宏观经济背景,是支撑股市上涨,增强投资人信心的关键。虽然2023年后半年开始,国家开始着力拉抬资本市场,期望用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联动的方式,带领中国经济走出疲软的基本面。但是仅仅依靠国家队出手,投资者信心不足,对其避而远之,是无法救出来一个牛市的。

相对于救股市来说,我感觉我们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宏观经济这个影响股市的基本面上。改善民营经济投资环境,帮助市场恢复信心,稳定增长预期。进行市场化,法制化改革,剪除国有企业过度参与市场行为的羽翼,将国有企业掌握的,不影响国民经济安全,能够参与市场竞争的领域深度参与市场竞争。对民营经济进行司法保护,并严格遵守司法独立原则,避免权力过度干预市场经营行为,还市场良性竞争的常态。只有这些做好了,经济基本面好转了,我们的大A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牛市。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当下内心都比较明了了吧?那么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是冒险一试。赌一个牛市,还是持币观望,等待牛市出现的契机呢?我的看法,投资最忌讳风险,当下还是将投资的冲动压制一点比较好。相对于在资本市场上盈利,保住本钱永远都是第一生存法则。

说真的,一个连我都能看明白的问题。我不信高层看不到,之所以我们还没有看到牛市的迹象,我想可能各种繁杂的改进方案还没有惠及到而已。只要财政和货币政策能够进行积极的应对,保障宏观经济趋向稳定,届时再结合A股一些改革举措的落地。我相信,我们是能够走出当前的低迷的。只不过,在黎明之前,我们唯一要做的,是活下去。只有保住本金,才可能在未来享受到牛市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