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股票

A股市场|「开盘即收盘」,究竟可能性有多大?

2024-10-07股票

前言

近期,A股市场再度掀起热潮,各大股指纷纷突破前期高点,投资者的炒股热情也随之高涨。而随着股市的持续走高,一种名为「开盘即收盘」的说法再度成为热议话题。所谓「开盘即收盘」,指的是股市开盘后不久即进入一种高位震荡状态,随后便开始快速下行,直至收盘,整个过程犹如「开盘即收盘」,给投资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损失。

这一说法的出现,并非毫无道理,而是基于A股市场的实际情况和特定历史背景。2016年,A股市场曾一度出现「开盘即收盘」的局面,当时正是由于熔断机制的介入,导致市场出现恐慌性情绪,股指迅速下行,最终触发熔断机制,直接导致A股市场的大幅暴跌,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和经济损失。

2016年「开盘即收盘」,熔断机制成罪魁祸首

要想深入了解「开盘即收盘」的现象,就必须回顾2016年的那次「熔断」事件。当时,A股市场的熔断机制刚刚出台,一时间成为市场热议的话题。熔断机制的出台,本是为了维护股市的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给市场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熔断机制的设定,其核心机制就是在股指出现超大幅波动时,及时停市,以期通过「歇市降温」的方式,有效稳定投资者的预期,避免恐慌性情绪的蔓延。当股指连续下跌,且跌幅较大时,熔断机制一旦启动,往往会给投资者制造「恐慌性暴跌」,导致他们出现「抢反弹」和「踩踏」的行为,从而加剧市场的恐慌情绪,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引发「开盘即收盘」的局面。

在当时的熔断事件中,A股市场的股指出现了超大幅的下跌,一度触发熔断机制,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反而出现了「疯狂抛售」的行为,导致股市的大幅暴跌,投资者的损失可谓惨重。可以说,正是由于熔断机制的「过度使用」,才最终导致了A股市场的「开盘即收盘」。

「开盘即收盘」,是否会上演?

回顾2016年的「开盘即收盘」,可以清晰地发现,其背后的确存在着熔断机制的「罪魁祸首」,而在当下,随着熔断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改进,A股市场的「开盘即收盘」,是否还会上演,其可能性又有多大呢?

一些经济学家和投资人士认为,当前A股市场的股指表现确实值得警惕,近期的上涨速度过快,脆弱性增强,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股指的下跌速度将会非常迅猛,甚至有可能触发熔断机制,直接导致「开盘即收盘」的局面。

他们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从历史的经验来看,无论是A股市场,还是国际股市,股指的上涨和下跌都是存在一定规律的,当股指出现持续上涨的趋势时,投资者往往会出现「盲目追涨」的心理,而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股指的下跌速度往往会超出投资者的想象,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损失。

尽管如此,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A股市场的「开盘即收盘」,并不是无法触及的「禁区」。相比于过去,如今的A股市场已经出现了诸多的改革举措,包括股指期货的引入,股市的「熔断」机制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其熔断触发机制和时间长度都得到了相应的调整,市场的弹性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强。

正是由于这些改革举措的出台,才使得A股市场的「开盘即收盘」,并非是一定会出现的事情,投资者无需过分恐慌,更应该做好自我保护措施,理性对待股市的波动,避免盲目追涨,做好资产配置,降低投资风险。