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黄华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3月26日晚,港股上市公司药明生物发布2023年年报。数据显示,该集团于期内实现营收170.34亿元,同比增长11.6%;实现毛利68.28亿元,同比增长1.5%,净利润35.7亿元,同比下滑21.5%。
这是药明生物上市以来首次的净利润下滑。同时,该公司的营收和毛利润增速也进入了历史最低增速阶段。
在去年12月4日,药明生物曾下调2023年业绩预期,并表示企业2023年目标新增120个项目过于激进。随后,今年1月12日,由于出现「年末新增41个项目」事件,药明生物又被舆论怀疑「出尔反尔」,外界对这家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也愈发关注。
当前的业绩表明,在新冠红利期结束后,药明生物巅峰已过。3月27日,药明生物召开业绩说明会,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公司首席执行官陈智胜表示,去年是转型的一年,利润下滑最重要原因是受新冠业务影响,新冠业务在2023年的占比仅有3%。
疫情红利散尽
对于2023年的业绩评价,陈智胜的原话是,「原因利润下滑还是因为新冠业务影响特别大,我们希望去年是一个特例,不是惯例。」
陈智胜表示,2022年药明生物的新冠业务占比为20%,而2023年仅有3%,这是个不小的影响,因此该公司2023年的业绩骤降主要是基于2022年的高基数,「如果你把新冠拿掉,我们去年增长是37.7%」。
从历史业绩来看,新冠业务确实极大地刺激了药明生物的业绩增长。在2019年-2022年,药明生物的营业收入是39.84亿元、56.12亿元、102.9亿元、152.7亿元;应占纯利为10.14亿元、16.89亿元、33.88亿元、44.2亿元。如今看来,药明生物难以恢复到往期的增速。
不过,在2023年内,一些非经营性的因素也影响了药明生物的业绩。这一时期,药明生物纯利下滑较大,原因之一是汇率变化,外汇汇率变化对该公司的影响为4个亿。另外,由于投融资,药明生物「又差了4个亿」。对此,陈智胜解释称,「我们投了很多生物技术公司,其中还有本来准备上市的,但现在我们投资的公司值的钱少了」。
据药明生物财务数据,该公司2023年经调整净利润为49.5亿元,同比下降2%。这其实也意味着,公司的经营水平虽有下滑,但整体稳定。
而如果从具体业务来看,药明生物的业务板块可分为R、D、M三个部分,这三个字母分别对应的业务为药物发现、药物开发、生产。在业绩会上。陈智胜提及,从2023年一整年的情况来看,R端占比5%左右、D端占比50%左右、M端占比45%。
陈智胜认为,在R端和D端,是药明生物非常有优势的业务,主要表现在和客户有很强的粘性。相较之下,M端比较容易受影响,「M端我们今年要做的是,加强客户沟通,让客户更加相信我们。」同时,M端的业务也是目前备受行业关注的公司——三星生物所擅长的业务领域。
截至去年末,三星生物在这一市场的市场份额约在20%水平。在今年1月24日,三星生物发布去年四季度财报,全年业绩就此浮出水面,由此成为韩国历史上第一家年营业利润超过1万亿韩元的生物科技公司。这一对手的动态也意味着,药明生物在此领域的竞争压力不会小。
收获「最好的Q1」
在3月27日的业绩交流会上,提及去年末的项目突增,公司首席执行官陈智胜再度回应称,看到今年第一季度的数据就可知,去年末的情况是可信的,「确实是全球的生物技术都在回暖,这一点我非常自豪,我们是最后一个看到寒冬,但第一个看到春天的,这就是我们的行业地位,就是客户只要有资金了,马上就想到找药明生物。」
陈智胜介绍称,全球投融资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都回暖了,中国现阶段还稍有滞后,但中国的ADC(抗体欧联药物)、自免(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表现较好。
在此大环境下,药明生物的业绩在近期已经获得转机。陈智胜表示,「我们通常是第一季度签约10几个项目,但是2024年第一季度签了25个项目,创造了历史上最好的Q1记录。」
此外,针对市场上持续存在的药明生物「打价格战」的观点,陈智胜表示,目前公司在海外的项目金额没有变化,在国内又做了一个小范围的调整。这其实也侧面证明了国内行业的状态。
而对于调整的原因,陈智胜表示,由于国内投融资放缓,药明生物希望和更多客户一起渡过难关,「我们把利润让掉一点,他们继续与我们合作,一起来把中国生物技术的火点得更旺一点。与国内客户合作,更多的不是竞争,也不是打压竞争对手,最重要的是大环境不太乐观,我们就少赚点钱,让他们能够把项目往前推。」
另外,陈智胜在也业绩会上还表示,目前没有出现公司的合作企业因为大环境原因而有所担忧的情况。他表示,「和我们合作过的企业,都非常了解我们的服务能力和质量,我们仍然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之一。我们今年一季度的新项目数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三倍。虽然,获得新项目肯定会面临挑战,但是我们通过努力,目前来看并未受到太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